金針度人

結交海內外的針灸誌士,探討針灸醫理,交流治病心得,回答患者疑難,共同發展針灸中醫
正文

膝關節疼痛的非局部疾病

(2010-01-29 15:45:46) 下一個

膝關節疼痛的非局部疾病
黃文川博士

非局部疾病顧名思義不是膝關節本身的疾病。我們知道膝關節內的交叉韌帶、半月板、關節麵和關節外的韌帶、肌肉等的損傷和炎症會引起膝關節的疼痛,這些大家很好理解,而膝關節疼痛的非局部疾病大家就不太熟悉。上個星期我治療一例膝關節內側疼痛,患者認為是肌肉拉傷,服消炎止痛藥不見好轉,並且局部也沒有壓痛,活動後減輕,坐下時間太長和夜間睡覺時疼痛加重,因此我認為患者是臀部肌肉緊張引起的閉孔神經痛。我選擇臀部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患者很不理解,他問我怎麽不在膝關節上針灸,我解釋說他的膝關節疼痛不是膝關節本身的毛病。針灸治療三次後,膝關節就不疼痛了。因此我有必要談談膝關節疼痛的非局部疾病。

股外側皮神經痛是股外側皮神經損傷引起,最常見的就是股外側皮神經的炎症,它最特征性的症狀就是大腿外側的疼痛、麻木。但是在臨床上我們經常見到股外側皮神經痛患者主訴膝關節疼痛,而不是大腿外側的疼痛。檢查時我們可發現大腿外側的感覺遲鈍或過敏,這是神經受損的結果。局部梅花針治療效果明顯。此病的膝關節疼痛常發生在膝關節的上端 ( 中醫的鶴頂穴附近 ) ,膝關節本身的檢查如 X 光、 CT 、 MRI 等不能發現任何問題。

坐骨神經痛是臨床常見的腰腿疼 , 它的主要疼痛部位是沿著坐骨神經的分布 , 即臀部、大腿的後側、小腿的外側、足背的外側。但我們也常遇到隻表現為膝關節部位疼痛的坐骨神經痛的特殊患者,常發生在膝關節的前外方,即中醫的足三裏穴附近。我也見過隻有踝關節疼痛的坐骨神經痛。因此,坐骨神經痛引起的膝關節疼痛,就要檢查和治療坐骨神經痛。

閉孔神經痛的疼痛部位一般在大腿的內側,但也見於隻局限在膝關節內側。閉孔神經由腰 2–4 神經根組成,主要分布在大腿內側,支配大腿內側的肌肉和皮膚感覺。如果腰椎的病變或閉孔神經走行路徑上受到刺激就會發生閉孔神經痛。最常見的原因有椎間盤突出、骨盆出口綜合症等。我近期治療三例閉孔神經痛的患者,都表現在膝關節內側的疼痛 ( 相當於中醫的陰包穴 ) ,患者都以膝關節疼痛來就診,做各種膝關節的檢查未發現任何異常,自己認為是疑難病例。但如果對閉孔神經痛這個病熟悉的話,就不是疑難了。一例診斷為腰二椎間盤突出,二例診斷為骨盆出口綜合症,通過合理的治療,膝關節疼痛解除。

股骨頭無菌壞死是髖關節內股骨頭的無菌性缺血性炎症,它的主要症狀就是髖關節局部的疼痛和下肢的放射行疼痛。在臨床上 , 我曾遇到以膝關節內側疼痛為主的股骨頭無菌壞死患者,按膝關節的局部疾病治療沒有一點效果,也延誤了病人的治療時機。我一般建議患者做髖關節的 MRI ,明確診斷後,選擇合適的治療。

髖關節半脫位是小兒的髖關節發育不良,關節不在正常位置。因患兒走路時身體的平衡紊亂,重心變化,膝關節的著力點也發生變化,因此膝關節就會有勞損,產生膝關節的疼痛;或髖關節的疼痛放射到膝關節。總之,患者的病變在髖關節,而疼痛在膝關節。在山東省立醫院工作時曾遇到一個 9 歲患兒,她膝關節疼痛四年,找我看病時,帶來的各種膝關節檢查厚厚一大堆。當我給她做體格檢查時發現一條腿明顯比另一條腿短,我就讓她拍了一個髖關節的 X 光片,結果是髖關節半脫位。手術複位後,膝關節疼痛也消失。如果我也給她按膝關節局部的毛病針灸,結果可想而知。

臀肌肉筋膜炎是臀部肌肉長期勞損的結果,它常見於長期站立、坐立的人群。它的主要症狀是臀部的疼痛,但我們也常見到沒有臀部疼痛,隻有膝關節疼痛的臀肌肉筋膜炎患者。它的膝關節疼痛表現在膕窩處 ( 中醫的委中穴 ) 。當長期坐立或站立後膝關節疼痛發生或加重,當走動走動後疼痛消失或減輕。我現在就針灸治療一例這樣的患者,她是縫紉工,長期坐著工作。工作時膝關節疼痛嚴重,活動後疼痛消失。患者休息,不上班膝關節無疼痛。按臀筋膜炎治療效果好。另外骶髂關節損傷的疼痛也可放射到膝關節,患者隻感到膝關節周圍疼痛,但病變部位在臀部。

對於膝關節疼痛的患者,如果經過各種檢查不能發現膝關節局部的問題,並且按膝關節局部的疾病治療不見好轉,是否應該改變一下思路,想一想膝關節疼痛非局部疾病,也許治療結果就會大不一樣。以上隻是我的一點體會,請大家參考。 ( 請瀏覽 www.drwin.co.nz 閱讀更多醫學文章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