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度人

結交海內外的針灸誌士,探討針灸醫理,交流治病心得,回答患者疑難,共同發展針灸中醫
正文

怎樣看待脊椎疾病中的影象學檢查

(2008-05-05 20:12:33) 下一個

怎樣看待脊椎病中的影像學檢查

黃文川博士

西醫的疾病診斷過程是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感受)、過去病史、家族史和醫生親手為患者身體檢查發現的體征等,給出一個初步診斷。再根據這個初步診斷,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做一些相應的輔助檢查,來幫助診斷。如果輔助檢查能驗證初步診斷,再根據治療效果和疾病演變過程,給出最後診斷,也就是疾病的正確診斷。這些輔助檢查包括血液、尿液、大便等常規檢查,還有基本的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X光、CTMRI等),還有胃鏡、膀胱鏡檢查,及腎髒、肝髒活體穿刺,及手術後的病理檢查等。我接觸和治療的脊椎病較多,比較熟悉脊椎病中的影像學檢查,因此今天就主要談談這個話題。

一個疾病需不需要做輔助檢查是由醫生來判斷,做什麽樣的檢查也是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的。比如一個腰疼患者,如果隻考慮患者是肌肉損傷或肌肉炎症,那就不需要做腰椎的影像學檢查;如果腰疼伴一側腿疼,考慮是臀筋膜炎,而不是坐骨神經痛,也不需要做任何的腰椎檢查。如果下肢的坐骨神經痛是臀部的梨狀肌痙攣引起的,也不需要做檢查;如果下肢的坐骨神經痛是腰椎引起的,那一定要做腰椎的影像檢查了。脊椎的影像學檢查臨床上最常見的有X光拍片、CT掃描和核磁共振掃描(MRI)。X光檢查對骨頭的檢查非常有用,如骨質增生、骨折、骨裂、錯位等,X光檢查就足夠了。CT檢查對脊椎周圍的軟組織有很高的清晰度,如椎間盤突出、脊髓腫瘤等就可以發現。核磁共振比CT更清晰,它能發現更小的病變,如神經根的受壓,在MRI 下,我們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診斷疾病最重要的是看醫生的經驗,輔助檢查隻是幫助醫生診斷和驗證醫生的初步診斷。

現在的醫生診斷疾病過分依賴先進儀器。我們可能有這樣的看病經曆,如果你說上肢麻木、肩背疼痛,醫生也不給予身體檢查,先去做頸椎的X光片,如果X光片報告骨質增生,醫生的診斷就出來了,一定告訴你是頸椎病(骨質增生引起)。如果你訴說腰腿疼,醫生會讓你做一個腰椎的CT檢查,CT報告椎間盤突出,那你的椎間盤突出的帽子就戴著吧。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認為醫生不重視身體檢查(醫生從頭到腳的體格檢查,它是疾病診斷的重要一環)或醫生的基礎訓練不夠。其實醫生檢查發現的每一個體證都會對疾病診斷產生影響,別小看了不起眼的叩診錘和聽診器。如腰腿疼患者,如果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讓患者平躺在床上,伸直下肢,慢慢抬高,如果抬到60度左右下肢就疼痛,就是陽性),就考慮坐骨神經痛。如果腰部壓痛明顯,伴咳嗽或大便用力時腰腿疼加重,就要考慮腰椎旁神經根受刺激。如果醫生檢查時,膝反射減弱或消失(正常情況下用叩診錘擊打膝關節下麵,小腿伸直),就考慮腰椎四五神經根受刺激,我們做CT也要以腰椎四五為中心。如果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用叩診錘打擊跟腱),那一定考慮腰五骶一神經根受刺激,做CT也要以腰五骶一為中心。我們要求患者做CT檢查,也是根據患者的表現和醫生檢查,來判斷做什麽位置的檢查。例如腰三神經根有刺激,是表現在大腿外側的疼痛,如果醫生要求在下腰部(腰四五)做CT,也發現不了什麽問題,白白浪費了這個檢查。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適應性很強的機體,就是有點小毛病,可能我們全然不知,當影像檢查時發現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患者現在的毛病也不一定是這些引起的。脊椎的骨質增生是慢慢形成的,我們的機體也慢慢習慣了這樣的狀態,如果不是在外傷、受涼和勞累等外來因素的影響,患者也不回出現疼痛、麻木等症狀。如果讓60歲以上沒有症狀的老人做X光檢查,他們個個都有骨質增生,說明骨質增生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不要擔心害怕,他隻是人體衰老過程的自然變化。如果我們頸部疼痛,做X光檢查報告是骨質增生,我們就診斷骨質增生,就有點太不嚴肅了。我現在治療一位70歲的老人,他頸和後背疼痛二周。到醫院急診室,做X光檢查,報告說是骨質增生。患者越來越疼,來找我針灸。我發現患者肩部無力,上肢抬舉不能,上肢(特別是上臂)感覺過敏,上肢肱二頭肌反射減弱。我還發現患者手部的握力沒有受影響。診斷典型的臂叢神經炎(上幹),而不是骨質增生引起的疼痛。

患者隻要是醫生給他們戴上骨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的帽子,你就是給出多麽充足的理由,告訴原來儀器診斷是不正確的,起碼現在這個毛病不是它們引起的,或者按正確診斷最後把他們的疾病治療痊愈,很多患者都不會忘記儀器的診斷,他們太相信先進儀器了。在這裏提醒廣大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患者,也許你現在的病痛就不是儀器診斷所引起的。請瀏覽我的博客,閱讀更多醫學科普文章。http://blog.sina.com.cn/drhuangnz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