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故居

一把靠椅,一杯香茗,已不是夢,就在不遠的將來。
正文

品茗論茶--綠茶

(2008-05-03 15:04:37) 下一個

常識篇

綠茶是未經發酵的,中國產量最多,飲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它的特點是湯清葉

   
綠茶是的主要茶類,在初製茶六大茶類裏產量最高,年產40萬噸左右,綠茶產區最廣,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西江蘇四川湖南湖北廣西福建貴州等各個茶區。


品種篇

中國綠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長,品質優異,且造型獨特,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綠茶按其幹燥和殺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

   
炒青綠茶:由於在幹燥過程中受到機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狀,故又分為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等等。長炒青精製後稱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貢熙、雨茶、針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質特征。如珍眉:條索細緊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澤綠潤起霜,香氣高鮮,滋味濃爽,湯色、葉底綠微黃明亮;貢熙:是長炒青中的圓形茶,精製後稱貢熙。外形顆粒近似珠茶,圓結勻整,不含碎茶,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雨茶:原係由珠茶中分離出來的長形茶,現在雨茶大部分從眉茶中獲取,外形條索細短、尚緊,色澤綠勻,香氣純正,滋味尚濃,湯色黃綠,葉底尚嫩勻;圓炒青:外形顆粒圓緊,因產地和采製方法不同,又分為平炒青、泉崗輝白和湧溪火青等。平炒青:產於浙江嵊縣、新昌、上虞等縣。因曆史上毛茶集中紹興平水鎮精製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細圓緊結似珍珠,故稱"平水珠茶"或稱平綠,毛茶則稱平炒青;扁炒青:因產地和製法不同,主要分為龍井、旗槍、大方三種。龍井:產於杭州市西湖區,又稱西湖龍井。鮮葉采摘細嫩,要求芽葉均勻成朵,高級龍井做工特別精細,具有"色綠、香鬱、味甘、形美"的品質特征。旗槍:產於杭州龍井茶區四周及毗鄰的餘杭、富陽、肖山等縣。大方:產於安徽省歙縣和浙江臨安、淳安毗鄰地區,以歙縣老竹大方最為著名。

烘青綠茶:是用烘籠進行烘幹的。烘青毛茶經再加工精製後大部分作熏製花茶的茶坯,香氣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數烘青名茶品質特優。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條形烘青,全要主要產茶區都有生產;尖形、片形茶主要產於安徽、浙江等省市。其中特種烘青,主要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敬亭綠雪、天山綠茶、顧渚紫筍、江山綠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峽州碧峰、南糯白毫等。如黃山毛峰:產於安徽歙縣黃山。外形細嫩稍卷曲,芽肥壯、勻整,有鋒毫,形似"雀舌",色澤金黃油潤,俗稱象牙色,香氣清鮮高長,湯色杏黃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回甘,葉底芽葉成朵,厚實鮮豔。

   
曬青綠茶:是用日光進行曬幹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曬青綠茶以雲南大葉種的品質最好,稱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蒸青綠茶:以蒸汽殺青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法。唐朝時傳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國則自明代起即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來破壞鮮葉中酶活性,形成幹茶色澤深綠,茶湯淺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的品質特征,但香氣較悶帶青氣,澀味也較重,不及鍋炒殺青綠茶那樣鮮爽。由於對外貿易的需要,我國從80年代中期以來,也生產少量蒸青綠茶。主要品種有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中國煎茶,產於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精品篇

龍井是中國極品名茶,產於浙江杭州,是綠茶中絕品。因其產地與炒製技術的不同,可分為獅、龍、雲、虎四個係,今天已經歸並為獅、龍、梅三大品類,其獅峰最為珍貴,采於穀雨前更佳,成品以色翠、香味濃鬱、味甘、形美四絕而著稱於世,有國茶之稱。

   
黃山毛峰產於安徽黃山風景區,是曆史名茶。特級黃山毛峰產於桃花峰的桃花溪兩岸的雲穀寺、鬆穀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的半山寺周圍。黃山毛峰芽葉肥壯勻齊,白毫顯露,形如雀舌,成茶色澤嫩綠微黃,泛象牙色,魚葉金黃,香鬱味醇,回味甘甜,耐衝泡。

   
各類綠茶名:西湖龍井;惠明茶;洞庭碧螺春;顧渚紫茶;午子仙毫;黃山毛峰;信陽毛尖;平水珠茶;寶洪茶;上饒白眉;徑山茶;峨眉竹葉青;南安石亭綠;仰天雪綠;蒙頂茶;湧溪火青;仙人掌茶;天山綠茶;永川秀芽;休寧鬆蘿;恩施玉露;都勻毛尖;鳩坑毛尖;桂平西山茶;老竹大方;泉崗輝白;眉茶;安吉白片;南京雨花茶;敬亭綠雪;天尊貢芽;灘茶;雙龍銀針;太平猴魁;源茗茶;峽州碧峰;秦巴霧毫;開化龍須;廬山雲霧;安化鬆針;日鑄雪芽;紫陽毛尖;江山綠牡丹;六安瓜片;高橋銀峰;雲峰與蟠毫;漢水銀梭;雲南白毫;遵義毛峰;九華毛峰;五蓋山米茶;井崗翠綠;韶峰;古勞茶;舒城蘭花;州碧雲;小布岩茶;華頂雲霧;南山白毛芽;天柱劍毫;黃竹白毫;麻姑茶;車雲山毛尖;桂林毛尖;建德苞茶;瑞州黃檗茶;雙橋毛尖;覃塘毛尖;東湖銀毫;江華毛尖;龍舞茶;龜山岩綠;無錫毫茶;桂東玲瓏茶;天目青頂;新江羽絨茶;金水翠峰;金壇雀舌;古丈毛尖;雙井綠;周打鐵茶;君嫩綠;前峰雪蓮;獅口銀芽;雁蕩毛峰;九龍茶;峨眉毛峰;南山壽眉;湘波綠;曬青;山岩翠綠;蒙頂甘露;瑞草魁;河西圓茶;普陀佛茶;雪峰毛尖;青城雪芽;寶頂綠茶;隆中茶;鬆陽銀猴;龍岩斜背茶;梅龍茶;蘭溪毛峰;官莊毛尖;雲海白毫;蓮心茶;金山翠芽;峨蕊;牛抵茶;化佛茶;貴定雲霧茶;天池茗毫;通天岩茶;淩雲白茶;蒸青煎茶;雲林茶;盤安雲峰;綠春瑪玉茶;東白春芽;太白頂芽;千島玉葉;清溪玉芽;攢林茶;仙居碧綠;七境堂綠茶;南嶽雲霧茶;大關翠華茶;湄江翠片;翠螺;窩坑茶;餘姚瀑布茶;蒼山雪綠;象棋雲霧;花果山雲霧茶;水仙茸勾茶;遂昌銀猴;墨江雲針。


鑒別篇


  綠茶的品質差別較大,可根據綠茶外觀和泡出的茶湯、葉底進行鑒別。

   
新鮮綠茶和陳舊綠茶:新鮮綠茶的外觀色澤鮮綠、有光澤,聞有濃味茶香;泡出的茶湯色澤碧綠,有清香、蘭花香、熟板栗香味等,滋味甘醇爽口,葉底鮮綠明亮。

   
陳舊綠茶的外觀色黃暗晦、無光澤,香氣低沉,如對茶葉用口吹熱氣,濕潤的地方葉色黃且幹澀,聞有冷感;泡出的茶湯色澤深黃,味雖醇厚但不爽口,葉底陳黃欠明亮。

   
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外形芽葉碩壯飽滿、色墨綠、潤澤,條索緊結、厚重;泡出的茶湯味濃、甘醇爽口,香氣濃,葉底柔軟明亮。夏茶外形條索較粗鬆,色雜,葉芽木質分明;泡出的茶湯味澀,葉底質硬,葉脈顯露,夾雜銅綠色葉子。

   
秋茶外形條索緊細、絲筋多、輕薄、色綠;泡出的茶湯色淡,湯味平和、微甜,香氣淡,葉底質柔軟,多銅色單片。

   
高山綠茶和平地綠茶:高山綠茶外形條索厚重,色綠、富光澤;泡出的茶湯色澤綠亮,香氣持久,滋味濃厚,葉底明亮,葉質柔軟。

   
平地綠茶外形條索細瘦、露筋、輕薄,色黃綠;泡出的茶湯色清淡,香氣平淡,滋味醇和,葉質較硬,葉脈顯露。


品飲篇

      --瓷杯品綠茶

   
瓷杯品綠茶適於泡飲中高檔綠茶,如一、二級炒青綠茶、珠茶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之類,重在適口、品味或解渴。一般先觀察茶葉的色、香、形後,入杯衝泡。可取中投法下投法,用95--100初開沸水衝泡,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逸,保持水溫,以利茶身開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鍾後開蓋,嗅茶香,嚐茶味,視茶湯濃淡程度,飲至三開即可。這種泡飲法用於客來敬茶和辦公時間飲茶較為方便。

   
杯泡法,茶葉與水的比例,因人口味而定,一般以200cc水泡3茶為適中。喜濃飲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飲者可略少加茶。

--玻璃杯品綠茶

   
玻璃杯泡綠茶,適於品飲細嫩的名貴綠茶,便於充分欣賞名茶的外形、內質。

   
泡飲之前,先欣賞幹綠茶的色、香、形。取一杯之量的茶葉,置於無異味的潔白紙上,觀看茶葉形態。名茶的造型,因品種不同,或條、或扁、或螺、或針……欣賞綠茶製作工藝,察看綠茶茶葉色澤,或碧綠,或深綠,或黃綠,或多毫……,再幹嗅綠茶中香氣,或奶油香,或板栗香,或鍋炒香,或不可名狀的清鮮茶香……充分領略各種名茶的地域性的天然風韻,稱為賞茶。然後進入衝泡。

   
采用透明玻璃杯泡飲細嫩名綠茶,便於觀察茶在水中的緩慢舒展、遊動、變幻過程,人們稱其為綠茶舞。泡綠茶的具體操作,可視綠茶條的鬆緊不同,分別采用兩種衝泡法,一是衝泡外形緊結重實的名茶,如龍並綠茶、碧螺春綠茶、都勻毛尖綠茶、蒙頂甘露綠茶、廬山雲霧綠茶、福建蓮芯綠茶、淩雲白毫綠茶、湧溪火青綠茶、高橋銀峰綠茶、蒼山雪綠綠茶等,可用綠茶上投法。即洗淨茶杯後,先將85—90開水衝入杯中,然後取綠茶投入,一般不須加蓋,綠茶茶葉便會自動徐徐下沉,但有先有後,有的直線下沉,有的則徘徊緩下,有的上下沉浮後降至杯底;幹綠茶吸收水分,逐漸展開葉片,現出一芽一葉、二葉,單芽、單葉的生葉本色,芽似槍、劍,葉如旗;湯麵水氣夾著茶香縷縷上升,如雲蒸霞蔚,趁熱嗅聞茶湯香氣,令人心曠神怡;觀察茶湯顏色,或黃綠碧清,或乳白微綠,或淡綠微黃……隔杯對著陽光透視,還可見到湯中有細細茸毫沉浮遊動,閃閃發光,星斑點點。綠茶茶葉細嫩多毫,湯中散毫就多,此乃綠茶嫩茶特色。這個過程稱為濕看欣賞。

   
待綠茶茶湯涼至適口,品嚐茶湯滋味,宜小口品啜,緩慢吞咽,讓茶湯與舌頭味蕾充分接觸,細細領略名綠茶的風韻。此時舌與鼻並用,可從茶湯中品出綠茶嫩茶香氣,頓覺沁人心脾。此謂一開茶,著重品嚐茶的頭開鮮味與綠茶茶香,飲至杯中綠茶湯尚餘三分之一水量時(不宜一開全部飲幹),再續加開水,謂之二開綠茶。如若泡飲茶葉肥壯的名綠茶,二開綠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餘味無窮,齒頰留香,身心舒暢。飲至三開,一般茶味已淡,續水再飲就顯得淡薄無味了。

   
二是泡飲茶條鬆展的名綠茶茶,如六安瓜片綠茶、黃山毛峰綠茶、太平猴魁綠茶、舒城蘭花綠茶等,如用上投法,綠茶茶葉浮於湯麵不易下沉。可用中投法,即在幹綠茶欣賞以後,取綠茶入杯,衝入90開水至杯容量的三分之一時,稍停二分鍾,待幹茶吸水伸展後再衝水至滿,此時綠茶茶葉或徘徊飄舞下沉,或遊移於沉浮之間,觀其茶形動態,別具茶趣。其他各項欣賞、品飲如前。

   
泡飲細嫩名綠茶茶,如用不透明的白瓷杯,當然亦可,但不能透視綠茶在杯中變化全貌,不能充分領略綠茶湯中茶趣,是一不足。

--茶壺泡綠茶

   
一般不宜泡飲細嫩名綠茶茶,因水多,不易降溫,會悶熟綠茶茶葉,使綠茶茶葉失去清鮮香味。壺泡法適於衝泡中低檔綠茶,這類茶葉中多纖維素,耐衝泡,茶味也濃。泡茶時,先洗淨壺具,取綠茶入壺,用100初開沸水衝泡至滿,3—5分鍾後即可酌入杯中品飲。飲茶人多時,用壺泡法較好,因不在欣賞茶趣,而在解渴,或飲茶談心,或佐食點心,暢敘茶誼。

   
客來敬茶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禮節,敬客一般以杯泡法較為隆重。壺泡綠茶法,相對而言有些粗俗。有些地區,為表達敬客心意,還在綠茶中放糖調飲,以示甜甜蜜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不甘落伍 回複 悄悄話 哇,香茗居士你可不簡單,居然知道那麽多.你一定喝茶很講究了.我也很喜歡綠茶,但不講究.最近我太太參加了一期茶道班,是台灣慈濟佛學會辦的.太太回來學以致用,給我沏差,果然不同以往.但對於繁多的品種,複雜的品嚐經驗,記不住,學不會,隻是覺得不再平淡無味.就是口渴的時候等不及.
還請多介紹各種茶,以及沏、泡的方法.形式不要那麽刻板才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