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陸媒:中石油子公司涉國資流失 周姓自然人受益最大

(2013-09-10 16:35:46) 下一個

文章來源: -

(被閱讀 19173次)
1
 
 
 
 “中石油反腐案”繼續發酵,繼蔣潔敏“落馬”,與中國石油(601857.SH)有業務關聯的企業也卷進這場反貪腐風暴。

當年意欲借殼高新發展(000628.SZ)登陸A股市場的邛崍市鴻豐鉀礦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鴻豐鉀肥),與中石油之間頗為蹊蹺的關聯也因此引起外界的關注。

盡管最終鴻豐鉀肥沒能和高新發展重組成功,但是高新發展披露出的信息顯示,中石油旗下的四川華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四川華油)在鴻豐鉀肥的股權構成中卻難避國資流失嫌疑,而一名叫做周峰的自然人則被認為是幕後的最大受益者。

  看不懂的作價

據高新發展的公告顯示,鴻豐鉀肥成立於2007年9月21日,係由北京鴻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鴻豐投資)和四川華油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晨,注冊資本為3億元。

其中,鴻豐投資出資2.7億元,占比90%;四川華油出資0.3億元,占比10%,其隸屬於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

資料顯示,鴻豐投資成立於2005年3月,股權結構為東莞市東駿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駿集團)出資4900萬元,占比49%;北京宏漢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宏漢)出資4300萬元,占比43%;王晨出資700萬元,占比7%;盧全生出資100萬元,占比1%。

鴻豐投資的第一第二大股東背後的實際控製人則均為自然人,其中,東莞市東駿集團有限公司的實際股東為何劍雄、曾滔勇、毛冬、葉向明,四人分別持有25%的股權。

鴻豐投資的第二大股東北京宏漢的實際控製人則為周玲英,周玲英100%控股。

按照當時的重組預案,截至2011年6月30日,鴻豐鉀肥擬注入資產的賬麵值為2.81億元,預估值約為9.31億元,預估增值約為231.32%。

截至2011年6月30日,鴻豐鉀肥的資產預估中,對無形資產一項,賬目價值為5071.25萬元,預估的價值卻到了7.6億,預估增值7.12億,預估增值率高達1405.72%。

其中,對如此高額的增值率,最為核心的增值資產是平落壩的采礦權,從賬目價值僅有300.41萬元增值到7.15億,預估增值率達到236倍。

值得注意的是,鴻豐鉀肥的探礦權由四川華油作價出資投入,經四川省國土資源廳批準將該探礦權變更到鴻豐鉀肥,並頒發了探礦權許可證(T51120080103000678),該探礦權的有效存續時間為截至2012年4月18日。

2010年11月19日,鴻豐鉀肥獲得四川省國土資源廳核發的編號為C5100002010116210082156的《采礦許可證》,許可開采的礦種為鉀鹽、硼、石鹽、鋰、溴、碘,礦區麵積13.7603平方公裏,有效期限為五年,截至2015年11月19日。

“對於一個礦產企業來說,最值錢的就是探礦權和采礦證,這是其核心資源。”上海一位基金經理直言,四川華油將探礦權作價投入到鴻豐鉀肥中,“且隻占10%的股權,這真令人看不懂。如果沒有探礦權,鴻豐鉀肥是不可能獲得後來的采礦證的。”

按照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鴻豐鉀肥的探礦權計入無形資產科目,對於已探明資源儲量的礦區已辦理采礦權證,也計入無形資產科目,按采礦權證載明的期限逐年攤銷。

四川環保廳披露的鴻豐鉀肥上市核查環保公告,鴻豐鉀肥取得探礦權證的礦區總麵積為103.73平方公裏。根據勘查後形成的地質勘查報告,已探明儲量(333+334)麵積共25.8平方公裏,其中(333)儲量麵積為13.7603平方公裏,生產規模為3.00萬噸/年。

一位礦業上市公司董秘告訴記者,雖然探礦權沒有采礦證那麽值錢,“但探礦權是前期必須有的,而且具有排他性,四川華油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價值,僅作價入股10%的確說不過去。”

顯然,沒有四川華油的探礦權,鴻豐鉀肥不可能獲得後來的采礦證,而這原本屬於中石油的豐厚權益,卻變成了上述自然人的“搖錢樹”。

  背後另有控製人

除去四川華油探礦權作價疑點重重之外,高新發展之後的收購,也顯示出中石油的蹊蹺。

高新發展的重組協議是向北京鴻豐發行股份用於購買其持有的鴻豐鉀肥共計90%股權,截至2010年8月31日,鴻豐鉀肥淨資產評估價值10.34億元,北京鴻豐對鴻豐鉀肥90%股權權益對應的評估價值為9.3億元。

但是,高新發展隻向北京鴻豐發行股份數量為9471.0104萬股,而四川華油沒有將其持有鴻豐鉀肥的10%股權(即3000萬元)轉換為對上市公司的股份。

“這就更令人奇怪了,四川華油放著將股權溢價的機會居然不去參與。”上述基金經理直言,如果高新發展重組成功,鴻豐投資等於成為新上市公司的實際控製人,股價可以在二級市場上直接流通,“對於四川華油來說,這完全是一次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機會,卻沒有選擇轉換股權,這其中的貓膩令人難以理解。”

在取得采礦證之前,2010年7月16日,鴻豐鉀肥召開股東會,審議通過股東鴻豐投資將其持有的鴻豐鉀肥2850萬元的出資額以285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成都建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建元科技)、1500萬元的出資額以15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敦煌市新源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此次股權轉讓並未進行評估或者專項審計。

表麵上看,由於東駿集團是鴻豐投資第一大股東,而鴻豐投資又是鴻豐鉀肥第一大股東,因此東駿集團應該是鴻豐鉀肥的控製人,但實際則不然。

2011年闖關IPO被否的成都東駿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駿激光)即是東駿集團的子公司。

根據東駿激光招股說明書披露,1993年,何劍雄、毛冬、葉向明創立了東莞市莞城東駿發展有限公司(東駿集團前身),曾滔勇最後加入東駿集團。

但上述4人並不是鴻豐鉀肥的實際控製人。

“據我們當時的調研結果,鴻豐鉀肥的背後實際控製人是北京宏漢的董事長周峰。”上述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北京宏漢在鉀肥項目上已經涉足多年,在四川也已經與多個地方政府有過接觸。

據當地權威媒體報道,“2009年6月30日上午,達州市政府與北京宏漢簽訂了鉀礦開發項目框架協議,北京宏漢擬投資30億元在我市建設鉀肥及深加工項目。簽約儀式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向誌會見了北京宏漢董事長周鋒一行。”

建元科技的股東分別是胡永宏、王晨、楊建元和夏新宇,據另一媒體報道,“胡永宏是北京宏漢的總經理,而王晨、盧全生、楊建元都是周峰的人,周玲英隻是代周峰持股,因此周峰實際控製的股權數量遠大於東駿集團。”

北京工商局數據顯示,鴻豐投資的注冊地為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號新保利大廈17層17A1單元,而北京宏漢的注冊地為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號新保利大廈17層17B1單元。

可見,原本屬於中石油係統的探礦權資源,在經過四川華油的蹊蹺投資之後變成了自然人的財富。對於龐大的中石油“帝國”而言,這區區的探礦權或許不值得一提,但是對於國有資產而言,卻已經遭遇流失的境地。(BH)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