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日本對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的技術援助與交流的一些背景資料

(2011-07-09 08:59:47) 下一個
(ZT)日本對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的技術援助與交流的一些背景資料

  

                     吾 丁

  


  
日中兩國的鐵路技術交流,確切地說,是中國在文革中經濟遭到重創,然後開始重新著手進行國家建設的曆史轉折完成以後,隨著日本對中國開始全方位經濟援助的背景下,順其潮流而逐步展開的。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年月,中國國內一片紅色的世界,中國人都沉浸在解放全人類的瑰麗的夢想之中。但是大眾所不了解的是,當時的中國政府,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已經陷入四麵楚歌的悲慘境地。這時候,日本第一個向中國政府這個可憐的孤兒伸出了友好之手,田中角榮訪華,與周恩來握手,確立了兩國邦交正常化。發達國家裏終於有人向中國伸出了橄欖枝,這對於當時的中國政府走出孤立狀態,不啻雪中送炭,中共對此深懷感激。隨後,日本對華經濟援助全麵鋪開,毛指定的“五大友好商社”開始進入中國市場,從資金到技術,在各個領域對中國的經濟技術進行全方位的援助和提攜。鐵路建設,後來發展到高速鐵路建設方麵的支援,也是在同時期展開的。

  
依照時間順序,鐵路交流大致情況如下(資料所限,截止到2006年)。

  
首先解釋一個固有名詞:“JARTS”。其全稱英文是,日語名稱是“海外鐵道技術協力協會”,是日本鐵路有關方麵專門對海外提供技術援助的一個機構。

  
1972年9月:日中邦交正常化

  
1974年11月:中國鐵路狀況調查團訪華

  
1978年7月:日本國鐵總裁高木訪華

  1978年10月26日,鄧小平副總理一行乘坐新幹線列車赴文化古城京都訪問。他對隨行的記者說乘坐新幹線列車的感覺:

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1979年7月:日中鐵路技術協助計劃書簽署(79年4月至81年3月的協助計劃)

  
1980年4月:對華貸款交換公文簽署(1979年財政年度貸款)

  
1982年2月:第一次日中鐵路建設援助務實會議召開

  
1985年7月:丁關根鐵道部副部長訪日

  
1987年6月:橋本龍太郎運輸大臣訪華

  
1990年3月:JARTS與鐵道部共同主辦“中國高速鐵路客運線研討會”

  
1994年6月:第一次中國高速鐵路研討會召開(日方代表團長:運輸省鬆尾事務次官)

  
1994年9月:日本經濟協會訪華。經團聯的豐田會長明確表明日本將對北京-上海高速鐵路計劃提供

  
協助。此後,日方每年都發表聲明表示協助)

  
1994年9-10月:鐵道部總工程師沈之介訪日(出席東海道新幹線30周年紀念國際研討會並乘坐了希望號新幹線)

  
1995年4月:北京-上海高速鐵路援助計劃推進委員會成立(事務局設在JARTS內)

  
1995年10月:中國鐵道部高速鐵路土木關係技術人員(15名)來日長期研修(10-12月)

  
1996年5月:日本民間聯合代表團與中國鐵道部有關領導,就鐵路建設協助問題交換意見

  
1996年6月:鐵道部車輛技術人員(15名)來日長期研修(6-8月)

  
1997年3月:鐵道部周翊民科技司長一行訪日(出席山陽新幹線開通25周年紀念國際會議並乘坐了500係新幹線)

  
1997年5月:鐵道部蔡副部長一行訪日(與日方豐田事務次官,簽署了友好交流備忘錄,乘坐了500係新幹線)

  
1997年7月:日中鐵路友好推進協會成立

  
1997年10月:日方與鐵道部高速鐵路辦公室之間選定了21個共同研究調查項目

  
1998年4月:日本鐵路協議會的竹下名譽會長,平岩最高顧問率領協議會其他高級幹部大型代表團訪華,出席與鐵道部的協助協定的簽署儀式,並拜訪了朱鎔基總理。

  
1999年4月:劉誌軍副部長訪日,乘坐新幹線並視察了相關設施

  
2000年9月:朱鎔基總理訪日,乘坐了位於山梨縣的磁懸浮試驗車輛和700係新幹線

  
2003年3月:劉誌軍副部長升任部長

  
2003年6月:高速鐵路指導小組成立,屬高速鐵路辦公室管轄

  
2004年10月:日本企業聯合體拿到中國在來線高速化車輛訂單

  
2005年7月:整體式路基軌道試驗線工程合約簽訂(包括JARTS,10家日本公司聯合)

  
2006年1月:廢除“高鐵辦公室”,代之以“旅客專線辦公室”。

  


  
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後,鐵路建設方麵的合作隨即開始,比起其他領域的協作,可以說鐵路領域的合作是領跑者。鐵道部和日本國土交通省之間的日中鐵道協助務實會議,開始於1982年,後來一直持續下來。從1980年開始的對華貸款中,僅僅針對鐵路建設的貸款總額就達到6000億日元,占了對華總貸款的將近三分之一。另外,日本方麵長期派出專家赴華指導,於今未斷。總體來說,在鐵路援助方麵,日中達到了一個非常友好的關係。

  
文革結束以後,中國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各行各業急需從資金到技術的援助,其狀況用“嗷嗷待哺”來形容實不為過。鐵路的發展領先於其他行業,一直是日中經濟合作的核心內容,尤其是1990年3月,由JARTS牽頭,與鐵道部聯合舉辦了“中國高速鐵路客運研討會”,並著重介紹了日本的新幹線以後,鐵道部對高速鐵路的研討才進入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平台,提到了一個更重要的議事日程,並對日本方麵提出了更多的技術援助要求。

  
1. 第一次中國高鐵研討會召開

  
在這種大背景下,日本方麵也積極回應中國方麵的請求,運輸省責成JARTS牽頭,於1994年6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開了高速鐵路研討會。運輸省鬆尾事務次官帶隊,JR東日本,JR東海,JR西日本,鐵道總研,鐵道公團,加上JARTS的負責人參加,有17人在研討會上發表了論文或演講。從經濟和社會效果,到經營,運營管理等相關領域,向中國同仁們詳細介紹了日本的新幹線的情況。從那時起,北京-上海高速鐵路的建設的構想正式確立,經營方式之類的話題尚未明確。

  
2. 京滬高速鐵路計劃協力推進委員會成立

  
上述研討會召開以後,日本方麵對於中國高鐵的技術援助更加積極,於1995年成立了“京滬高速鐵路協力推進委員會”。

  
委員會的組成大致如下:

  
委員會主要成員:JR7大公司;鐵道綜合技術研究所;日本鐵道建設公團;日本鐵道車輛工業協會;信號工業協會;JARTS;運輸省;外務省。

  
委員會下屬小委員會,主要包括:車輛小委員會;駕駛小委員會;土木/軌道小委員會;信號/通信小委員會;電力係統小委員會。

  
有識者曾多次指出,現代工業文明的綜合成果在於“係統”(System),而不是一個單項的成績。從上述推進委員會的組成,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個鐵道係統的組成所涵蓋的技術方麵是多麽廣泛,進一步我們可以感到日本對中國鐵路建設所給的援助和協力,是何等全麵和深入。

  
這個委員會,截止到其完成使命為止,主要活動時間表如下:

  
1995年 4月:成立。隨即接待了中國鐵道部技術考察團來日考察。

  
10-12月:中國鐵道部土木技術人員來日長期研修(15名,80天)

  
10月:高速鐵路技術交流會召開(上海)

  
11月:第二次中國高鐵研討會召開(東京)

  
12月:高速鐵路信號通信技術交流會召開(北京)

  
1996年 1月:高速鐵路車輛技術交流會(北京)

  
2月:運輸省豐田事務官率JR各公司上層訪華(北京,上海)

  
3月:日本企業聯合體參加鐵道部主辦的中國鐵道展覽會

  
4月:出席第六次日中民間友好會議(北京)

  
5月:高速鐵路車輛技術交流會(北京)

  
6-8月:鐵道部車輛技術人員長期來日研修(15名,80天)

  
9月:第三次中國高鐵(信號通信)研討會(東京)

  
1997年 2-3月:鐵道部車輛廠實況調查團赴華調查(株洲,長春,四方各廠)

  
3月:鐵道部周翊民科技司長一行來日

  
3月:中國國家計委李瑞紳交通/能源司長一行來日(鐵道部高鐵辦主任沈之介陪同)

  
4月:鐵道部浦鎮車輛廠調查團訪華

  
7月:日中鐵路友好推進委員會成立

  
3. 日中鐵路友好推進委員會的成立

  
京滬高鐵計劃推進委員會的使命到1997年7月為止,其後,適應當時的新形勢,“日中鐵路友好推進委員會”又應運而生。這個組織一改原來的“官方主導”的模式,很多日本民間企業參加進來,開始轉為“民間主導”模式。

  
4. 日中共同研究

  
關於日本鐵路的技術說明或介紹,主要是由政府機構派出研究人員來日來學習。但是,為了全麵而認真地掌握新幹線的技術,就必須進行係統而集中地研究和學習。因此,JARTS和鐵道部的高鐵辦公室協商,確定了21個共同研究調查項目,從1997年12月開始調查研究。每年由雙方的調查人員進行數次調查研究,然後交換意見,整理成書麵報告。通過這一係列的活動,中國的技術人員切實而直觀地體會到了新幹線的特點。此外,JARTS還與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以及中國投資發展促進會,進行了共同研究。三方麵的主要研究項目如下。

  
與鐵道部的共同研究包括:

  
1998-1999年: 1,市場預測。2,結構設計。3,軌道構造技術。4,電力/接觸線係統計劃。5,安全對策。6,車輛與車輛基地

  
2000年:1,運輸計劃。2,停車場計劃。3,信號係統計劃。4,車輛計劃。5,水底隧道計劃。

  
01年:1,經濟財務分析。2,夜間單線駕駛。3,通信係統計劃。4,環境對策。5,車輛計劃。

  
02-03年:1,信息/通信係統。2,綜合實驗線計劃。3,環境影響評估以及環境保護對策計劃。

  
04年:1,綜合維護。2,運營管理。3,列車時間表

  
05年:1,運行管理。2,信號係統。

  
與中國國際工程谘詢公司(CIECC)的共同研究調查有:

  
1998-99年: 高鐵與經濟評估

  
與中國投資發展委員會的共同研究調查有:

  
1999年:京滬高鐵計劃的資金籌措研究

  
1997年3月,時任鐵道部副總工程師的周翊民來日本出席山陽新幹線開業25周年紀念會議,並借此機會試乘了新幹線。會議地點靠近大阪,他先從東京乘新幹線到博多站(福岡市,終點站),然後轉回頭,乘新幹線到大阪,故意繞個圈子,體會新幹線的乘車感覺。返回大阪時,在博多的站台上等了20分鍾就搭上了開往大阪的車。當他得知他所搭乘的開往大阪的車,就是他剛才從東京坐過來的車輛時,大吃一驚,乃感歎車輛的動力分散方式之重要(車輛的機動性能大大增強)。後來,周氏又在JR東日本轄區內搭乘了很多新幹線車輛,回國時,他自豪地宣稱:我把新幹線3000公裏都坐了一遍!他回國以後,鐵道部內就開始傾向於分散動力方式的車輛了。

  
問題在於,站台的高度和列車橫斷麵的尺寸(一排5個座位)。按照中國的既有設備,日本的車輛開不進去,這樣的話,就不能實現大量運輸,也不能縮短上下車時間來保證運營時間的正常運作。後來,日中兩國的有關人員,就此問題進行了集中而深入的研究。

  
到2003年,隨著新任鐵道部長上任,高鐵辦公室被廢除,代之以旅客客運專線為中心的新體製。當時擔任高鐵辦主任的華德洪回憶道,到最後,還是采用了新幹線方式的高站台和大截麵車輛的方案。表明日中兩國技術人員常年的攜手研究調查,所付出的心血終於結出了果實。當然,從實際情況來說,日中兩國的高速列車經過之地,都是聯接大城市的人口密集地區,從這個角度來說,采用日本新幹線的方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結語

  


  
京滬高鐵終於開通了。中國人在歡呼雀躍“中國鐵路的技術優勢”的時候,我們有必要來看一看幾十年來中國鐵路發展所走過的道路。從改革開放之初,日本鐵道方麵,從官方到民間,從資金到技術,都積極地參與了中國鐵路的援助和支持。一般人不知道,最初的新幹線車輛,是由日本整車進口,都是川崎重工的車輛,塗掉車身上的日語文字,拉進位於北京大山子的鐵道部車輛試驗基地。在那裏,來自日本的鐵路技術人員,換上中國鐵路技術人員的服裝,與中方技術人員一起,測試那些車輛,給中國鐵道部提供了多麽寶貴的技術資料。不誇張地說,中國今天的高鐵,就是日本新幹線的翻版,是在日本鐵路技術支撐下發展起來的成果,沒有日本方麵的援助和支持,很難想象會有今天的高鐵。

  
從日本的國土條件來說,土地狹窄,多山地,多河流湖泊,多地震,多海嘯,人口密集,鐵道彎道多,可以說日本的國土條件對於建設鐵路來說是最不利的。但是,縱然在如此嚴酷的國土條件下,從1964年東海道新幹線開通以來,沒有出過大的事故,班次密集,準時安全,便利舒適,而且盈利,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也說明日本的新幹線,其技術涵蓋和技術水準,已經達到了何等縝密和深入的程度。我們很難想象在另外一個國土條件絕對優於日本的土地上,還有什麽苛刻的條件需要你去發展更新的更高端的技術。所以當我一聽到“我們的技術知識版權”的時候,坦率地說,我不知道還有什麽技術是日本鐵路技術所不具備,而需要你去自己開發的。

  
很多人所關心的就是“跑得更快”,說日本的新幹線跑到270公裏而我們的高鐵跑到了300公裏以上,這還不是技術優勢嗎?

  
回答是否定的。

  
這個速度的差異,對日本來說不是技術優勢。

  
非不能也,不為也。

  


  
東京

  
http://www.wuding.info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