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妻鶴子”的子孫在日本是點心饅頭之神 <上〉
(2010-03-16 23:50:39)
下一個
“梅妻鶴子”的子孫在日本是點心饅頭之神
北宋處士林逋(和靖),隱居杭州孤山,不娶無子,而植梅放鶴,稱“梅妻鶴子”,被傳為千古佳話。他的《山園小梅》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花的傳神寫照,膾炙人口,被譽為千古絕唱。典出——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人事。後比喻清高或隱居時也作:梅鶴因緣、妻梅子鶴。
40多年前在1961年3月21日的《光明日報》上,我國著名的詩詞學家、浙江大學教授夏承燾先生曾發表過《東風世界話梅花》的文章,文中提到林逋的一些情況,大致的意思是: 林逋生前,隱居孤山,當時的杭州太守,每年都要以文字保薦,向林逋送去一些粟帛。皇帝宋真宗,為了挽回自己在異族爭戰中失去的威信,而由大臣王欽若假造帛書放在宮門上和泰山上.鬧了一場“天書封禪”的鬧劇,而林逋雖然隱居於孤山,但他並不是一個遺世絕俗之人。林逋在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去世後,當時的皇帝宋仁宗特地賜了一個諡號給林逋,稱為“和靖先生”,由此,林的名氣就更大了……由於他的氣節曾被人民和土大夫所敬重和欽佩。
至於林逋“無妻無子”、“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說法,完全是一種傳說,是一個佳話故事而已。當今杭州的作家、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王旭烽女士在其江南知性之旅第二集《絕色杭州》一書裏,特地寫到了“處士林和靖”,她在文章中有這樣一段很有意味的話:
“都說林和靖終身不娶,方有‘梅妻鶴子’之說,我卻終有疑惑:那個終身隻愛草木禽羽的人,果然能寫出《長相思》來嗎?
‘吳山青,越山青,
兩岸青山相對迎,
爭忍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
羅帶同心結未成,
江頭潮難平’。
想來,處士林和靖也是有眼淚的,也是有愛情的。梅可愛,鶴可愛,但終究是人最可愛。我曾從杭州地方史專家林正秋先生處得知,林和靖果然是有愛情的,不但有愛情,而且還有婚姻,不但有婚姻,而且還有後代,後代大大的多,一分又為二了。
一支在浙江奉化,人丁興旺。
另一支更了不得了,飄洋過海竟到了日本,到了日本還不算完,竟又成了日本人製作饅頭的祖先,這幾近乎傳奇了。
我查了日本的資料,要先從[林浄因]談起。
據小學館「日本大百科全書」記載:奈良漢國神社和田宮司(子息)說:“為了生存之策,推崇塩瀬総本家的意見”。而對奈良林家之後僅從奈良食品関係誌報道、尊重史實不給林家添麻煩的事実関進行敘述。
[林浄因]
在近鉄奈良站下車向南一點,就能看到在漢國神社的一角有個小小的神社:林神社。是為了祭奠從中國渡日的最早的點心:饅頭的宗師、林浄因而建。林浄因則被稱為“饅頭之神”。始祖是據說埋藏了紅白雙色的上用饅頭的饅頭塚。漢國神社也是因為林浄因曾住過,而被命名的林小路町裏。
當時日本的禪宗僧侶在中國修行是進身的一個極大的機緣。林浄因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出身。京都建仁寺三十五世龍山(亀山)禪師修行後帰國時節,林浄因師従他在南北朝時代的1341年,日本歴応4年,來到了日本。另一說法是、當時中國元朝時期,因為被壓製而亡命到日本的。不管怎麽說,三個男子攜帶全部財產到日本總是有些緣故。但日本有人認為,被元朝鎮壓而逃亡日本的說法,似乎有些中華文化中心論的學者偏見在內,實際上元朝是中國文化自由発展的時期之一。
當初,被日本的南朝信賴,但其後伴隨著南朝衰退,奈良,奈良的林小路一族與其追隨者就建立了一個鎮子,當時用中國家傳的風味,用肉,蔬菜等包成包子賣,但怎麽也很難起色。後來改良成日本風味的蒸的小麥粉的皮,內豆沙餡的點心,用「饅頭」的名字銷售得非常好。當時的饅頭是用紅顏色在中間按個林字,林淨因的祖先叫林和靖,就是北宋處士林逋(和靖)的後代,長久以來關於林逋終身未娶,在孤山隱居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傳說,賦予了曆史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