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ZT
(2010-03-02 19:52:29)
下一個
中國有古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凝結了中國古人識人的經驗智慧的結晶。而“三歲看大”的說法在現代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和兒童心理學的發展中找到了證據。近年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教授卡斯比發表報告說,3歲幼童的言行就可預示他們成年後的性格。這一報告是基於一項在23年之間完成的大規模調查,調查結果為“三歲看大”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在英倫三島引起轟動。
根據精神分析理論,一個人的人格基礎在三歲以內就大體成型了。這些結構包括:依戀模式、自我感受的基調等。在親密關係中的依戀模式,指的是嬰幼兒在和父母雙親的關係中,他所表現出的行為特點和情緒特點。通過實驗情境和觀察,心理學家總結出大致二類四種依戀模式:
安全型:
安全型的孩子在母親在場的時候表現為中等水平地接近母親,即有時尋求母親的擁抱和關注,但並不粘滯母親;當母親離開時焦慮不安;重聚時積極迎接母親。
不安全型:
回避型:兒童躲避與母親的接觸,尤其是分離後重聚時,在和陌生人在一起時不是很不安。
矛盾型:與母親分離時很不安;母親回來後不容易被安撫,既尋求安慰又抵製安慰。
混亂型:兒童沒有顯示出應對壓力的一致性方法,對母親顯示出矛盾的行為,如在躲避後又尋求接近,表現出對關係的不解和害怕。
這種依戀模式展示了孩子較為基本的心理結構單元,是今後人格成長的基石。安全型的兒童在成年更容易適應社會生活,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而混亂型的兒童是最令人擔心的一群人,早年遭受不良撫養的兒童大部分被歸為混亂型,成年很容易陷入貧窮、酗酒、犯罪、精神疾病。
但即便如此,一個人的命運不能說是完全被三歲以內的經曆所決定的,人的心靈具有巨大的潛能,即使早期遭受養育不當的人,在後續的成長過程中得到了矯正性的對待或通過自我意識的努力,仍會獲得扭轉不良命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