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飲食掌故---名人雜談齊白石揮筆寫“KAO”字

(2010-02-20 20:30:27) 下一個
諸葛亮與博望鍋饋

    三國的時候,諸葛亮初出茅廬,就留下了“博望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的佳話。這火燒博望一戰,直殺得曹軍死傷無數,屍橫遍野,曹將夏侯淳、於禁、李典倉惶潰逃。蜀軍得了博望城,留下五虎上將關羽領兵駐守。

    那年,正值天旱,久旱不雨,城內古井幹枯,水源斷絕,連做飯的水都剩下不多了。眼看將士們饑渴難忍,軍心浮動,關羽急得火燒火燎,連忙修書一封,派人連夜送往新野,請諸葛亮下令退兵。

    諸葛亮接到告急文書,心想:博望乃軍事要地,怎能輕易撤軍棄城呢?苦苦思索了一夜,便回書一封,差人飛書送往博望城。

    關羽拆開一看,原來軍師在信中告訴他:“用幹麵,滲少水,和硬塊,鍋炕之,食為饋,餉將士,穩軍心。”這是一種節水食品的製作方法。關羽心裏暗暗佩服,想不到軍師不僅善於用兵,甚至連做餅的方法也知道,真是奇人啊!

    於是,關羽便按照軍師所言,派人製作饋餅。這饋餅大如盾牌,厚似酒樽,食起來脆香爽口,做起來簡單方便。將士們終於靠著它度過了道道難關,堅守了博望城。

    從此,“博望鍋饋”便出了名,綿延千載,流傳至今。

清代兩位嗜肉名人


    有史以來,人們皆以五穀為主食,但在清代卻有兩位名人例外,他們並非庸碌之輩,而是曆史上頗有影響的名流。一位是乾隆年代總纂《四庫全書》的大學士紀曉嵐;另一位則是遠征西北的著名將領左宗棠。
    曉嵐愛豬紀昀、字曉嵐(1724一1805),河北獻縣人,他不吃米穀,唯以豬肉為主食,餐餐大啖豬肉。有次,適逢友人光臨,正值他在用飯,仆人捧上一個火鍋,裏麵足有三斤豬肉。隻見他猶如風卷殘雲、片刻即把鍋中之肉裝於腹中,來客為之愕然。紀曉嵐視豬肉為珍食,對其他肴品、均敬謝不敏,甚至在佳宴酒席也是如此。有趣的是,紀曉嵐對於鴨肉卻毫不感興趣,沒有食欲,即便是手藝高超的廚師也很難吊起他的胃口,絲毫不會動心。為此,他曾有詩為證:“靈均滋芳草,乃不及梅花,海棠傾國姿杜陵不一賦”。他以屈原(靈均)楚辭遍及萬花百草。唯獨不曾歌及著名的梅花;又以社甫為奇葩異草多有賦詩,卻未涉及美麗的海棠作比,借此為己引據解嘲。


飲茶行家白居易


    峨蕊茶,其名何其雅也。此茶產於四川峨嵋山,因其條索緊細,白毫顯露,形似花蕊,故名峨蕊茶。

    原來,在峨嵋山腰間的白龍洞、黑水寺一帶,群山環抱,雲霧繚繞,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茶葉生長理想之地。峨蕊茶就盛產於這個地方。

    據《峨嵋讀誌》載:「峨嵋山多藥草,茶尤好,異於天下;今水寺後的絕頂處產一種茶,味初苦終甘,不減江南春采。」遠在一千多年前,峨蕊茶已列為貢品。

    白居易是個飲茶大行家,他寫了一首《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謝人送贈的四川新茶,說的是:「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湯添勺水煎魚眼,未下刀圭攪曲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收到紅紙包封的新蜀茶,白居易立即添水煮茶嚐新,並寫詩致謝友人,也不忘自誇是識茶之人,他嚐到的,想是峨蕊茶了。

齊白石揮筆寫“烤”字

  原來那是解放以前的事了。有一天,有一位老記者請齊白石老人去品嚐一下“烤肉宛”的烤肉。齊老笑著說:“我的牙齒,哪裏嚼得動?”這位記者說:“正是因為讓你嚼得動,所以才請你去吃烤肉。”隨後他又補充了一句:“那肉嫩得跟豆腐似的。”齊老這天興頭很大,拿起手杖,同他一塊去了。果然,烤肉宛的獨特風味,讓他十分高興,連聲讚美。切肉的的宛師傅,精心地給他切了兩碗“牛米隆”,使齊老誇不絕口,興致勃勃。宛師傅說:“我們這份烤肉,連個字號牌匾還沒有哪!”於是請齊老給題一塊匾。老人笑著答應。

  回到這位記者家裏後,拿來宣紙,老人提筆作書,寫了一個鍾鼎“烤”字。寫完之後,突然停筆,稍加思索,又在下麵綴了一行小字:“鍾鼎本無此烤字。此是齊璜杜撰”。寫畢擲筆大笑,興衝衝地走了。

  白石老人走後,大家欣賞齊老題字的筆辦遒勁,連連讚歎,但是隻有一個“烤”字,能不能算匾?也有人出主意。不如仿其筆鋒,添上“肉宛”兩字,成為一塊匾。後來認為那樣不妥。就用這一個字,掛在牆上,當做“烤肉宛”的牌匾。


寒食與曹操趣談

   “寒食節”相傳起於春秋時嚴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鄴中記.附錄》裏記載:“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作粥。”

   祭祀介之推寒食節的日期,自士就有兩說:一說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清明節前兩天。從“冬至”這天推算起到清明節前一天,或清明節前兩天,其時間分別為“一百零五日”或“一百零六日”。據此,“寒食節”別稱為“一百五”,或“一百六”。唐兩位詩人元稹和姚合分別在《連昌宮詞》和《寒食》裏作了記載:“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今朝一百五,出戶雨初晴。”

  相傳,三國時期的曹操有一年視察和了解並州地區黎民百姓的生活民情時,發現民間百姓們每年度過“寒食節”的方式,已經非常嚴重地危害和影響了黎民百姓的身體健康。

  為此曹操不顧許多人的反對,堅決下令頒了《明罰令》:“聞太原、上黨、西河、雁門,冬至後百五日皆絕火寒食,雲為介之推。子胥沉江,吳人未有絕水之事,至於子推獨為寒食,豈不偏乎?且北方泛寒之地,老少羸弱,將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兒者,家長半歲刑,主吏百日刑,令長奪一月俸。” 

於右任的烹飪情懷

   飲食烹飪屬於文化範疇,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征之一。中國曆史上有不少文人雅士對富有地方風味特色的美饌佳肴給予評價,題詞(匾),或吟詠賦詩以述懷,使這些菜點增光添色,身價倍增。

  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大師、詩人於右任,祖籍陝西省三原縣,每次回鄉探親,都要在縣城德亭餐館品嚐地方風味菜點。這餐館有煨魷魚絲、幹煸鱔魚、白封肉、疙瘩麵;有外形如縷縷金絲盤燒、層層塔樓相疊,口感油而不賦,清爽利口的金線油塔;有由唐代《燒尾食單》中的“見風消”(油浴餅)演變而來的泡泡油糕,色澤乳白,表麵膨鬆,如輕紗、蟬翼,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其味花芳醇香,入口即消,其形玲瓏剔透,酷似巧製綾花。於氏對這些菜點的製作技藝和風味特色倍加讚賞。他乘興為該店揮寫了“明德亭”匾額和“名廚師張榮”的題詞,從而使這家創建於一九三一年的餐館,蜚聲遐邇,譽滿三秦。

  一九二一年清明節,他親臨西安東關長樂坊徐仁福開設的徐記稠酒店。這酒店有由三千多年前商周時期的“醪槽”演變而來的黃桂稠酒。當年杜甫《飲中八仙歌》中的“李白鬥酒三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貴妃醉酒”的酒,就是沒有加漿的“撇醅”稠酒。此酒酒精成分含量為15%,汁稠似乳,色白如玉,入口綿甜清香,酒味濃鬱醇厚,飲後口齒流芳。風味獨特的美酒使這位書法大師為傾倒,飲後嘖嘖稱讚,即興揮毫書寫了,“徐家黃桂稠酒店”。徐家將之製成牌匾,高懸店門之上,聲譽大增,在古城傳為佳話。

  一九四二年入蜀途中,於右任以陝南寧強縣,品嚐了縣城裏著名的王家核桃燒餅。此餅清朝時曾作為貢品,它是以麵粉、核桃為主料,配以油、鹽等輔料製成的,酥脆油香,回味悠長,營養豐富。於氏食後讚不絕口。隨後,這家店生意日益興隆。

  一九四七年夏,陝西師專第一屆學生畢業,有關部門組織他們到教育事業比較發達的東南各省觀摩學習。到達南京後,當時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的於右任聞訊,特意邀請全體師生到他的寓所會見。接著,招呼大家聚餐。在大院之內,花壇四周,擺滿了眾多的攤擔:有涼粉、釀皮、涼麵、扯麵、醪槽、元宵、甑糕、燒餅、臘汁肉等各種陝西風味小吃,諸色紛呈,香氣撲鼻。於氏讓大家不拘一格,任意就餐,宛似今日的自助餐。師生們情緒活躍,歡聲笑語不斷。

  饒有興味的是,在江蘇省太湖之濱,靈山下的吳縣木讀鎮,有一家著名的“石家飯店”。店裏十大名菜中,有一道菜叫“(魚巴)(魚市)湯”。此菜原名“斑肝湯”。係采用太湖特產斑魚的肝,輔以火腿片、香菇、筍片等,用雞清湯燒製而成。一九二七年,於氏偕夫人遊西湖賞桂,歸途中在石家飯店嚐了“斑肝湯”,食後,他即興題詩:“老桂花開天下香,香花走遍太湖旁,歸舟木瀆猶堪記,多謝石家(魚巴)(魚市)湯。對(魚巴)(魚市)湯有人分析,於氏是陝西人,對“吳儂軟語”聽不真切,故誤寫了。以後,又由於他的書法頗負盛名,加之特詩也寫得有韻味,“(魚巴)(魚市)湯”反而取代了“斑肝湯”而流傳至今,在烹飪界傳為佳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