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張北溥”

(2009-09-05 21:54:31) 下一個

“南張北溥”是誰?如果你不知道,不能怪你。隻能怪我們的書本刪去了。。。 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畫壇,曾經有“南張北溥”之說。如今,“南張“ 張大千已經是盡人皆知,但與其齊名的“北溥”——恭親王奕訢之孫溥心畬是誰,很多人並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要故意淹沒那一曆史和那麽多的清末大師?張大千(1899-1983)和溥心畬(1896-1963)都是上世紀中國山水畫壇的風雲人物.20世紀前期,他們在藝術上的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於近代中國繪畫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溥心佘:(1896-1963)名儒,字心佘,別號西山逸士,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之孫。民國前16年(1896年)出生於北平,他在「渡海三大家」中年齡最大,1963年逝世於台北。他是清皇室的貴裔,對他而言,那更是一個家國充滿苦難的時代,因此這樣特殊的出身背景,不免給予他一生有決定性的影響。溥氏自幼即受到傳統嚴謹的禮教薰陶,他的個性又內向好學,因而打下了深厚的學養基礎,也使他背負了傳承文化道統及國家情感的重大壓力與使命感。十九歲那年溥氏赴德國留學,研習生物與天文等西學,前後在德國達八年,也獲得了極高的學位肯定,但無論他是否鑽研過西學,似乎對他以後治藝為學的生涯而言,並沒有重大的影響與延續。北京法政大學畢業後於青島威廉帝國研修院修西洋文學史。曾任中國畫學研究全評議。抗日戰爭期間,靠賣書畫為生。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於台北國立師範大學。



張大千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1899年~1983年),生於四川內江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張大千一度曾出家為僧,法號大千,所以世人也稱其為“大千居士”。其作品頗多灑脫之氣,不拘一格。張大千是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被稱為“東方畢加索”、“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早年曾被土匪綁票上山,後留在山寨當師爺,尋機得以逃脫。他一生曾有四次婚姻,到晚年藝術上還成功實現了“變法”。張學良在台居住期間與張大千相識,少帥特別懷念故鄉醫巫閭山的風光,特囑大千代為畫作。畫成後張學良就將其擺在客廳

溥心畬為清恭親王之孫

溥儒(1896年~1963年),字心佘,別號西山逸士,北京人,滿族,

心佘’印章是‘舊王孫’。斷定是恭親王奕?的後人—溥儒的作品。就是“南張北溥”的‘溥’。

 為清恭親王之孫。民國前16年(1896年)出生於北平,他在「渡海三大家」中年齡最大,1963年逝世於台北。


溥心畬作品更多表現出其“舊王孫”的特質,與張大千的豪放不羈完全不同。溥心畬早年曾留學德國,本為律師,後改行作畫終至歸隱,其作品每筆皆重風神,細致樸實,內容多為山水花卉,極具舊學氣質。為當時罕見高手。

  “南張北溥”在年齡上比本世紀前期畫家林琴南、金北樓、姚茫父、陳師曾、齊白石等人年輕的多,在六七十年前,以上這些人享盛名時,他們還隻不過是一個小青年呢。所以從年齡上說,大千居士比前麵這些位差得多。但是他在藝術上成就早,年輕時繪畫就顯示了深厚的功力和超群的才華,並因為他一登上藝壇,就海內外聞名了。一九三七年春在中山公園水榭辦畫展時,他隻不過三十七歲,但卻已海內外聞名了,壓倒當時藝壇上許多老輩,執畫壇之牛耳。他還留了一大把黑胡子,不識者,儼然以為是一位五六十歲以上的老畫家呢。這年齊白石早已稱“老人”,已經七十七歲了,足足比大千居士大四十年。因而他當時雖然留著驚人的胡子,也隻能稱“居士”,而不能稱“老人”,更無人稱“南張北齊”了,因為他二在各方麵都是不相稱的。


  “南張北溥”的提法和稱呼,是合乎當時實際情況的。 第一他們二人幾乎是同時出名的,時間都是在二十年代中葉以後。

   近人黃浚《花隨人聖盫摭憶》記雲:“師曾以癸亥病歿金陵,自後十年間,畫家派則分歧,諸子亦風流雲散。惟有溥心佘自戒壇歸城中,出手驚人,儼然馬夏。”

  癸亥一九二三年,當時大千居士隻有二十四歲,剛剛從日本回國,也未大出名。

  北京溥心佘也還在西山戒壇寺讀書學畫。但是沒有幾年,兩個人幾乎是同時在藝苑中聞名了。

  兩個人的天賦都非常高,但其學畫的經曆並不相同。

  溥心佘是親王的孫子,是皇親貴胄,所以有顆圖章叫“舊王孫”。兄弟三人溥儒(心畬)、溥佑和溥僡(叔明)。三弟兄都各有千秋。


 而大千居士則是平民百姓出身,少年時代還作過和尚,所以叫“大千居士”。 大千居士的哥哥也是著名畫家,名張善子,比大千居士大十八歲。張善子少年時曾跟著他母親學畫。大千居士少年時上學讀書,也跟著學畫,後又到日本留學。其藝術成就,完全是學校學習的,又受家庭影響,慈母和長兄的教導,加以天賦非凡,縣刻苦用功,這樣才學以成名的。

  溥心佘則完全不然,是清代親王孫子,這些特殊的遺少們,辛亥後不少都不上學校,而自恃大爺有錢,都請了私塾先生在家教家館,甚至不隻請一個,而是請幾個,教國文、教英文、教書畫。有的吃喝玩樂,不好好讀書,等於白花錢;有的天份高,又肯用功,又有好老師專門教,自然也就成績特殊,比一般上學的又好了。

   西山戒壇寺是光緒十七年由恭王出錢重修的,後來裏麵還供著奕訢的牌位,雖說是有名的唐代古寺,卻等於是溥心佘家的家廟。他同他的弟弟溥叔明在廟中讀書,有成群的傭人和和尚伺候著,在那樣風景優美的古寺中,悠閑地用功。王府中收藏又富,不說一般唐、祝、文、周之類的東西了,即希世國寶,他家中也收藏著許多,如韓熙載的《照夜白圖》、懷素的《苦筍帖》,顏魯公的《告身帖》,溫日觀的《蒲桃帖》,以及舉世聞名的陸機的《平複帖》。那時他可以在傭人的服侍下,悠悠然地臨摹、學習。這種神仙般的條件,大千居士那裏能比得上呢?

   因而相對來講,大千居士是苦學成名的,而溥心佘則正象《紅樓夢》中賴嬤嬤所說:是“銀子、金子鑄出來、打出來的”一樣了。
 
   第二在藝術成就上,如從山水畫的角度看,“南張北溥”在當年是旗鼓相當的,可以說都是超脫流輩。不要說一般山水畫家比不上,即當時一流山水畫家的傷口一比便立見稍遜一籌了。我曾見大千居士一幅構圖極簡的《垂柳野渡圖》,隻疏疏的幾根柳絲直垂下來,其蕭灑飄逸之態,有人學一輩子也畫不出來.曾見溥心佘一幅高三寸,長三尺多的《秋山圖卷》,畫的完全是戒壇寺周圍的秋山。丹楓古寺,方寸千裏.真可說是神品.一般人想也難以想象。因而當時稱“南張北溥”。是頗有道理的.但說到仕女、花卉、草蟲.溥則退避三舍,無法與張比較.因而歸根到底.南張終勝北溥一籌了。

‘心佘’印章是‘舊王孫’。斷定是恭親王奕?的後人—溥儒的作品。就是“南張北溥”的‘溥’。
    溥儒(1896-1963),字心佘,別號西山逸士,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之孫。民國前16年(1896年)出生於北平,他在「渡海三大家」中年齡最大,1963年逝世於台北。
    溥心佘年表(1896~1963)
  年代 重要記事
  1896 出生 農曆七月二十五日誕生於北京恭王府,賜名儒。
  1901 開始讀書,由啟蒙老師陳應榮先生教讀《論語》《孟子》。
  1905 學習騎馬、滿文,並學習英文、數學。頤和園叩見慈禧太後。
  1908 受命入宮甄選皇帝,未中選。
  1909 父親載瀅逝世。學顏柳大楷與篆書。
  1912 袁世凱之亂,隨家人避難於清河。
  1913 在兄溥偉的作主下,與宗社黨大將升允的女兒羅清媛結婚。
  1914 因德國亨利親王之介紹遊曆德國,考入柏林大學。
  1917 柏林大學畢業後,回航青島五月完婚。
  1918 長女韜華出生,八月在入柏林研究所就讀。
  1922 研究所畢業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奉母居西山戒台寺讀書。
  1924 返回恭王府定居,結束12年的西山隱居生涯。
  1925 出版《西山集》百冊,與滿族畫家組織「鬆風畫社」。
  1926 在北平邀張大千會麵。
  1930 北平中山公園水榭首次個展,出版《上方山誌》十卷。
  1931 九一八事變,滿州國成立。拒絕謀滿州國官職,後作〈臣篇〉以明誌。
  1934 至國立北平藝專任教。
  1937 母親項夫人去世,在廣化寺守靈一段時間。
  1938 賃居頤和園介壽堂。與張大千合作完成不少畫作。
  1939 埋首著述,先後完成其重要論文。
  1946 與齊白石南下京滬開聯合畫展。
  1947 定居杭州並至藝專講學。元配羅夫人病逝北平。
  1949 與李墨雲夫人搭機來台,應聘師大藝術係。
  1952 任中紡公司董事。
  1954 以《寒玉堂畫論》一書獲得教育部第一屆美術獎。
  1955 赴韓國、日本各地講學、遊覽。
  1958 《寒玉堂畫論》由世界書局印行。12月到香港大學演講,舉行畫展。
  1959 台灣曆史博物館為他舉辦個展。
  1962 二度到香港舉行畫展,並在新亞書院藝術係講學三個月。
  1963 農曆11月18日因鼻癌病逝,安葬於陽明山南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