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民主黨政權誕生與今後的日中關係 ZT

(2009-08-31 15:24:58) 下一個
在8月30日舉行的日本眾議院選舉投票中,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取得壓倒性勝利,從而將成立以民主黨為中心的執政聯盟。雖然民主黨競選中在《政權公約》中強調,外交、安全保障方麵與半世紀來執政的自民黨樣樣不同,但掌權之後,日中關係會怎樣展開呢?

影響日中關係的日美關係

民主黨《政權公約》中提出"對等的日美同盟"目標和"修訂日美地位協定",民主黨一旦修訂戰後日本一貫的對美政策,就會影響包括日中關係在內的內外事務。

作為美國的同盟國(有些輿論諷刺是附屬國),日本很難無視美國不想日中親近的戰略,盡管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與中國關係嚴重惡化的時期,美國前總統布什也表示過不希望中日關係繼續惡化。

而且日本二戰後一直以日美同盟與美國"核保護傘"作為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基礎。但作為世界唯一的核彈受害國,日本又提倡廢除核武器、堅持《非核三原則》(不持有、不製造、不帶進核武器)。民主黨黨代表鳩山由紀夫說,民主黨要把《非核三原則》法製化,並會要求美國認同日本"不帶進核武器"的條款,同時也提出"實現東北亞無核化"的構想。

對此,美國已傳來"安保幻想"的批判。國內自民黨、保守派學者也指責朝鮮一再實施核試驗、中國不斷推進核戰力近代化時,提倡廢除核武器是無視現實的怪調。民主黨如迅速"遠離美國"、推進"非核化"的話,日美關係龜裂會令國民不安、下野的自民黨會進一步右傾化、民主黨內右派議員也會反彈、傾右傳媒、輿論便會推動日本"核武裝",那麽對中國來說,民主黨政權下,日中關係就更加無法"高枕無憂"。

民主黨的亞洲外交戰略構想

但民主黨的確有與中國為首的亞洲各國和地區加強關係的意向。民主黨不僅在《政權公約》中提出創設"東亞共同體"的目標,而且鳩山還說,願意用10年以上的時間導入東亞共同貨幣。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這個政策可能行得通,還可能成為維持日中關係安定的關鍵。伴隨著低出生率,日本國內市場逐漸縮小,中國、印度、東盟等新興國市場日趨重要,尤其中國經濟發展顯著,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會超過日本。民主黨政權可能擱置不同政治體製,選擇經濟合作優先的現實利益。

曆史糾紛有可能緩和

鳩山政權較不易觸發自民黨政權下的靖國神社糾紛,而且民主黨已提出建國立戰歿者追悼設施取代靖國神社的目標。如果實現,日中長年的曆史糾紛就會向解決方向跨出一大步,接下去要看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是不是承認這個追悼設施,例如各國元首訪日時去不去獻花。

投票前4天,日中兩國發表了《第五次日中聯合輿論調查》結果,日本73.2%、中國65.2%的民意對彼此國家的印象表示"不好"和"算是不好",其中中國民意對日印象不好的理由依次是"過去的戰爭曆史"占73.2%,曆史問題未解決占56.8%。如果靖國神社糾紛能緩和,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可望改善。

國益矛盾依然棘手

但是,日中之間還有開發東海油氣田、尖閣諸島(中國叫釣魚島)的主權糾紛、中國迅速增強的軍事力量、冷凍毒餃子案件牽涉的中國食品安全、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的偽冒商品等等問題山積。鳩山由紀夫在《紐約時報》撰稿中說明,日本的課題是"在保持支配角色的美國與謀求支配角色的中國之間如何維護國益。"

民主黨政權下的日中關係最終的難處恐怕還是不同政治體製下、兩國國民在不同的訊息來源下,中國官民不易理解的民主政權基礎,而民主黨既沒有越過民意,也沒有退讓國益去與中國友好的本錢,壓倒性的選舉勝利實際上也加大了民主黨執政的責任重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