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營銷人,就是最好的機會主義者 ZT
(2007-04-01 23:38:16)
下一個
最好的營銷人,就是最好的機會主義者
一、做老板首先要尋找機會
假如你是一個老板,手上有幾千萬塊錢,環顧市場,要尋找一個投資的方向,該怎麽辦呢?是看哪個市場熱鬧?或者是看別人是否賺到了錢,別人賺到了,我也想去蹭一把?
其實不是,要投資,首先需要去尋找市場機會。市場機會很多,還要學會去分辨,哪些機會屬於自己,能夠抓住,哪些是抓不住的。
聰明的人,發現遍地都是黃金;比聰明人更聰明的人,會發現哪些黃金是屬於自己的,他隻要屬於自己的黃金。
現在中國社會裏,有很多富餘的資金,那是改革開放第一批先行者賺到的錢。他們不希望躺在金山上享受,而希望“以錢生錢”,再上一個台階。
但是,由於他們是第一批先行者,往往由於個人的教育或經曆局限,現有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完全適應這個社會,他們在某些方麵落後了。於是,出現了很多老板瞎投資的現象。比如,我認識的幾個老板,靠開煤礦賺了大錢,想投資做其他實業,但又不懂,怎麽辦?他們有的投資了浴場,有的投資了內衣,又不懂經營,所以虧了大本。
我們不是講浴場或者內衣項目不好,而是老板們在投資之前沒有對自己做診斷,沒有回答清楚“我是誰”?“我現在在哪”?“我要去哪裏?”這幾個問題。
“我是誰”?老板首先要給自己定位,自己是要做一個百年老店呢,還是隻想賺一票就走,自己適合做一個企業家呢,還是隻能做一個投資人,先好定位,才能決定將來如何做。
“我現在在哪裏?”老板們要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況,老板們要對自己做深入的解剖,要找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揚長避短”,最好投資方向要跟自己的“長處”相關;
“我要去哪裏?”這個哪裏,就是要選擇的項目了,自己將來要幹什麽?
二、要有發現機會的眼光
當今市場,不是缺少機會,而是缺少發現機會的眼光。那麽,該如何去發現機會呢?
同樣一個需求,同樣一個空白,有的人能夠發現它,有的人會視而不見,有的人雖然見了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發現機會,要保持“三力”:洞察力、預見力、判斷力。
洞察力,是透過事物表象看本質、找到事物發展的規律;預見力,是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做判斷和預測;判斷力,是對機會的肯定和發掘。
總結起來,要判斷機會,有四個原則:
原則1:這個項目或行業的市場容量是否足夠大?隻有足夠大的行業,才可能做得長久。
原則2:自己是否有機會成為該項目或行業的第一?不能成為第一,你就要小心了。拿破侖是常勝將軍,他在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我的軍隊之所以常勝不敗,就是因為在與敵人搶占製高點時,我們總是早到5分鍾”。
原則3:在不能成為第一個的情況下,你要看這個行業的品牌集中度是否高?品牌集中度高的行業,比如家電行業,前幾個品牌就能占到50%以上的市場份額;比如微波爐行業,光格蘭仕一個品牌的市場份額就超過60%,你說這樣的行業你再進去,還有飯吃嗎?當然是沒有了。
隻有那些市場集中度低的行業,你作為後來者,才可能有機會。也就是說,明明麵前擺了一個西瓜,但那個西瓜已經有四五個彪形大漢在吃了,說明那個西瓜不屬於你。你回過頭來,發現麵前還擺了一個西紅柿,西紅柿雖然比西瓜小很多,但沒有人在爭搶,你倒不如直接去吃那個西紅柿,因為西紅柿雖然小,但它有可能真的屬於你一個人。
原則4:這個項目或行業是否順應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三、做一個機會主義者
要選擇一個好項目,其評判標準不是看別人是否在那個項目上賺了錢,也不是看那個行業是否熱鬧。跟風,往往會跟出大問題——“騎虎難下”,做投資最大的後患就是“騎虎難下”。
記得有一個財富故事,講的是80年代大富豪李曉華創業的故事。
李曉華去沿海,發現賣冰淇淋很賺錢,於是,回到北京開始賣冰淇淋,那時,北京的其他人主要是在賣冰棍,很少有賣冰淇淋的,因為做的人少,李曉華賺了大錢。
但是,當很多北京人都開始吃冰淇淋的時候,李曉華卻斷然放棄了冰淇淋生意,把從冰淇淋項目上賺的錢,全部改做了錄象廳放錄象,我們不僅要問,當冰淇淋市場起來的時候,李曉華為什麽卻放棄了呢?
原來,他的打算是,當所有人都認為賣冰淇淋賺錢的時候,這個機會就不是機會了,大家肯定會蜂擁而上的,倒不如再去做一個全新的生意,比如開錄象廳,按照同樣的操作思路,當別人都認為錄象廳賺錢的時候,李曉華又放棄了錄象廳的生意,改做了其他新項目。
這裏的方法,不一定適用現在的社會形勢,因為80年代處處都有新生意,而且當時的老板們還沒有“做深做強、做品牌”的觀念,所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但他們確實因此賺到了錢。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不是提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經驗,而是要學他的那種思維方式。也就是絕不做跟隨者,不湊熱鬧,而隻選擇新項目,選擇新機會。
四、發現機會要采取掠奪式
在中國市場,機會主要是以下三種:行業空白點、區域空白點、消費需求空白點。
首先,對行業空白點,抓機會的方式是“搶做品類第一”。既然是行業空白,當然就沒有領導品牌,這時,企業可以采取搶占“先發優勢”的策略,第一個跳出來,標榜自己是第一。
比如:脈動之推“運動飲料”;
萊茵陽光之推“運動地板”。
其次,對區域空白點,中國企業就深諳其中之道。大部分中國企業,都是從二三級市場出發,從區域市場出發,避開與國際強大對手的正麵對抗,迂回作戰,先周邊、後中心,先農村、後城市。這也創造出了很多的中國領先企業。
比如:娃哈哈“非常可樂”進攻二三級市場;
紅桃K等保健品進攻農村市場;
我們正在策劃的古川酒雄霸蘇北中檔酒市場等等。
第三,對消費需求空白點,可以采取“產品突破”的方式,搶占需求空白。比如:最近幾年出現的一些新需求:音樂手機=手機+聽音樂;MP3=聽音樂+錄音+U盤;空調扇=風扇+製冷等等。
總之,搶抓機會的方式還有很多,但抓機會的原則有兩條,一是一定要快,該出手時就出手,時間不等人,機會稍縱即逝,看見機會,遲疑就是失敗;二是一定要狠,要象狼一樣,傾盡全力,猛撲上去,一口咬住咽喉,用掠奪的手段,用掠奪的心態,咬定就不鬆口,並且狼吞虎咽和著皮毛一起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