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主流媒體點名批評:中國九大所謂著名經濟學家 ZT

(2005-10-30 01:45:57) 下一個
主流媒體點名批評:中國九大所謂著名經濟學家 聯合早報中國主流經濟學家近來頻頻遭到媒體炮轟。繼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指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人"之後,《中國青年報》、《廣州日報》等主流媒體近日也發表文章,指責經濟學家把經濟學當商品賣,甚至點名批評一些著名經濟學者以擔任大公司獨立董事的名義,撈取私利。  所謂"中國主流經濟學家"多指那些與官方關係密切、知名度高的經濟學者。去年以來,主流經濟學家因在"郎顧之爭"中力挺科龍公司董事長顧雛軍而受到媒體的質疑。  香港經濟學者郎鹹平去年8月批評顧雛軍等中國企業界的重量級人物借改革之名侵吞大量國有資產,引起經濟學界和企業界關於國企改製的爭論,被稱為"郎顧之爭"。多數中國主流經濟學者在"郎顧之爭"中為顧雛軍辯護,郎鹹平顯得十分孤立。  不料今年4月,科龍公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規而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8月2日,科龍正式發布公告,證實顧雛軍等5名公司高層已被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科龍公司出事後,一度力挺顧雛軍的中國主流經濟學者"集體失語"。雖然他們依然是活躍在中國經濟學界的"大腕(重要人物)",但無論媒體如何追問,這些經濟學"大腕"也不願再就"郎顧之爭"發表評論。  主流經濟學家的沉默引起各路媒體的不滿。《中國青年報》昨天發表署名文章說:"遍觀當下,許多經濟學家卻把經濟學沽以高價,喜滋滋地為利益集團代言,笑眯眯地爭當學術明星,急咻咻地向體製內靠攏。在這種情形下,經濟學成了敲門磚,學問成了博取利益的墊腳石,這樣的經濟學家自然名、利、仕統統納入麾下,科學真知、學術本義卻被棄置。"  《廣州日報》的署名文章則列舉了在大公司擔任獨立董事的經濟學家的名單,其中包括鍾朋榮、吳敬璉、蕭灼基、魏傑、張維迎、吳曉求、張曙光、盛洪、曹遠征等中國響當當的經濟學家。文章指這些人"都在不同的利益集團中擔任‘獨董'一職,並從利益集團處拿著相應的俸祿"。   "俗話說,屁股決定大腦。當經濟學家與利益集團結為盟友時,我們又如何指望那些經濟學家能針對紛紜變幻的經濟現象,實事求是地說出自己的正確判斷。特別是在其理論與利益集團發生嚴重衝突時,經濟學家們(同時又是既得利益者)又如何保持麵對社會公眾的公平?"  文章質問:"當這些人以經濟學家的麵目出現,並為公眾指點江山時,他們是為了求財,還是為了求良心?其基本動機完全值得懷疑。"   有關媒體披露:北京的一些一流經濟學家的年收入在百萬元至數百萬元人民幣(100萬元人民幣約值20萬新元),二流的經濟學家年收入也在60萬元人民幣,這些收入來自於講課費、谘詢費、項目費、稿費、給利益集團服務(以獨董的身份)等許多方麵。  媒體不僅質問經濟學家集體失語,也指責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的政府官員失語。  人民網刊登一篇文章說,實際上,近年來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許多國企改製行為正是在地方政府官員的默許、縱容甚至直接操縱下完成的。從這些官員的行為看,與其說是代表著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如說是代表其個人的私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