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迎接新年盆滿缽滿,先要預備壇壇罐罐】舊瓷閑話(上)BY耳福 (圖)

(2005-01-01 20:48:54) 下一個


【迎接新年盆滿缽滿,先要預備壇壇罐罐】――舊瓷閑話(上) (圖) 文章來源: 耳福 於 2004-12-31 22:24:18 上次“小人書”出了兩個話題:“北魏佛造像”和“壇壇罐罐”,我答應選一題做作業,年關將至,債務自當還清。北魏佛像今天就免了,因為上次有關古代雕塑的話題說得已經有點讓人煩了,今天不妨聊聊“壇壇罐罐”。用【迎接來年盆滿缽滿,先要預備壇壇罐罐】做為題目,是為了新年到了,圖個吉利應個景而已。

“壇壇罐罐”這四個字說出來簡單,但若要開口,還真不知道從何說起。因為它牽扯的範圍和跨度太大了。中國有文字記錄的信史是4000年,而壇壇罐罐的曆史卻可以再加上1000年。有關曆代陶瓷的專業知識,大家 google一下就全有了,剛剛看到書兄也逛過潘家園,那好,就從古玩舊貨市場聊起。

這幾年國內經濟好了,人們手上有了生活開銷以外的閑錢,“收藏”開始漸漸的熱起來了。一到周末,大小古舊貨市場,有的幹脆就是些地攤兒,一到周末,人群湧動、熙熙攘攘,懷舊和淘寶之人絡繹不絕。

逛古玩市場的人,多半想買的是真東西,起碼也得是個老東西。那麽,真東西和老東西還有什麽區別嗎?區別大了,比如一件乾隆官窯粉彩瓷器,的的確確是乾隆年官窯燒造的,裏裏外外毫不摻假,這樣的東西就是真東西。若是民國時期防製的,落的也是“大清乾隆年製”的官窯款兒,雖然也有收藏價值,但畢竟是一件民國的防品,隻能算是個老東西而已。另外,大量晚清到民國期間的無名雜貨也可以統稱為老東西。

可惜的是,這兩年別說真東西,就算是老東西在市麵山也很難碰到了。可以說;所謂目前“古玩市場”,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有廠商、有銷售和批發渠道的新型產業。粗製濫造的現代仿品鋪天蓋地,實在令人倒胃口。一把標明是清代的“四出頭官帽扶手椅”能有一條腿跟民國沾上邊就算沒全懵你。這也難怪,喜歡集古和淘寶的大軍迅猛壯大,可祖宗留下的東西有數,除了燒了砸了的基本上都已經名器有主了,哪來那麽多真東西嗬。再加上古玩行裏有條不成文的規矩,賣假貨不算是騙人,倘若買主低價收到了好東西,當然是回家偷著樂,要是眼力不濟,高價買了打眼貨,也隻能自認倒黴,要想回去退貨,十有八九會碰一鼻子灰。

在逛古董攤的時候,攤主或櫃台前麵,沒有什麽科學有效的鑒別手段,比如;現場馬上做個化學分子檢測,(目前世界最權威的一家在英國牛津)這樣的條件別說中國,目前國外也還達不到,就算是達到了,商家也未必同意您老在還沒決定買不買的前提下就先在器物上鑽眼兒打洞,所以,“憑眼力 吃飯”便成了古玩行裏的一條定律。

有人把鑒定這一行當看的很玄乎,眼力好的會被圈裏人格外推崇。其實這裏根本沒有什麽神秘的要訣,過手的真東西多了,再碰到假的,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就好比一對雙胞胎,外人有時候會分不清出,但在他自家人眼裏絕對不會搞混,因為他們天天見麵,偶爾哪一位忽然牙腫了一點都會看得清清楚楚,就更別說兩個大活人戳在那了。

這裏還想到了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記得當年看大型故事片“周恩來”,由王鐵成主演,演的好。在眾多周恩來的特體演員中,相比之下大家公認王鐵成演的是最象的,為此還受到鄧穎超的接見,並破例在影片中穿上了周恩來當年曾經穿過的那件黑色中山裝。可是電影裏有一個鏡頭;尼克鬆訪華走下飛機與周恩來握手的那震驚世界的經典一瞬。也許導演為了省事,不想再找個人來扮演尼克鬆了,所以采用了當年記錄片的鏡頭,鏡頭中周恩來在裏麵隻是個將能看到眉梢的後側麵,時間僅僅幾秒鍾,但巨人的神采豈是一個演員的演技能夠夠達到的!從影片銜接的視覺效果上,就是這個幾秒鍾的後側麵,一下子就把王鐵成的造型給轟誇了。

話扯遠了,但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隻有和真的比較才知道假的假在何處。因此“眼力”這功夫,全靠書本是學不出來的。

除了看真東西以外,還要對仿製和造假的手段有所了解,這到不是為了學著造假,而是因為有些東西是半真半假,若不了解某些造假的手段便很容易上當。比如,一件素胎的老瓷器上後掛彩,一個舊的罐子底兒接上個新的罐子身子,民窯細瓷上加上一個同朝代官窯的落款―――等等。這些造假手段往往在鑒別真偽的時候帶來更大的難度。


喜歡老的壇壇罐罐又不懂鑒定的朋友,有時也難免會有手癢癢的時候,想買兩個回去玩玩或是裝點家居,在識別真假的時候,有什麽訣竅沒有?說:“帶一個專家鑒定小組去”,那咱就甭廢話了。另外,專家的話也不見得100%的全對,近幾年國內專家在幾項重大拍賣品上露的“臉”還少嗎?之所以稱專家,就是因為他隻在某一領域裏有專長,玩銅器的不一定看得準瓷器,研究字畫的看家具時沒準就是個二五眼,鑽研高古的很可能不太熟悉明清的,再正常不過的理兒。

我是沒資格在此談什麽鑒定或收藏經驗,不過,因為對老玩意兒著迷,工作之餘,好的賴的閑著沒事的時候倒是也沒少往回摡摟,尤其是宋以前的陶器和明清到民國時期的粗瓷,當然了,官窯瓷器誰不想嗬,可一來東西不僅太少而且太貴,二來民窯的瓷器裏蘊涵著很多質樸的藝術生命力,和細瓷比較起來是兩股勁。把玩多了,也就摸出一些門道。

既然聊壇壇罐罐,不能光是紙上談兵,索性摙幾個來琢磨琢磨,上麵圖(2)這一大堆壇壇罐罐,都是玩家看不上眼的民窯粗瓷,不過它們個個都是貨真價實的老東西,大方、樸素、沒有矯飾繁瑣的做作,時代氣息格外明顯。在我眼裏,每一件都是造型飽滿,極具個性小寶貝。

期間也分三六九等,中間的雙喜罐和它後麵的比,同樣都是雙喜罐,但卻差出好幾百年去,前麵的是明朝晚期,而在它身後的則是民國晚期的。前者一眼就能看出是常年的水浸釉,底部的胎子上還留著貝類的結石,應當是沉船打撈上來的,後者是老百姓家居過日子用來裝食品調料的。在它邊上那個粉綠的和最左邊的兩個墨綠色的也是明代的,除了釉子,胎子的一些特征以外,罐子裏麵有明顯橫接的胎痕,是明代瓷器燒製方法的典型特征。再看看最右麵的山水罐,本來這種圖案和畫法是出口用的,她是把原來瓷器上的文人山水畫法,概括、提取出來,加以符號化的一種形式,為的是讓外國人能夠看得明白,但後來也許戰爭或其他因素,沒來得及出口,也轉內銷了。在它邊上的那個點狀圖案的青花罐子,是清代中期的,釉色瑩潤,畫法粗礦,別有一番滋味――――。


有關“買貨”時的一點體會;

第一:不圖是寶,但求是老。
“寶”一定老,但“老”不一定是寶。“寶”誰都想要,但它可遇不可求,先保住一頭——“老”,要是花了錢弄一新仿的心裏才堵的慌呢,隻要保住“老”,再加上自己喜歡,那就值, 千萬別老惦記著自己能淘換出個什麽稀有珍奇,好東西被別人忽略了,卻被自己慧眼識珠的發現了,這種心態很容易被騙子利用。(關於怎麽保住“老”一會下麵再續一點。)

第二;不聽故事。

賣假貨的通常會編出很多故事來讓你相信他的東西是真家夥,什麽祖上跟誰沾親,家裏老輩的得了不治之症萬不得已拿出了傳家寶―――等等。甭管他講的多有鼻子右眼的,不聽!因為他們這麽做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分散你的注意力,要知道,成交就在一根煙的功夫,若不能全神貫注的審視物件,一旦付了錢再發現不對想回來找賣主,恐怕早就就沒這一號了。

第三;要心裏有底

這個“底”到不一定是指當時就能手拿把攥的看準手裏的東西是對或不對,但要給自己的結論和判斷做出一個低限,說白了就是眼下這件東西,這個價錢我能成受,同時罐子上的某些信息自己認準了就夠了。因為在這一行裏,任何人都不能在短時間內得出絕對的100%正確判斷。

關於古舊瓷器的鑒別,這是個層次複雜的問題,不想談的太細了,這裏畢竟不是個談古玩鑒定的地方。但我上麵說了,要續一點關於買東西時如何保住是個老的東西(官窯瓷器除外),不妨也向有興趣的大俠們交代一個最基本、最簡單實用的笨辦法。您若是個行家看了別笑話。

說來就是一層窗戶紙;老的東西都有歲月磨娑的痕跡,你觀察過汽車的表麵嗎?隻要是一年以上車鈴的車子,利用陽光或燈光的反光都會看到漆的表麵會有一層很細的劃痕,倘若不是側光的情況下平時是看不到的,那是洗車或平時風沙造成的。老的壇壇罐罐在側光下也有這層劃痕,比汽車上的要略粗大,且沒有那麽密,它是在長期使用時留下的痕跡,有放大鏡幫助更明顯。但劃痕必須均勻,方向無規律,否則就是造假的故意做上去。假的劃痕因為是在短時間內做成的,所以方向都有規律而且生硬,目前還沒有哪個造假的能把這層痕跡做的看上去象自然天成的樣子

另外。瓷器的釉子當中,在高倍放大鏡下,都會看到有微小的氣泡,而老的壇壇罐罐靠近釉表的氣泡,經過常年的磨損,會被磨穿,形成“沙眼”一樣的髒點,是清洗不掉的,這個特點新貨也是很難做到的。還有一個點應該注意,就是觀察器物的裏麵有沒有使用過的痕跡,因為造假做舊的很難處理器物內部。

上麵是一點最基本的小常識,雖說基本,卻是行之有效的,往往在行家那兒會是牛皮紙擦屁股——“不漏”。咱們也不是專業幹這個的,別給自己加碼,看胎、釉、窯口、斷代等等的就先免了。

古玩地攤上有時會看到有的農民用塊紅布把東西蓋著,或在身上某個部位如手腕子上、腳脖子上係一根紅繩。這樣的主兒最好離他遠點,東西一般不是好來的,也有將計就計演戲給別人看的,搞不好會頂上雷,那就走偏了。

上麵說的簡單方法為什麽對官窯瓷器不適用呢?因為有些官窯瓷器從出窯到現在,從來就沒使用過,即便是使過也是極其的在意和精細,絕大部分時間在多寶閣上擺著或是在錦囊軟盒裏舒舒服服的躺著呐―――。

注;如果本文話題大部分朋友覺得缺乏與時俱進的精神,(下)篇可以自動免除。謝!
恭祝諸位大俠新年快樂!
賣古董係紅繩,"碰瓷" 眼夠獨,係紅繩者多半是冥器銷贜,這路貨被稱爲“來路不正” -目的是怕遭報應辟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