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65)
2011 (1)
2012 (354)
2013 (600)
我覺得說陳逸飛為國爭光,實在太勉強了。拍賣行賣得好的,畫得好的多了,現代的有張大千,林鳳眠,趙無極,吳冠中。八十年代是美國的藝術市場走向蘇醒繁榮的時期,他的畫是被哈默收藏,說明老外開始關注中國繪畫,說明他的運氣很好。但是財大氣粗不一定是才大氣粗,在我看來,陳逸飛如果不在形式和內容再有大的突破的話,恐怕就有點上氣不接下氣了。他又作服裝,又導電影,隻能說明他有著上海人的商業氣質,又有財力相助,也說明他想再換換口味,也許繪畫對於他快成了雞肋。他讓人們忘記他是畫家,這樣說很聰明,也給自己一個退路。走向時裝,就走向媚俗。不過本人倒是挺喜歡他的la啊le啊的服裝係列,雅致也有現代感,可是我把那當作消費商品,和純藝術還是不能混為一談。
總之,當我看完陳逸飛的細膩豔俗小雞肚腸兮兮的油膩畫之後,恨不得馬上拿幅八大山人畫的那些寬水疏地鳥兒魚兒來看,給眼球做個清爽天然的洗眼運動。即使那魚兒都撐著反骨,翻著白眼瞪我,我還是覺得風趣,親和而洗練。
千萬不能把陳逸飛和凡高相提並論,反差實在太大。一個隱晦,一個直接。一個闊綽,一個窮困。一個沉迷,一個振奮。激情從凡高的畫裏滲進觀者的心田,陽光把青草和麥杆的香味送到你的鼻子前,夜晚的甜潤可以用舌尖品嚐,痛苦悲愴讓脈搏流血又呼喚生之勇氣。
春天來了,推開窗子,不知不覺呼吸的就是自然清新的空氣。別在室內迂著了,別在陰影裏捂木耳,出來吧,春色觸眼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