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女中的男生

三十年來家與國,歲月蹉跎雲煙過。百無一用是書生,坐而論道奈若何?
正文

南北通吃:元宵和湯團

(2008-02-21 14:24:39) 下一個
     元宵佳節眼看來臨了。想到該吃湯圓了,我不自禁舔起了嘴唇。我從小生長在西子湖畔,到上大學之前一直沒有離開過杭州。生活習性百分之百的江南人,尤其喜歡甜食。

      寧波湯團店原來在杭州最熱鬧的延齡路中段(文革中改名延安路至今)。小時候常跟著外婆和媽媽光顧那家店,吃了一碗還要一碗,小肚皮鼓得滾圓還意猶未盡。有一次,還因為肚子痛被送到了醫院看急診。盡管如此,我至今對黑芝麻餡兒的寧波湯團仍是癡心不改。

    上大學到了北京。第一次過元宵節,跟幾個南方同學琢磨著上哪兒買湯團。結果上街走到魏公村糧食商店門口,看見一位大嫂正在晃動一個吊在支架上的大竹籩,裏麵有很多顆粒狀的東西滾來滾去。我們看著覺得像湯團,可又覺得有點兒不像。南方的湯團是用手一顆一顆包的,表麵也比較光滑,眼前的這些東西顯然要粗慥得多。忍不住問了一下大嫂:這是什麽呀?看著我們幾個外省人模樣的學生,大嫂帶著北京人特有的口音和自豪:沒見過元宵啊?正月十五吃的。這下我們明白了,這就是湯團,隻是北京的做法不同。一個同學又多問了一句:甜的還是鹹的,有沒有肉餡的?那大嫂笑了起來:沒聽說元宵裏有肉餡兒的。愛吃肉買包子去啊!我們幾個有點為自己的孤陋寡聞不好意思,當下掏錢買了一紙袋,估計有一斤。拿回宿舍關上門,偷偷圍著電爐煮元宵吃。

     公平地講,元宵和湯團是各有千秋的。就外皮而言,湯團的口感要好過元宵。元宵的外皮比較結實不容易煮破,湯團的外皮要薄多了。有些高手做的湯團煮熟後雪白的外皮似乎吹彈可破,能清楚地看見裏麵的芝麻餡,非常誘人。一口吞下一個,齒頰留香。但是元宵的好看不在外皮,是在餡兒,你必須咬開了外皮才能看見好,紅綠絲兒,果仁,白糖,令人食欲大增。就香味而言,湯團元宵各有所長。元宵有一種特別的清香,不知是否和紅綠絲兒果仁有關?而湯團的餡兒由於有豬油另有一種誘人的香味。即使是嘴上說不愛吃豬油的人,事先若是不告知,照樣吃得舔嘴舔鼻。若要評比誰第一誰第二,北方人南方人可能會見仁見智。就我個人來說隻有一句話:南北通吃,(吃)癡心不改。

     改革開放以後,寧波湯團店開始搞承包。後來不知怎麽給擠到延安路背麵的吳山路上去了。從此店麵越開越小,質量一天不如一天。前些時候回杭州,吳山路在擴建,幹脆就找不到寧波湯團店了。

     不過世上還是有有福之人。我老哥娶了個老婆,嶽父嶽母是正宗老寧波人。家中有一個祖傳的小小石磨,專門用來磨糯米粉包湯團的。做餡子自有祖傳秘方。有一年我路過南京,假模假式地去拜望兩位老人,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圖。兩位老人心有明鏡(我嫂子已經打了招呼),非常高興地接待了我。就這樣在南京連吃了三天的正宗寧波湯團。那湯團色香味俱佳,隻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此物隻應天上有。

    到了美國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口福了。今年元宵節隻能上中國超市買冷凍湯圓解解饞,聊以自慰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泉水 回複 悄悄話 哈哈,我媽寧波人,所以我小時候學會了朱傳秘方,很容易的,要不要教你啊?
雲淡水清 回複 悄悄話 吳山路已不是記憶中的吳山路了,我還想念那家水餃店,烤雞店。還有一家凡人咖啡館,杭州第一家咖啡館。新僑hotel已不新了。還有什麽可以懷念的呢?浙大舞廳流逝的青春歲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