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和牛

一塊孺子和牛共同耕耘的處女地
個人資料
孺子和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柳芳的移民生活(1)-原創小說

(2011-04-09 09:36:30) 下一個

霍繼成昂首挺胸地站在多倫多國際機場大廳的玻璃門外,躊躇滿誌地望著昏暗的遠方。十二歲的霍宇站在他的身旁——稍後半步,大眼睛新奇而又迷惑地瞪著。他們的身後,是一大堆行李,大大小小的箱子和提包。柳芳靠在行李旁邊,守護神似地守著他們的家當,一邊疲憊而驕傲地看著丈夫和兒子。

       移民啦!從現在起,準確地說,從在溫哥華移民官給他們簽字蓋章的那一刻起,他們一家三口就成為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啦!

 

中國人是喜歡趕潮流的。潮流是什麽?是時髦,是因之時髦而大家一擁而上地去做的某件事情。《讀者》這樣的雜誌常常刊登用簡潔的語句總結某個年份潮流的小品文章,,如xx年——下海,xx年——炒股等等。那麽二零零一年的潮流是什麽呢?如果讓有些人總結,可能是兩個字——移民,或者是五個字——移民加拿大。

 

自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出國一直是多少國人的夢想。記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大專院校開始有公費留學訪問時,那時的知識分子們還較為矜持和清高,但為了這名利雙收的出國,也一個個腦袋削個尖地爭名額。在國內一般人的月工資還隻是四五十塊人民幣的時候,那些尊為人師的專家學者們,一旦得到了出國名額,就堂而皇之地每個月拿到高達四百多美元的生活費在發達國家訪問或進修學習,鍍了一兩年金之後,用禁衣縮食省出來的美元到出國人員服務部給家裏買四大件回來——那可真是讓人羨慕啊。

經濟發展之後,又流行到國外做生意。不過說做生意那就土了,應該叫做外貿。誰在外貿口工作,那是高人一等的,每年參加廣交會不說,還有機會被派到國外去。不過那個時期也確實有些生意人,提著大包小包到周邊國家如俄羅斯、匈牙利,甚至蒙古、朝鮮亂跑亂撞,很多人的第一桶金就是這樣賺回來的。

再往後就開始了留學熱,最初人們還都吊在美國這棵大樹上,考TOFEL,考GRE,光報名考試就要排一夜隊。繼而一些國家看有利可圖,對中國敞開了自費留學的大門,於是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哪裏能搞到簽證大家往哪裏湧。

移民又是後來一些的事情了。間或聽說有人在美國拿到了綠卡,成為那裏的永久居民了;有人在新加坡有親戚,辦移民了;有的人去澳洲留學,最後留在那裏了;還有些人通過中介公司把自己變成了什麽馬爾紹夫群島的公民。……,但是畢竟那些能夠定居國外的還是少數,好像和普通國人的生活關係不大。

突然間,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向中國內陸傾斜,大陸技術移民的配額成倍地加大,隻要有好的教育背景,適當的工作經驗,都可以申請加拿大移民。當然,‘突然’這一說法,隻是對老百姓而言,這個改變當然是中加兩國關係變化的結果。

       ‘加拿大技術移民’,多好聽的字眼呀。‘技術’代表著你的層次,不是難民,也不需要你投資,憑的是本事。‘移民’意味著一勞永逸,多少去美國或歐洲的人為簽證和永久居留而掙紮,而這一移民,什麽H1B2簽證、什麽家庭團聚、移民傾向,綠卡、這些煩惱統統一蹴而就。加拿大又是七大工業國之一,聽說那裏環境宜人,生活舒適。最最重要的是,這一次加國的門開得似乎能讓每一個博士畢業生,碩士畢業生,本科畢業有好的專業和工作經驗的人都可以帶著一家老小移民過去。

移民公司應運而生,想去加拿大嗎?交給移民公司三萬、五萬,或者七萬、八萬人民幣,大不了再考個‘雅思’,一切就搞定了,隻等著簽證下來,飛向彼岸。一時間,移民加拿大流行於大陸各個城市,角角落落——形成了21世紀初的移民潮。

 

霍繼成是一個趕潮流的人。八十年代初,他從農村考上大學,接著考上了本校研究生。留校後,他埋頭苦幹了幾年,連續搞出了一係列科研成果,破格提拔副教授,又成為校裏最年輕的係主任。那些年,他到北京開會,連那些老專家,老院士們都誇他年輕有為啊。

漸漸地,他開始不喜歡周圍的一切了,科研條件不好,人事關係複雜,平庸之輩充斥周圍,他的成就也沒給生活帶來多少提高……。特別是在他自費留學日本,得到了博士學位之後,回來更覺得對一切都無法容忍。正巧這時,移民加拿大的機會擺在麵前,他便和妻子柳芳商量要移民。說是商量,其實霍繼成心裏清楚柳芳一準兒會同意,這麽天大的好事,她那裏會反對呢?就連兒子霍宇,一聽說要出國,也高興得一蹦老高呢。

 

已經差不多夜裏十一點了,機場內外熙熙攘攘的人漸漸地都走光了,霍繼成一家三口還在大廳外站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登機前,他霍繼成什麽都想到了,就是沒有聯係上接機的人。本想登陸後再想辦法,可是這裏人生地不熟,下飛機的人,各自忙各自的,機場裏外晃悠的保安出租司機什麽的多數是膚色黝黑的印巴人,問他們,肯定問不出子午卯酉來。

霍宇已經軟塌塌地靠在行李箱上,臉上的疲勞代替了最初的好奇,眼睛也快睜不開了。從他們所住的城市飛到北京,又從北京飛到溫哥華,過關入境,再轉機到多倫多,他們已經奔波了好幾天了,孩子真是累了。

初夏的多倫多,夜晚還是涼颼颼的,霍宇身上穿了件淡黃色的短袖T恤衫,還是柳芳特意為出國給他買的,120元一件。此刻他又困又冷,把自己縮成一團,T恤衫也被揉得皺皺巴巴,不成了型。柳芳怕兒子感冒了,想從箱子裏找件衣服給兒子,可是那麽多行李在一起,每一件又塞的滿滿的,根本沒有辦法找。

柳芳走到霍繼成身邊,要和他商量先帶兒子回大廳去,還沒等她開口,一輛微型麵包車停在了他們的身邊,司機座位上走下來了一個中國人。看來他們一家還是有福氣的,正當霍繼成一籌莫展的時候,就有人來接他們了。

原來那個開車的人,就是專門做新移民生意的。很多新移民初來乍到,沒處落腳,他就負責接機,並提供住處。他把自己的房子樓上樓下隔成十來個小房間,一家人住在一個小房間裏,用公用廚房弄吃的,直到自己找到房子。這樣的地方稱為“新移民之家”, 一般一天一夜要交四十加元。那一陣子,每天一飛機一飛機的移民從大陸來,所以做這個生意還挺火的。

這是個有心人,他上一趟來接人時就看到霍繼成一家人像是沒著落,於是把接到的人迅速送回去,又打了個來回兒開回來。一看,他們三人果然還杵在哪裏呢,就把他們接回了他的‘移民之家’。這樣,他多了一單生意,霍繼成一家也有了移民第一天的落腳之處,兩全其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