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手工岐山臊子麵

(2012-11-12 21:42:49) 下一個

前兩天忽然瘋狂地想吃在西安吃過的臊子麵。在搜做法的時候,無意在網上找到一篇比較好的關於岐山臊子麵的介紹。可以給大家作為背景閱讀。

“陝西岐山縣以臊子麵著稱,這裏是周王朝的故地,古稱西岐。《封神演義》中周文王知遇薑尚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今天城市裏的岐山臊子麵館以“薄、筋、光,煎、稀、汪”六字招攬顧客,前三個字是說麵條的口感,如果用陝西冬小麥加工麵粉,很容易辦到;後三字所說是湯的特點,恐怕隻有到鄉下紅白喜事的宴席上才能真正品嚐到。鄉下人吃臊子麵,至今還延續著一個“不雅”的習俗,食客光吃麵不喝湯,剩湯倒回湯鍋裏重複使用,繼續澆在他人的麵上。每一碗臊子麵是湯多麵少,真正做到“稀”。因為光吃麵不喝湯,所以一般人可以吃上十幾碗,足見“稀”的程度。這種擱了肉臊子的湯舀到碗裏,紅豔豔(辣椒麵的顏色)的大油浮在湯麵上,一口吹不透,這就是鄉下人說的“汪”。湯回到鍋裏,再加入鹽醋等各種調料和底菜、肉臊子,爐堂裏熊熊炭火不熄,湯鍋始終處於沸騰狀態,這就是“煎”。熱騰騰的湯香飄數裏,香滿全村。

關中農村一家過事(舉辦婚禮或葬禮),全村人都要來“隨禮”,人去人來湯不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熱熱鬧鬧、歡歡喜喜,口水橫流,滿臉油汗,一碗接一碗地“吸溜”那臊子麵。服務人員穿梭往來,把剩湯送回到鍋裏,再由鍋邊端來“新”湯。一桌吃完,又來一桌,這種麵又號稱“涎水麵”、“流水席”。西府民風淳樸、鄉情濃鬱,每一次臊子麵的湯鍋擺開,就是一次全村人的節日,不但解饞,還熱鬧!臊子麵進城,確實文雅了許多,但是,卻缺少了鄉下的氣氛和鄉下的味道。”

說到“流水席”,就想到一位老上海跟我講過的陽春麵的故事。早期的陽春麵都是用老湯熬出來的。店家把食客吃剩的蝦殼,雞骨豬骨什麽拿回去燉湯。燉出來的湯特別香。這次去重慶和朋友吃老火鍋的時候也討論循環用湯的問題。看上去裝修得很好很幹淨的火鍋店,味道就是不如那種髒髒的,疑似循環用油的老火鍋店。以此類推,那個千人臊子麵的湯應該是鮮美無比啊!

臊子麵的製作分兩部分。臊子和湯。先介紹臊子的做法

臊子

五花肉切成小丁。比較油的部位放在一起。熱鍋,放入適量油。油熱了以後,然後先放入比較肥的肉,然後改中小火,把肥肉裏邊的油榨出來。等到肥肉體積大幅度縮小,有點變色以後,放入蔥薑和剩餘的肉煸炒。炒至無水,鍋裏麵隻剩油的時候,倒入2/3香料粉(馬上就會介紹)。然後倒半碗陳醋進去用小火燜。如果這個時候臊子看上去油很少,可以倒一點油進去。出鍋之前加鹽和辣椒粉。我加的是韓國辣椒粉,不是很辣,但是顏色很紅很漂亮。




現磨的香料粉是我在視頻上看到的做法。如果手上沒有香料,可以用五香粉代替。
從花椒開始順時針分別是香葉,桂皮,丁香,大料,草果。中間的是茴香。草果隻要1/4就行




將香料在料理機中打碎。



: 豆腐幹,木耳,胡蘿卜,土豆切丁,蛋皮,黃花菜碎。蒜苗因為在最上麵,切得好看很重要。將葉子先縱切,再橫切,就會變成接近於正方形的片了。起油鍋,煸炒薑,放剩下的調料粉,然後加水,雞精。把剛才切的東西,除了蒜苗,都倒進湯煮。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加陳醋(之前的臊子已經加了很多醋,吃不了酸的朋友們在湯裏就可以少加一點)。




麵:
麵用的是高筋麵粉,少量堿粉,用涼水和麵。麵條要擀的薄,這樣才可以充分吸收湯汁。麵要和得硬一點,不然麵條一薄就不筋道了。



乘麵的時候,先把麵放到湯裏,再把臊子放在最頂上,而不是放進湯裏去煮。這樣的好處是肉的味道不會被湯稀釋。攪一攪,放上青蒜~ 開吃!


來張麵的特寫~喋得美滴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