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this.width=450}}}}}}}}}}"/>紀錄片是法語的,自己翻譯了些片斷。在這段片的開頭,..."> 450)this.width=450}}}}}}}}}}"/>紀錄片是法語的,自己翻譯了些片斷。在這段片的開頭,..." /> [音樂家傳記紀錄片] 鋼琴家 Arthur Rubenstein (法語版) - 博客 | 文學城
個人資料
法國薰衣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音樂家傳記紀錄片] 鋼琴家 Arthur Rubenstein (法語版)

(2011-10-21 11:05:46) 下一個






紀錄片是法語的,自己翻譯了些片斷。

在這段片的開頭, 有魯賓斯坦的親人,他的密友談他們熟悉的魯賓斯坦,說音樂是魯賓斯坦不可缺少的東西, 為了彈琴, 魯賓斯坦讀書,去戲院看戲,喜歡交朋友交女朋友, 巴黎街頭咖啡館喝咖啡,

魯賓斯坦小時候練琴時常問他爸要巧克力吃,他爸爸說;那你就想象一下,你已經把巧克力吞下去了(的感覺),他自己說他是很寵愛孩子的, 魯賓斯坦47歲才結婚,有過很多女朋友,最後與那位最能容忍他的女朋友結婚。

在二戰中,魯賓斯坦失去了他所有的親人,當他和家人再回到波蘭時,很多人來迎接 他兒子問:爸爸,這裏麵有我們的親人嗎? 魯賓斯坦自己卻說:我不是一個很愛憂傷的人,生活中的我容易被感動,容易高興,音樂是一個媒介,也會把你托起來, 把你帶走,讓你再也不屬於這個星球, 我喜歡快樂的生活,與有趣的人交往,甚至與不喜歡音樂的人交往,對周圍的一切我都感興趣。

畫家畢加索是他的好友, 一次魯賓斯坦彈了一段西班牙音樂給畢加索聽,畢加索說這節奏這麽西班牙,聽起來你像是個西班牙人?魯賓斯坦說:奧,這些(音樂衝動?)都來自我的胃; 畢加索聽了也說:海,我畫的畫也是來自我的胃。 他們這段有趣的對話讓我覺得很有意思。

魯賓斯坦也說練琴,在頭腦裏練琴也很重要,他曾經自責多年來練琴少, 花很多時間在讀書看戲享受生活,感受生活,可多年來人們還是喜歡聽他彈琴,他自己總結說,也許他把他讀的書看的戲,對生活的感受都融入他的音樂想象中了

魯賓斯坦對生活有他獨特的看法, 他說: 生活的幸福和愛不僅僅隻是快樂, 而是無條件熱愛生活。當不幸向我襲來, 我已準備好去擁抱快樂和幸福(Bonheur)。沒有黑就不會有白, 一個人不會感受幸福,如果他她沒有感受過憂傷,因為他她不會知道什麽是(真正的)高興, 生活就是這麽不完美。

魯賓斯坦演奏的肖邦備受樂迷推崇,一提及肖邦,可能會聯想到《浪漫》二字,一生與肖邦音樂結緣的魯賓斯坦卻是這樣看:肖邦實際不是Romantics, 他的鋼琴語言是浪漫的,肖邦生活在浪漫主義時代, 可肖邦本人是一位深受巴赫,莫紮特音樂的影響, 巴赫, 莫紮特不是浪漫主義,而是純美pure,肖邦的音樂對他是那麽無陌生感。

在我看來魯賓斯坦和肖邦有些相同之處,至少有幾點很相似的:他們來自波蘭,都是家中最小,都是年輕的時候離開波蘭離開家人, 魯賓斯坦18歲隻身去巴黎,肖邦是20歲離家去巴黎的, 波蘭,那是一塊塊充滿音樂的熱土:瑪祖卡,波羅乃茲舞.....

有人這樣說魯賓斯坦:他的行業裏他是佼佼者,是天才,然而他更是一個生活天才。

生活天才是什麽? 可能就像魯賓斯坦這樣:勇於無條件熱愛生活的人,不求回報。一個真正的音樂家,藝術家,首先他們是熱愛生活的信徒,然後才是音樂家,藝術家. 

Arthur Rubenstein 1982年在瑞士日內瓦去世,1周年後骨灰被運回以色列,按照他生前的遺願,他家人把他安葬在一個可以遙望到耶路撒冷森林的山崗上,為世人送來如此溫暖純美肖邦音樂的他,最後永遠陪伴他的是(墓前的)鋼琴鍵盤,和四周樹林的喃喃低語(後被稱為魯賓斯坦森林)

 





附簡介: 阿圖爾·魯賓斯坦 1887 年出生於波蘭羅茲, 1982 年在瑞士日內瓦逝世。阿圖爾·魯賓斯坦七歲首度在公開場合演出,在華沙跟隨羅津斯基 (AlexanderRozycki) 與帕德雷夫斯基學習, 1897 年移居柏林師從巴特 (HeinrichBarth) 、卡恩 (RobertKahn) 與布魯赫 (MaxBruch) ,並由名教育家姚阿幸擔任監人; 1904 年在巴黎與拉威爾見麵, 1906 年第一次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阿圖爾·魯賓斯坦首次在倫敦露麵是 1912 年,他與易沙意在當地合作多場音樂會, 1916 到 17 年間在西班牙、南美洲等地巡回演出。高齡 89 歲的阿圖爾·魯賓斯坦在 1976 年 6 月 10 日於倫敦威格摩廳舉辦個人最後一場音樂會,獨樹一格的藝術風範保存在大量的錄音與影片中;而在音樂史上,阿圖爾·魯賓斯坦正是十九世紀鋼琴巨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百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