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溝裏的毛坦廠鎮出人意料地有著極高的升學率,外地複讀生趨之若鶩,遷居至此的學生和陪讀家長超過2萬人,每年為全鎮創收上億元。高考倒計時中,教室牆上貼滿決心書,學生自述“可能會瘋掉……”

毛坦廠鎮地處安徽大別山脈的一個小山坳,偏僻得地圖上都難以找到。而現在,這個山坳裏的小鎮演繹著“神話”:2011年全鎮8725人參加高考,本科達線6900人。高升學率使得這裏成為知名的“高考鎮”,外地學生紛紛遷來借讀,家長也跟隨而至陪讀。如果把來自於合肥、阜陽、滁州、安慶、淮南、宿州等地的陪讀家長全加在一起,總數超過8000戶。

  

毛坦廠鎮整體圍著學生轉,依照學生的作息而變化。每天淩晨5點半,全鎮學生起床吃早飯,毛坦廠鎮迅速喧鬧起來,早點鋪子生意紅火。等到學生湧進教室開始上課,鎮子就冷清下來。

  

  陪讀家長們每天比孩子早起半個小時,晚睡半個小時。除了做家務,升學壓力比孩子還要大。“十幾個家長寄居在一棟樓裏,幾乎每天都會聊起孩子的學習成績。”再算算經濟賬,一間十幾平方米的民房,租金一學年8000元,還有學費3萬,生活費等,一年總共得8萬多,沒有一定經濟基礎肯定承受不了。“但為了孩子,又能怎樣?”

  

學校裏,高考生正進入最後衝刺階段。一個班有160多個學生,整棟綜合樓中有40個這樣的班級。複讀生高俊說,在毛坦廠鎮這一年,他最大的感受是在這裏不是讀書而是磨煉,“每天都有在夾縫中讀書的感覺”。

  

臨近高考的這幾天,學生都在摸底考試中度過。由於人多,考試時彼此之間用KT板隔開,以防止相互幹擾和抄襲。每次考試後都會排名,班級排,學校排,甚至考試退步了多少名都要張榜公布。學校每次都要根據學生成績模擬發榜,一本二本三本,將所有學生歸在對應的榜單下。”

45歲的俞詠梅去年9月放棄城裏的生意,陪著孩子從合肥來到毛坦廠鎮。盡管隻陪讀了不到一年,但俞詠梅依然感到疲憊不堪,“一切圍繞孩子轉!”。她常常為孩子的學習擔心。孩子在毛坦廠中學呆了兩個學期,但成績似乎並沒有想象得那麽好。

  學校營造壓迫的環境,逼著孩子去學習。苛刻的管理從這張檢討書上可以略窺一二。

 

5:30起床、吃早飯;6:30~11:30自習、上課;11:30~14:30午飯、午休;14:30~17:30上課或自習;17:30~18:00晚飯;18:00~22:50晚自習……這是所有毛坦廠在校生的公共作息時間。

  

  上午10:30開始是家長們最忙碌的時候,一個小廚房裏聚集著十幾個家長,油煙常常嗆得人透不過氣來。

  

中午放學,孩子回出租屋吃飯。家長想方設法做出有營養的飯菜,解決孩子的後顧之憂,卻也無形中給他們帶來壓力。由於需求巨大,毛坦廠鎮的菜肉價格都比周邊鄉鎮貴不少,豬肉15元/斤,西紅柿3.5元/斤,牛肉24元/斤……去晚了還不一定能買到。

  

  有些沒有家長陪讀的學生就在學校周邊的小飯館解決午餐,盤活了整個鎮子的經濟。為了吸引學生,鎮子上一些商店幹脆起名叫“狀元店”。

  

大部分孩子午飯後會小憩一會兒,補充睡眠。但也有個別極刻苦的孩子堅持看書。每個學生在進入學校前都要簽署協議,就像教室後的條幅一樣。

  

牆上貼的決心書時刻鞭策著他們,抵製每一個退步。有複讀生說:“看看教室和走廊牆上貼的決心書、挑戰書,還有檢討書,如果我不是已經參加過一次高考,我可能會瘋掉……”

下午放學時間,來自合肥的高大姐在人流中尋找自己的孩子。她租住的地方距離學校僅一條馬路之隔,盡管房租很貴,但她覺得這樣可以為孩子節約更多時間。

  

  下午放學和晚自習之間隻有半個小時吃飯時間,所以家稍微遠一些的家長就把做好的飯菜送到學校來。

 雨中母親撐傘,兒子吃飯。大部分學生晚飯就在校門口站著解決,風雨無阻。

  

   晚自習一直到10:50才結束。

  

   深夜11:10,很多學生回到宿舍後都已經疲憊不堪,但還必須強撐著洗澡,然後繼續看書。

48歲的金世萍陪兒子念書三年,每天晚上孩子回到宿舍,她都會準備一杯熱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