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百年學府成“黨校” 清華精神今何在? (圖)

(2011-05-01 12:21:37) 下一個

本周,香港媒體在報道和評論中國新聞時關注的焦點主要有:溫家寶夫婦高調會見香港左派人士吳康民,透露了什麽信息?今天的清華大學已成為“中央黨校”,早已丟失了早年的清華精神。
“閑話家常”還是“粉碎傳聞”?
香港《明報》本周就溫家寶夫婦會見香港著名傳統左派代表人物吳康民伉儷發表評論,題為《溫家寶絕地大反擊》。評論說:“雖然吳氏強調與溫總隻是閑話家常,但從會麵地點、發布會晤合照以及透露出來的會晤內容來看,相信有更深的政治意涵,不排除是溫總在政治上罕有地絕地大反擊。”
《明報》的評論寫道:“先從會麵地點來看,是在溫總辦公的中南海,而非溫宅所在的東交民巷,這就顯示絕非簡單的「閑話家常」。從近年溫總的活動來看,其在辦公室接見的訪客,多是具有公務性,或至少是需要公開報道的,雖然內地傳媒對「溫吳會」沒有報道,但吳康民公開與溫總會麵,至少是獲得溫總辦公室的許可。……今次會麵的另一不同尋常之處是,在公布的合照中,溫家寶夫人張培莉8年多來,首次陪同夫婿出現在鏡頭之中。既然在辦公室會麵,鮮少公開露麵的溫夫人張培莉陪伴在側,還大方地一起合照,甚至允許公開照片,這種安排也絕非是隨意之舉。”
港媒對溫家寶這個矛盾人物又有新的解讀港媒對溫家寶這個矛盾人物又有新的解讀評論接著寫道:“近年來,有關溫夫人及子女在商界的各種傳言在內地廣泛流傳,加之溫總上任以來,一直未與夫人一道公開露麵,甚至有兩人已經離婚的傳聞。溫總今次高調地攜夫人一同露麵,大有粉碎各種傳聞的意味。更意味深長的是,溫總在與吳的會麵中,透露內地政改困難,直斥內地現有兩股勢力,一是封建殘餘,一是文革遺毒,這兩種勢力官場中人不肯講真話,喜歡講大話、套話之類。這番表白更是絕非閑話。吳康民在香港報章撰文的觀點眾所周知﹕敦促內地加快政改,為趙連海等維權人士鳴不平。溫總向他吐露心曲,不禁令人想起1981年鄧小平接見《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和1985年胡耀邦接受香港報人陸鏗訪談。至於溫總「封建殘餘」和「文革遺毒」所指為何,留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清華精神今何在?
與此同時,香港《蘋果日報》則就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發表評論,題為《清華的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丟棄殆盡》。評論寫道:“前幾天,人民大會堂舉行清華百年校慶大會,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有6人出席,其中胡錦濤、吳邦國、習近平是清華大學校友。清華以理工科而全國知名,在中共建政前培養了一些頂尖科學家,但更知名的就是在中共建政後培養了最多官員,故有「滿清王朝北大荒」(北大荒原指黑龍江省北部荒原)之說。當清華百年校慶宣傳文字中擺出49年後清華校友輝煌的黨政人脈時,有網友說:「我怎麽感覺不是清華,而是中央黨校啊!」……胡錦濤在清華百年大會上說,寄望學生「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關係」,「保持個性,彰顯本色。」他沒有提到的是:丟掉了中共建政前的清華精神,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永遠隻是黨官,而不能成為「保持個性,彰顯本色」的獨立的個人。”
評論接著寫道:“什麽是清華精神?在清華園立有一塊紀念碑,上麵端書「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這是紀念清末民初大學者王國維而建的。1925年,王國維出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一起,培養了整整一代國學研究家。1927年夏,王國維感於「世變」,決定結束自己生命,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1929年夏,清華國學院師生為紀念這位傑出學者,募款修造了這紀念碑,碑文由陳寅恪教授撰寫,語意深長,陳寅恪其後認為這是最能代表他治學思想之作。其詞曰:「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誌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千萬祀,與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蘋果日報》的評論還寫道:“1953年,陳寅恪一位學生,奉中央之命南下廣州,勸陳寅恪北上出任擬建立的中科院中古研究所所長一職,陳修書婉辭,並解釋當年寫王國維紀念碑文,是認為必須脫掉「俗諦(三民主義)之桎梏」,「真理才能發揮,受『俗諦之桎梏』,沒有自由思想,沒有獨立精神,即不能發揚真理,即不能研究學術。學說有無錯誤,這是可以商量的……獨立精神和自由意誌是必須爭的,且須以生死力爭。……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因此,他提出若要他當中古研究所所長,他的條件就是「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否則就談不到學術研究。……中共對所有以生死力爭獨立精神和自由意誌的知識分子,都扼殺打壓務盡。丟棄了這個立下碑文的清華精神,不會培養出獨立自由的學者精英,隻會不斷產生令人毛骨悚然的未來官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