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613)
2007 (556)
2008 (369)
2009 (298)
2011 (232)
2012 (174)
2013 (145)
2014 (89)
2015 (101)
2016 (83)
2017 (53)
2019 (76)
2021 (62)
2022 (116)
2023 (95)
1971年,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上,曾發生一起令世人震驚的九一三事件。在林彪的故鄉--湖北省黃岡市(原黃岡縣)林家大灣也曾演繹出無數鮮為人知的新聞軼事。
林叢旭:三度造訪,金石為開。
按林姓房係排列,如今在林家大灣與林彪最親的隻有林彪大弟弟林育菊之子--林叢旭,又名林二林。
林叢旭1958年以前隨父林育菊在天津醫學院讀書時,因失戀而受精神打擊後,執意退學回到林家大灣。後來,院校領導曾兩次派人接他返校,都被他拒絕。
他回到家鄉,開始在林家大灣供銷社代銷店任代銷員,幷與附近程德崗一姓馬的農村姑娘結婚。因不善經營,兩年供銷店虧損400多元。"文革"期間,隨著林彪走紅,縣委會安排他回龍山供銷社任營業員,妻子也安排在區食品所工作。
1973年,林叢旭被定性為現行反革命,投入漢陽大軍山監獄,後轉至湖北沙陽勞改農場勞動改造。1978年春天,當林叢旭無罪釋放回到家時,已是人去樓空,其妻早在他服刑期間就已帶著三個兒子改嫁本縣黃州糧管所一名職員。政治上的挫折,生活上的不幸,促使林叢旭的精神完全錯亂。
後來,通過大隊逐級向上反映,1984年縣供銷社才按落實政策又安排他回龍山供銷社作退職處理,每月發給29元生活費。
據林家大灣人講,林叢旭酷愛讀書,沉默寡言,性格十分古怪,挑物擔水從來是一頭重、一頭輕,不搞兩頭平衡;生活中也有不少的怪理論,如睡覺時腳高頭低倒立著,他說那樣消化慢,少吃飯,能節省糧食。他除了每月上供銷社領一次錢,順便買點柴米油鹽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一年到頭關在屋裏閉門不出,也不與別人打交道,更不接待記者采訪。
夏天,他寧願將房頂的瓦片揭開通風,也不願意打開門窗。他盡管性格孤僻,但好打抱不平,為人也很厚道,不貪財、不受禮、不占便宜,從不接受別人的饋贈。
1993年廣州軍區一姓陳的軍官來灣裏同他見了一麵,返回部隊後,給他寄來300元錢,他給退了回去,後來那人又寄來,他又退了回去,僅退寄費他就花了15元。
聽了人們的介紹,筆者很想親眼見見這位"怪人"。於是就找到了林叢旭堂弟媳童桂珍,請她帶路。
這是一幢極其簡陋而又年久失修的平房,土坯磚牆已垮掉了一塊,整幢房屋都岌岌可危,門前的雜草有半人來高,窗戶也用幾塊木板釘死。還好,門沒上鎖,證明裏麵有人。童桂珍"二哥!二哥"叫了幾聲裏麵才有答應,經童的再三請求,屋裏人才將門打開。隻見一位身材瘦高,滿頭銀發,皮膚白淨,五官、臉型和兩刷濃重而短促的劍眉的老人,乍一看,酷似晚年的林彪,這便是林叢旭。開門後,盡管我們反複說明來意,但他仍然連聲說道:"心情不好,免談!"完全是一副將客人拒之門外的樣子。一個月後的星期天,筆者第二次來到林家大灣,幷找到了叢旭的堂弟林叢章,叫他出麵幫我們叫門說情,結果還是吃了閉門羹。當筆者第三次登門造訪時,正逢他開門倒水,這時,筆者一邊同他套近乎,一邊側身進入室內。通過采取有意識地閑侃和引導,他在無意之中透露了許多守口如瓶的秘聞。
林立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當林彪發跡、鼎盛,林家大灣"香火"興旺之際,他的直係親屬沒有一個回到老家。而林彪折戟沉沙、命喪黃泉、臭名昭著的時候,他那兩個坎坷辛酸的女兒卻先後踏上了黃岡這片陌生的故土。
1987年夏天的一個中午,一位神色憂鬱的中年婦女乘客車來到林家大灣,獨自徘徊在鄉間的山山水水。灣裏人好生奇怪,後經村裏的長者林玉彬老人反複詢問,才得知她就是當年"帥府千金",原《空軍報》副總編林立衡,又名林豆豆。
林立衡1944年早產於延安,問世時體重僅有3斤半,因戰亂,開始葉群把剛剛降世的豆豆胡亂給了一戶無兒無女的老百姓撫養,後聽說那戶是地主,又將孩子要了回來,後來還是林彪警衛員的未婚妻帶大的。1945年秋天,葉群抱著立衡,懷著立果,跟隨林彪轉戰太行山區,在過平漢路時,十幾名高級將領均被衝散,葉群嚇得把立衡扔進炮彈坑裏,一馬夫見了忙將立衡拾起來,放在馬鞍子下麵兜著走,後來還是一個班的戰士輪換挑著上東北。立衡長大後,與媽媽葉群關係一直較緊,而在感情上,則與爸爸林彪更親近。
1971年8月,經人牽線搭橋,她同湖南省邵陽市一鐵匠的兒子張清霖建立戀愛關係。
" 九·一三"事件後,林立衡和男友張清霖先後都被帶到當時的政治局駐地北京玉泉山,作一般關押審查。1974年3月,隨著"批林批孔"運動的興起,又被升級為林彪死黨待遇,被迫交代林彪為她書贈"笑一笑十年少"、"天馬行空"的反動涵義,幷被"四人幫"定性為"林彪留下的釘子"。她頂不住"四人幫"的惡意攻擊和精神折磨,曾超量服用安眠藥自殺,被人發現後送空軍醫院救活。兩年多的關押和審查,使30歲的林立衡頭發落了一半,牙齒也掉了6顆,體重隻剩下35公斤。後來,她鬥膽向毛主席寫信。1974年7月31日,毛澤東下達批示:"解除對林立衡的監護,允許她和張清霖來往,她和死黨分子有區別。"根據毛主席的批示,空軍政治部領導找她和張清霖談話,通知同意他倆結婚,同時下放河南開封農場勞動。
在開封農場,夫妻倆早起晚睡,養雞喂豬,還種了15畝地。春耕時節,立衡在前邊牽牛,清霖在後麵扶犁,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雖然生活很艱難,但小兩口幷不絕望。
1975年11月,他倆又作為轉業軍人重新分配在河南鄭州汽車製造廠工作,張清霖在廠職工醫院任外科醫生,林立衡任齒輪分廠革委會副主任。鑒於林立衡體質太差,夫妻倆決定不要孩子,分廠領導班子就安排她主管計劃生育工作。
時間長了以後,盡管夫妻倆小日子過得不錯,但他們還是感到缺點什麽:覺得家裏沒有孩子,總是顯得冷冷清清。於是,林立衡就把丈夫的兩個侄女從湖南老家調到了廠裏,一個在車間當工人,一個複習功課報考大學。
兩個侄女一來,小家庭立刻充滿了生機。工廠對林立衡一家還是挺照顧的,看她家"人丁興旺"了,便讓他們搬進了單門獨居的平房去住,大大小小共蓋了5間,還專門蓋了一間廁所,盛夏時節,每天還可淋俗。
1987 年8月那次來湖北黃岡林彪故裏造訪,林立衡對林家大灣的山川草木感到既陌生又神秘。每經過一個與林家有關的景物和地段,她都要默默地站一會兒,看一會兒,似乎在辨認曆史的物證,又似乎將故裏的一草一木加深印象。在鄉親們的道別下,她披著暮色,默默地依依離去,獨自乘車返回了河南鄭州。
回到北京以後,他們的生活十分安逸,為不引人注意,林立衡改名為路漫。
據不久前上北京探望過林立衡和林叢琳的林叢旭介紹:立衡和叢琳她們現在的情況都較好,立衡住在單位宿舍的6樓,她身體很不好,頭發、牙齒掉了不少,顯得有些蒼老,張清霖身體還可以,立衡和叢琳都不願別人認出她們......
林叢琳:一捧故土幾多情愫
林叢琳是林彪同前妻劉新民1940年在蘇聯療養時所生。
1949年前夕,她同母親一道回到東北。1958年冬天,正讀中學的林叢琳利用寒假上北京看望生父林彪,因她與後媽葉群及兩個異母弟妹林叢虎(林立果)和林立衡(林豆豆)很少相處,故在感情上也格格不入,而林彪對她也不太關心。葉群更是心懷忌異,時刻防備她和林彪單獨接觸,然而,機靈的叢琳有時也瞞著葉群瞅空悄悄接近林彪。一天,她突然拿出一張和母親劉新民的合影照片送給林彪看,不僅遭受到林彪的冷眼,還引起了葉群的嫉妒,葉群潑婦般地從叢琳手中搶過照片,三下兩下撕得粉碎,使一顆純潔的少女之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林叢琳是一位好勝心強的姑娘,1966年她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讀書時,就當上了被"中央文革"掛上號的保守派組織哈軍工學院"八八團"的頭頭。葉群和林彪怕為此而受到牽連,曾向學院發出公開聲明,與林叢琳脫離父女關係,幷宣布林叢琳的一切言論和行為完全由其本人負責。為免除後患,接著林彪又用飛機將叢琳從學院騙到大西北的甘肅插隊落戶。
林叢琳是一位十分倔強的姑娘,對林彪和葉群的壓製她決不屈服,後來,硬是從方圓數十裏渺無人煙的戈壁深處跑了出來。
就在林叢琳有家難歸之際,她思來想去,一口氣跑到廣州,投身在父親的老部下丁盛將軍的門下。
丁盛將軍送她去了部隊。從此,林叢琳不僅成為一名女軍人,同時也成了丁家的"編外"家庭成員。
"九·一三"事件後,叢琳幷未逃脫政治上的衝擊,同樣被隔離審查,同樣飽受欺淩和折磨,身心俱傷......就是這位備受苦難的姑娘,1989年10月,她也來到林家大灣,拜訪了老家故土。
在林彪舊居遺址和伯父林慶佛早年開辦的布廠前,林叢琳久久佇立,思緒萬千。然後,在舊居遺址林彪降生的那塊地上挖了一捧黃土,用手帕包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揣進懷裏。
據林叢章講,此時的叢琳已身患乳腺癌,這次隻身返回故裏,也是為了在有生之年了卻作為林彪女兒的一個夙願。
曆經磨難的林叢琳現在過得還好嗎?
據林叢琳的堂兄弟叢旭介紹:叢琳性情開朗,跟她的母親劉新民(又名張梅)相似,原患乳腺癌經手術治療後己痊愈,現在身體尚好。
她丈夫應守賢,浙江省義烏市人,1987年正團級幹部轉業,後在北京一個工業公司從事工會工作。他們有兩個兒子,一個在上海鐵道學院畢業後從事鐵道工作,一個正在上大學,應守賢對叢琳很好,很體貼。
70年代後期,叢琳的母親劉新民從哈爾濱遷到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某部門從事資料整理工作,已離休,現在北京安度晚年。從小缺少母愛,又失去了父愛的林叢琳,最終獲得了一份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