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海浪

銀色的月光下,秋風秋韻,逝去的歲月,如秋葉飄飄灑灑撲向大地。。。。
個人資料
正文

告訴您兩個最有用的英語詞 -- 一個甜蜜蜜,一個臭哄哄

(2011-03-11 21:39:25) 下一個

最有用的兩個英語詞!

有兩個英語詞在日常生活中是真有用:一個甜蜜蜜,一個臭哄哄,簡單而又實用。您要是會用,能幫您解決好多問題呢。

我在澳洲的這些年裏,對此深有體會。相信在其他英語國家也基本如此,用起來同樣靈。

您可能猜到了吧?那個甜蜜蜜的就是“darling”,那個有點兒臭的就是“shit”。怎麽樣,很簡單的兩個詞,好寫又好記。

說起“darling”,一般開始學英語不久就應該學到了,就是學不到,通過其他渠道也會知道的;可說起“shit”,起碼我自己從來沒在課本上學到,也沒聽老師教過。這麽說吧,在出國之前,就從來沒聽人說過。因為我學英語那個年代,“shit”還不曾整天掛在嘴上,好萊塢大片能在中國露麵的隻有那麽可憐的幾部,篩選了又篩選,剪輯了又剪輯,都幹淨得很。課本裏教的知識基本在國外用不上,坦率地說,從來就沒人那樣說話。然而,用“shit”的機會卻層出不窮。

眾所周知,“darling”是“親愛的”意思,稱呼最親最愛的人。典型的例子就是宋美齡稱呼她的蔣介石為“達令”。這詞好就好在可以是所有人的名字,真的,所有人!怎麽,難道每個人都可以叫“達令”嗎?是的,一點兒也不錯。明白了吧?

隻要是您不認識的人,都可以稱呼為“darling;隻要是這個人的名字告訴您三遍以上,您還記不住,又不好意思再問了,就稱呼他或她“darling”;隻要是這個人的名字滴裏嘟嚕一大串兒,一聽您就蒙,就稱呼他或她“darling”吧!這樣稱呼,既有人情味兒,又不太失禮,總比什麽都不稱呼強許多。我見過兩人吵架吵得臉紅脖子粗的,還一口一個“darling”得叫著,那當然是帶著點兒諷刺意味兒了。用“darling”時稍微注意點兒,特別嚴肅的場合就算了,對上級(除非特熟)要慎用,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在課堂上最好甭用。

另外,這個“darling”也可以由“sweetheart”、“honey”之類的同義詞代替。這和個人的口頭語習慣有點兒關係。

好吧,該說說“shit”了。當然這詞不太雅,本不該在這討論的。然而,當今時代,天涯海角,犄角旮旯,國內國外,城市鄉村,到處都能聽到這個“shit”。這個詞也許是使用頻率最高的了吧!好萊塢的一部電影,還把中文的“是”和“不是”翻成“shit”和“bullshit”,聽上去十分刺耳。這個詞的本意是挺臭的(就不提那個相應的中文詞了吧),現在很少有人說話用那個本意的意思。大家經常使用“shit”,無非表達表達“TMD,“呸”,“狗屁”,“垃圾”等等的情緒。電影【Rumour has it…】裏,女主人公的外婆問外孫女的男朋友是幹什麽的,他說是律師,外婆馬上說:You ARE a lawyer, full of shit.那差不多就是“狗屁“垃圾”的意思了。我前麵說過,在課本裏這個詞絕沒出現過(不知現在的課本裏有沒有),可一來到真正的大千世界,滿地“shit”,耳朵裏灌滿了“shit”。因為太多人用它,有人一天當中用十幾遍幾十遍,我們已經習慣了,不但不覺得這個詞有多難聽,而且還學會了使用它。用著用著,就覺得這個詞真好,能解氣,出惡氣,除邪氣,除晦氣,發泄脾氣,它能治病!

當您發出這個音的時候,口腔裏要往外出氣的,特別氣憤的時候,出的氣就特別大。當什麽人惹您生氣時,一發這個音,似乎就出了一口惡氣。想想吧,胸中的惡氣出來了當然利於健康哦。

不過且慢,最好謹慎些,對別人用這個詞時,弄不好會激化矛盾。倘若別人聽不到,就沒什麽關係,“阿Q”也罷,精神勝利也罷,說說之後,讓心情平靜下來,何樂而不為。

這詞最好是對自己用,絕對方便,絕對有益。恨鐵不成鋼時,可以用;自嘲調侃時,可以用;頭疼腦熱肚子疼時,可以用;走路跌了大跟頭時,可以用;不小心摔了自己的心愛物時,可以用,有人開車不打指示燈就切(cut off)到你前麵,可以用(反正他也聽不見);自己做了不靠譜的事兒時,可以用。使勁兒說這個詞時,氣流直瀉千裏,惡氣邪氣晦氣悶氣,一吐為快。重複說幾遍,心情定能舒暢些。所以說,“shit”能治病,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shit”已經成為我們離不了的口頭語。沒它,有多少人會積氣成疾,日久生出不治之症也未可知呢。期望有一天語言學家與社會學家能研究一下“shit”文化,相信已經有人在研究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