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2016 (2)
2017 (5)
2025 (2)
情深意切"西海情歌",仇恨發芽"羅刹海巿"!誰能讀懂刀郎?
不知何故,刀郎的新歌"羅剎海市"我是怎麽也沒法聽下去。硬著頭皮聽下去,卻毫無美感,更是無法與其被眾多吃瓜大眾評論為"神來之曲"的讚譽掛上鉤。相反,一聽之曲,腦子裏馬上就響起楊子榮同誌在去威虎山投靠三爺路上哼的小調,
"提起那宋老三,兩口子賣大煙,… "。
換言之,"羅刹海巿"就一街頭巷尾的民間小調,而其能夠如此紅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完全是好事者將其與一些曆史汙垢硬性搭橋掛鉤,過度的解讀歌詞,把其推到輿論的刀尖。在媒體盛行於市今天,無論是東西南北"羅刹海市"鋪天蓋地,不想聽此歌都不行,太"流行"了。正所謂,
"羅刹海市一丘河,又髒又臭真汙濁,烏龜王八翻跟鬥,泥鰍黃鱔最快活"。
現在所謂的"流行歌曲",其實就是這些民間小調的發揚光大吧了。我一直在想,革命群眾對這歌詞最流行的解讀,即刀郎是為報多年前遭歌壇 "四人幫"惡貶,繼而仇恨發泄,寫下如此"草根"之歌。依刀郎早年做人的原則,即努力做好自己,休管他人閑言碎語,他不會玩得如此“低級”。世世難料,若幹年後的今天,誰知刀郎可有改變?但如此一邊倒的輿論,與當年人民群眾對文革時禍國殃民"四人幫"的仇恨,真是可有一拚。相比刀郎巔峰時創作的"西海情歌",並用心演唱的天籟抒情,反差太大,我真的無法喜歡"羅刹海巿"。
當然刀郎一直都在嚐試新的東西,特別是新的唱法,隻要有聽眾,有市場就行,不必再意我等凡人的反響。不過其是否回頭得有點過了,非得讓活在當下的現代生活去複古?複舊仇?
我知道刀郎已經有很多很多年頭了,那時他還沒有名氣,混在酒吧。我的一個做酒吧生意的朋友,也是一個音樂發燒友,在酒吧結識刀郎後,對他推崇備至,並專門寫了-篇讚譽、或說是吹捧刀郎的小文,在飯桌上硬塞給我們一併好友過目,我這就知道了刀郎。那時刀郎的創作不是很精彩,但他用其獨特的、略帶沙啞但不失平和的聲音翻唱的一些老曲目,諸如"駝鈴","映山紅","草原之夜"等等,非常耐聽。直到他推出"2 0 0 2年的第一場雪",把他的音樂天賦及演唱風格,毫不保留的演示於大眾,使其立馬奠定了其流行歌星的風格與素質。
"西海情歌",應是刀郎職業生涯的巔峰!無論是詞、曲、還是唱法,真是太讓大眾共鳴了,美得難以言語;而歌曲後麵令人淚流的愛情故事,更是難以忘懷:
自你離開以後 從此就丟了溫柔
等待在這雪山路漫長 聽寒風呼嘯依舊
一眼望不到邊 風似刀割我的臉
等不到西海天際蔚藍 無言這蒼茫的高原
還記得你答應過我不會讓我把你找不見
可你跟隨那南歸的候鳥飛得那麽遠
愛像風箏斷了線 拉不住你許下的諾言
我在苦苦等待雪山之巔溫暖的春天
等待高原冰雪融化之後歸來的孤雁
愛再難以續情緣 回不到我們的從前
回頭再看"羅刹海巿",雖不至於慘不忍聽,但已經沒有以往的才華,隻好似鬧市裏雜耍的幺吼,迎合混沌社會亂象的無耐之舉,很難與音樂的"美"搭上界了,至少沒有我對音樂的共鳴了。
和你一樣,我第一次聽【羅刹海市】就是“難聽”!後來喜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