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成都傳統小吃係列] 賴湯元

(2008-01-19 19:25:01) 下一個


[成都傳統小吃係列] 賴湯元

百年老店“賴湯元”,早年一直緊鄰成都總府街東風市場的入口。近幾年城市改建,東風市場沒有了,“賴湯元”老店的位址似乎向東移了幾十米,一出春熙路北段步行街路口,就可以看見在路的斜對麵“賴湯元”,下了天橋便到其門口。

每次進得店堂,都會有很“寒酸”的感覺,桌椅簡陋,食客寥寥無幾。唯獨門口買出堂生湯元的、湯元芯子的、各種精製小點心的,是絡繹不絕。這也難怪,成都人的習俗,湯元隻能用來“點”心,而不能當“飯”吃,當然就不可能在這裏看見大魚大肉、吃酒劃拳的熱鬧場合,到反而顯得清爽、淡雅。

來這裏的吃客多為五老七賢正餐前來此“點點心”的,或逛街過客慕名而來“打打尖”的,或老食客專程前來“飽口福”的,不慌不忙、從從容容的便可了願,餐館因而就顯得清清淡淡的了。

切切不可上當,誤以為這百年老店是風雨飄搖、命在旦夕,其實這店堂現在隻不過是一規模“宏大”的食品企業的根基。形象一點說,你隨便走進全國各地的任何一家超級市場,哪家裏麵沒有“賴湯元” 芯子賣?

老店堂雖小,但從來不乏恭侯食客的座位;經營方式雖單一,但卻有黑芝麻、雞油酥、花仁、洗沙、玫瑰、冰桔、棗泥、桂花、櫻桃等十多個品種。更有勝者,其獨特的品食方式,令吃客、尤其是外地來客拍手稱絕。美中不足的是,要想在店裏品嚐到每一種不同味芯子的湯元,那可是,難!難!難!

“賴湯元”,像所有的傳統湯元店,湯元是以一小湯碗四個為一單位供應給食客,所以每一碗你至多能品上四種餡。其次,招牌芯子是“黑芝麻”,也是食客的偏愛,所以比例極高。再加上湯元是混煮的,而四個也是掌勺師傅隨機一舀,沒準你的一碗全是黑芝麻芯子。

既或如此,這絲毫不會損傷食客的雅興。品牌就是品牌,包你吃完一個就想二個,口停不下,那還顧得上去細想是否該來一個不同的芯子呢?

年幼時,“賴湯元”也是常去的地方。湯元一端上來,就會使勁看那薄薄呈半透明狀
、晶瑩乳白的湯元皮,試圖弄清楚四個湯元是什麽樣的芯子,然後就在家人的碗裏換來換去。換到最後,碗裏常常會多換出一個湯元來。這也難怪,出了父親與我,家人都不喜食甜點,有人就乘機多給我一個,而我當然就樂得了。

做工精細的賴湯圓,糯米皮柔軟又韌勁十足,有“煮時不渾湯,吃時三不粘”的特點(不粘筷、不粘碗、不粘牙)。筷子輕輕一夾便斷為兩瓣,咬到嘴裏卻唧唧有聲。如若是剛好起鍋,而煮湯圓的師傅又火候拿捏有度,煮好湯元,其芯子會有半融化糖粒,吃起來有咬有嚼,口感是豐富異常。

堂倌端上湯元的同時,也在吃客的麵前放上一小碟白糖芝麻醬。吃客把熱氣騰騰的湯圓放進碟子裏麵打個滾,再吃到嘴裏,那本來就已經香甜無比的湯元, 品味上又提加了一個的檔次。

如此像火鍋食法一樣的“賴湯元”,豈能不令人拍案叫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