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成都“陳麻婆豆腐”

(2007-12-12 21:56:55) 下一個

[和處方君] 成都“陳麻婆豆腐”

     80年代以前,“陳麻婆豆腐”在成都還就隻有西玉龍街的一老字號。如說店麵,還不如現在路邊上隨便一個“蒼蠅館子”。那時的生活便宜,飯館的菜類也單調,的確是想不起當年的“陳麻婆豆腐”店裏除了這招牌“麻婆豆腐”,是否還有別的菜肴調口味。當然既是衝著這招牌去的,想吃的自然就是這“麻、辣、燙”了,也就無所謂調不調口味了。盡管過後入廁有一些困難,但用老成都的話說,人“通太“了。老成都的俗語嘛,“薑辣嘴,蒜辣心,海椒辣你的屁兒心”。

     老館子堂麵不大,剛走到門口,就聽到裏麵一片鼻涕口水的嘶啦聲,往裏麵一覷,那般景象正與這招牌菜相映生輝。大冬天吃客也是滿頭大汗,鼻滴不斷,太麻!太辣!太燙!

     那時餐館都不備餐巾紙,要想吃暢,一定要多準備幾張手帕子。這就是“陳麻婆”的招牌,“酒好那怕巷子深,麻辣何愁無食客“?

     現在的“陳麻婆豆腐” 餐館是大不一樣了,成都的市麵上就有好幾家,都說是真傳,已成了像“麥當勞”一樣的連鎖店。據說火燒掉後的西玉龍老字號開張在青羊宮附近,所以兩三年前回成都休假,專門去光顧了一次,但一點都沒有吃出感覺來。口味吃高了?還是菜質做低了?

     記得一天下午,朋友們約到在美領館附近的科華北路一茶樓聊天下棋,對麵就是一頗有規模的“陳麻婆”分店,絕非“蒼蠅館子”。但剛一提及,眾朋友幾乎異口同聲的說“去不得”。原來開張初時,他們便前去品菜,當然“麻婆豆腐”隻是其中之一。這一撥嘴巴吃油了的美食家,菜一上來就開始罵,這那是正宗川菜,刀功無刀功,談何“色,香,味”?還不如龍泉驛的農家菜。經理忙打圓場,說股東是陳麻婆的孫子,聘的是川廚一級。友人們當然不信,於是讓大廚立馬素炒一“野雞紅”。菜極簡單,但可粗可細,刀功火厚全在菜裏。端上來一看一嚐,就知到這是一個“歪”廚子了。我還是走過去看了一下,堂麵很不錯,買了兩袋麻婆豆腐料,回美後做得豆腐,味道還行。

     今年夏天某日,和夫人逛完成都有名的宋仙橋古玩市場後,下起瓢潑大雨,站門樓下影約見幾十米外有一“陳麻婆豆腐”的招牌。問守車的人,說是還不錯,於是冒雨把車開到餐館的門口街沿上,衝了進去。嗬嗬,又是一個蒼蠅館子。奇怪的是,居然有兩白一黑三個美國女學生在裏麵吃得呼啦呼啦的。她們可不是慕名而來,而是歪打正著。要了一大分外賣,二十人民幣。回家後熱燙一品,還真不錯。油大,保持了牛肉磨的脆性,豆腐滑嫩麻辣,拌上脆肉磨,嘴巴打散,呼啦聲隨之便起。哈哈,又找回了過去的口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雨飛 回複 悄悄話 很夠味兒的麻、辣、燙的文筆! 夠味兒的麻、辣、燙的陳麻婆豆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