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相聲興衰,江湖恩怨——他們當年說相聲(組圖)

(2010-08-15 12:37:09) 下一個

2006年年末馬季的突然去世,使相聲再次成為傳媒的焦點話題。本報請來三位相聲有緣人,他們的話題是相聲的興衰起伏、相聲的江湖恩怨……

薛寶琨是1961年認識侯寶林的。

當時他是北京大學中文係的學生,畢業分配到中央廣播事業局,在中央廣播電台做編輯。薛寶琨很早就喜歡聽侯寶林的相聲,北大畢業做論文也是關於相聲語言的研究,就在去廣播事業局報到之前,薛寶琨聽說廣播文工團說唱團缺少創作員,結果他沒有到文藝部報到,而是到說唱團當了創作員。

去廣播說唱團報到的當天晚上,侯寶林正在演相聲。薛寶琨就躲在側幕邊上看。侯寶林演的是他拿手段子《戲劇雜談》,第一次在側幕間看到侯寶林的時候,薛寶琨非常激動,其時,侯寶林已是中國“新相聲”的代表人物、全國政協委員。剛出大學校門的薛寶琨對侯寶林滿心仰慕和尊敬。演出結束,薛寶琨被人引薦給侯寶林。

侯寶林為人很熱情,非常有風度。但是他的一句話刺激了薛寶琨,侯寶林說:“別看你是北大的高材生,你幹這行還得從頭學。”薛寶琨自此跟著侯寶林,幾乎所有的演出都跟著,天南海北不管多遠都去。侯寶林有演出,薛寶琨就為他提道具,演出開始就躲在側幕看。

薛寶琨因研究侯寶林被評為副教授,又因研究相聲晉升為國內惟一的相聲學教授,現為中國曲藝研究會副會長、南開大學東方藝術係教授。他著有《侯寶林和他的相聲藝術》等15本共300餘萬字的著作,是侯寶林研究的權威。

在舞台的側幕,他目睹了一代相聲藝術大師的表演風采,也見證了相聲藝術的興衰。



左起:於世猷、趙連甲、劉寶瑞、侯寶林、馬季、郭全寶、張英1960年拍攝電影《遊園驚夢》


最初相聲場子裏沒女人

舊社會所有的藝術行當裏,曲藝是最低的。

戲曲演員比如梅蘭芳先生、馬連良先生,要比侯先生他們高。侯先生跟我講,人家瞧不起曲藝,尤其瞧不起相聲。一個京劇的三流演員要過生日唱堂會的話,找一幫藝人到他家去演出,你得乖乖地去。曲藝界的大王比如劉保全----—曲藝界唱大鼓的第一把手,他過生日要請一個三流的京劇演員到他家裏去,都不會有人去。曲藝裏麵,尤其瞧不起的就是相聲,相聲很長時間是不允許進入劇場的。

1940年代相聲才開始進入劇場,1940年代以前,相聲在什麽地方呢?撂地攤兒,就是在馬路邊兒上,或者在平民聚集的場所,比如天橋,那是三不管地界兒,窮人聚會的地方,那裏有塊地兒,擱幾條板凳,叫做風來吹,雨來散,刮風減半,下雨全無。看天氣吃飯,風一吹,就沒有人了,大家就餓著,雨來了,大家就散,刮風減半,一刮風的時候,人就很少了。那時候說相聲的零打錢,演一段,拿個缽子討錢,跟人說好話,說自輕自賤的話來羞辱自己,討好觀眾,說相聲的人在社會上地位很低。相聲表演內容也很不堪,經常是胡說八道,生理的、倫理的,爸爸兒子、肚臍以下三寸的地方,就在這兒來回轉悠。就是靠這個嘩眾,吸引人,實際上是下層人民宣泄壓抑的一個場所,

原來在相聲場子演出的時候,沒有女觀眾。有一位老太太去看相聲,他們裏麵有一位相聲演員就把老太太勸走了,上別處去吧,老太太說我想聽相聲,您別聽這個,我們這兒不說人話,老太太說,你們不許說人話嗎?


舊時代戲園子的情景


說黃的,說葷的,說帶性刺激的東西,不光是相聲演員,連四大名旦在演出時也穿得很暴露,胳膊抹上白粉,一個很有名的京劇演員,上台的時候從嘴裏拿出兩個假牙來,用這個找噱頭,演員穿旗袍,燙頭發,露大腿,叫作色藝雙全,不光要有藝術,還要有聲色。那時候開始有女演員、女藝人出現,在這以前還都是男藝人多。所有的藝術樣式都這樣,曲藝也是這樣。藝術競爭很激烈,大家口袋裏拿不出錢,今天掙了活兒,明天不知情況怎麽樣,藝術肯定往下來。相聲演員就不光演相聲了,去演幕表戲了,像現在的小品。什麽叫幕表戲,就是我給你一個提綱,今天你們倆演戲,你們倆是夫妻關係,在台上你一定要把他弄死,什麽詞,什麽情節我不管,這兩個人去商量,商量還有什麽台詞,全靠即興發揮,就像現在的消費文化一樣。那時的相聲是什麽狀態呢?就是低級下流的段子非常多,黃色的段子大概不下100段,規矩人不許聽相聲,誰家孩子去,回家就挨一頓打,聽相聲是學壞的開始。

侯寶林走紅以後穿西裝

侯寶林先生讓相聲從下三濫的狀態,回到一個正常的狀態。

侯寶林是在天津走紅的。在1940年以前可以說是默默無聞,幾乎到了走投無路,1940年以前,侯寶林去過沈陽,到那兒也被冷落,回到北京依然被冷落,然後就跟郭啟儒搭伴兒,1940年兩人就到天津,到天津當天就叫響了。演出到最好程度是,相聲隻能唱到倒二,不能壓軸,不是最後一個,是倒數第二個。他演到了大軸的地位,就是最後截底,從他那兒開始,相聲可以在最後一個。我們現在的欣賞習慣也是,最後一個是最好的。那叫大軸。然後他的包銀就上來了,薪俸、工資就拿到大軸的錢,他認為拿到大軸的包銀,不僅生活提高了,也給相聲露了臉。到了1943、1944年就拿到大軸了。他在天津紅到什麽程度?他白天和晚上要有兩家劇場,晚上還要跑五家電台說相聲。那時候,他已經可以跟那些很有名的藝人同台演出了,唱梅花大鼓的金萬昌、唱京韻大鼓的劉保全,就是他同台的名角。

相聲演員在過去都剃光頭,穿大褂,走在街上穿的都是布衣,侯寶林紅了以後就穿西裝,留分頭,用現在的話就很時尚,同行人看見他就說:喲,侯先生怎麽著。天津人說話,喲,你人了,人了就是你出人頭地的意思。侯寶林先生說,我人了怎麽樣,我難道就不應該做人嗎?

1950年,侯寶林參加了相聲改革小組,這個小組有黨的文藝工作者、有著名的語言學家,也有像老舍這樣的平民作家。老舍也給侯寶林他們寫段子,他們的段子也讓老舍去聽。適逢建國初期,相聲藝人的狀態都很灰暗,對前途沒有信心,他們認為相聲這套玩意,騙得了舊社會,騙不了新社會,趕緊趁著年輕力壯去改行。侯寶林認為共產黨不會取消相聲,是相聲不爭氣,所以一定要改,首先改的就是相聲裏麵汙穢的語言、下流的內容。

侯寶林成為“新相聲”的代表,他的《婚姻與迷信》、《買佛龕》、《衣冠害人道》,以新社會新人的視角回看舊的時代,他以善良和溫暖的幽默諷刺舊時代的荒誕。

馬季用相聲打麻雀

到1950年代末和1960年初,馬季開始跟隨侯寶林先生去中南海給毛主席演出。

馬季1956年正式進入中國廣播說唱團,成為一名專業相聲演員。當時的領導確定侯寶林、劉寶瑞、郭啟儒、郭全寶等當馬季的老師。其中侯寶林為責任老師,幾位名師教一個,侯寶林形容當時的馬季是“千頃地,一棵苗”。到中南海給毛主席演的都是些小段子,讓老人家休息,一高興就完。演過《畫像》、《跳大神》、《黑斑病》,一起給毛主席演。開始大家都還緊張,他的秘書說毛主席不需要你們教育,你們就演個好玩,讓老人家開心。演出的時候毛主席就那麽細細地聽,聽完以後,站起來,跟侯寶林和馬季一一握手。

毛主席說了一句令馬季永生難忘的話:“還是下去好。”

馬季去世,大家認為馬季是新相聲的代表人物,但是歌頌不是他發明的。

馬季原來是新華書店的售貨員,1956年參加全國會演的時候,就被侯寶林和當時的團長白鳳先生看中,然後調過來。馬季他過去很喜歡相聲,泡相場,對相聲很熟悉,雖然他沒有向侯寶林他們老一輩拜過師,他沒有科班的訓練,而且那時候也不可能教你傳統的東西,而他自己又是共產黨員,時代又這麽召喚他,我想馬季寫新相聲,寫歌頌相聲,是曆史的必然,也是他性格的必然,馬季在這個期間寫了一些歌頌相聲,《登山英雄讚》、《登山小八路》、《找舅舅》。至於那些相聲現在還有沒有美學價值,那是見仁見智。

歌頌相聲為什麽會起來,一是大家從感情上說覺得舊的不好,新的好,特別是藝人,他們都感激新社會,他一定要歌頌,按他們的話就是時代的要求。相聲演員和別的藝術領域的藝術家一起,緊跟時代潮流,比如打麻雀。1958年的時候,毛澤東號召除“四害”,麻雀是“四害”之一,那時候我在北大念書,我們每個人都拿一個洗臉盆出來,就在院兒裏敲,麻雀不敢落,好多麻雀心髒破裂掉下來。1958年以後的新相聲和其他所有的文藝樣式一樣,助長了社會的浮誇風。

相聲的傳統功能----—諷刺被消解,諷刺遇到了困難。1958年大躍進的時候,大家認為共產主義就要到了,每個人都在檢討自己的保守思想,晚自習的時候,食堂的人把門推開,送冰激淩,白吃,食堂吃飯的時候,花生米隨便吃不要錢,新華書店無人售書,不幾天書就都被偷光了。

歌頌相聲就是這時候出現的,歌頌相聲的第一人是東北一個藝名叫作小立本的演員,他寫了一個叫作《社會主義好》的段子,這個段子幾乎沒有什麽故事和情節,完全運用快板的語言,開始說什麽機什麽機,這個機那個機,這些機都是生產用的,最後為了抖包袱,就是蘇聯花布布拉吉,大家也笑,笑那種快捷的節奏和輕鬆的感情。還有《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好,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相聲已經完全沒有藝術可言了。相聲用來歌頌沒有錯,擴大相聲反映生活的功能,但是問題是怎麽樣歌頌,這個歌頌的背景是什麽,相聲後來的歌頌變成了假大空,變成了說假話說大話說空話,變成了對現實的粉飾。

從1961到1966年,相聲在這段時間的發展還比較正常,但到“文革”就整個斷掉了。江青不喜歡相聲,認為是耍貧嘴,但是這期間也有相聲,比如馬季的《友誼頌》,還是能聽到。

不光是相聲有歌頌,所有的藝術都在歌頌,郭沫若帶頭歌頌,《十三陵暢想曲》那就是歌頌共產主義快到了。老舍先生留下來的《茶館》,是建國10周年的作品,但是老舍先生的《茶館》為什麽流傳至今,因為它真實,不管歌頌還是諷刺,隻要真實,就不會失去藝術的品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無忌哥哥 回複 悄悄話 個人感覺,相聲的興衰似乎有點特定時代性,因為相聲是以諷刺為主的藝術形式,所以題材有比較難選。侯先生的新相聲在那個時代可以用諷刺舊社會的弊端來褒揚新社會,即符合時代需要又發揚了相聲的特點,可以說適逢其會。文革以後相聲一度火爆也有時代的機遇,那時候俺特喜歡聽相聲。現在呢?咋諷刺時弊?不是有話說“說實話領導不高興;說假話群眾不高興;說黃話大家都高興”嘛,所以隻好往俗裏整了。
dogslayer 回複 悄悄話 照片裏馬季真小啊.
soccer2010 回複 悄悄話 洞察了當時的社會。
soccer2010 回複 悄悄話 bowne 說地太對“社會這麽浮燥, 誰會靜下心來做藝術”。相聲的關鍵是本子+即興發揮,再是表演者的素質。還記得1989年的春晚薑昆的“把天安門變成自由市場”的段子,後來天安門真變成自由市場。那個段子是好本子,
bowne 回複 悄悄話 我說他會毀了相聲, 可能過分了一點. 不過, 我一直人為相聲是一種諷刺藝術, 不是為那別人開心而開心. 美國的單口相聲, 我喜歡的都是諷刺時弊的, steve colbert is one of my favorites, 他有時也很過分, 比如要用"GUT FEELINGS"說事, 請醫務人員在節目中用大腸鏡並直播,是挺惡心,但他的最終目的是諷刺政客.相反,郭德剛諷刺一個女孩子醜, 極盡所能, 卻是為了諷刺而諷刺.當然, 也有RUSSEL PETERS, 也是比較損, 但還是覺得沒有郭德剛損.另外, 他的很多段子, 個人覺得, 不用充於謙的爸爸也會很搞笑, 和必哪?於謙的爸爸不知道怎麽想
老楊 回複 悄悄話 北大薛之前,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吳曉鈴教授,他對民間藝術情有獨鍾,和藝人們關係也好。
曾良桑的老濕 回複 悄悄話
說得也是大實話。相聲的這個圈子裏,歌頌的太多。春節晚會的相聲在這幾年尤甚。立意也好,落腳點也好,都為了歌頌。包袱抖出來也都是讓人皮笑肉不笑。
本人還是很喜歡郭德綱的相聲,並且認為他不會毀了相聲。相聲這門藝術從來沒有被定義成‘高雅的藝術’。相聲也不是用來教育人的,就像滑稽劇或者美國的單口喜劇,不用有任何教育意義,隻要導向不是錯誤的,同時能夠讓人發笑,緩解壓力,這個藝術也就發揮了自己的作用。若說相聲低俗,沒有人會否認,但是也沒有人需要去否認。高雅的藝術有人負責,低俗的藝術也有人負責。這個低俗並不是像馬三立,侯寶林老先生之前的那個階段,而是一種和陽春白雪相反的藝術形式。
bowne 回複 悄悄話 郭德剛大概忘了, 你輕賤別人的同時, 也輕賤了你自己, 也輕賤了相聲. 沒說你做的不對, 隻是告訴你事實. 人類的悲哀, 就是當貶低別人的時候, 會有快樂感, 即使這些被貶低的人是虛構的. 你沒有觸犯具體的人, 所以你可以繼續說下去 by all means.
bowne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 謝謝. 我從小就是相聲迷, 那時候都聽收音機, 聽得如癡如醉, 也學繞口令, 凡是相聲裏有的,我都會, "啞巴,喇嘛"我說得和演員沒什麽區別. 可惜, 沒能成為相聲演員. 藝術大師的的相聲都很"幹淨", 沒有占便宜的髒話. 郭德剛的相聲很好聽, 但是髒話太多, 而且太損. 這和他的成長曆程有關, 見了太多的人間世俗冷暖, 難免心理有點陰暗. 不過說實在的, 別看他現在火, 他會把相聲毀掉的. 他的基本工非常好, 但侍才傲物, 不會有好結果的. 他之所以火, 是因為相聲界太沒人了. 代表的薑, 實在沒什麽基本工, 唱也不行, 說也沒什麽包袱, 當初要不是李文華, 他也紅不起來, 後來和戴誌成, 就差多了. 不過也難怪, 社會這麽浮燥, 誰會靜下心來做藝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