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Winter的博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這樣一個故事:這麽一小批軍人, 他們既年輕又沒有作戰經 驗。相對於他們麵前的高山和多於幾倍的已經具有在中國和東南亞豐富作經驗日軍是那麽微小。他們, 首先與盟軍一起征服了敵人,然後犧牲於疾病和孤獨.
正文

死亡山穀裏的洗禮-重走科科達 (10)

(2007-09-03 20:40:26) 下一個

第三天行 程:從 IORIBAIWA NEW NAURO VILLAGE ( 海拔 850 -600 -1320 )

從 IORIBAIW 向北開始第三天的行程,我們今天需要先下 600 米海拔高度,然後攀登到 1320 米海拔高度,再下到 1000 米的海拔高度。部分將是幾乎 90 度地向上爬。途中還需要經過 10 米寬的 OFI 河流。

9 月 12 日 ,IORIBAIWA 的北邊山坡 , 澳軍在叢林深處隱藏,埋伏等待敵人進入其包圍圈。 此時有生力量組成的 304 人的 21 營 ,已經開始與 1750 名 敵人決戰。第三 營 的 408 人與 2/6 營 獨立支隊的 24 人配合,堅持不懈地在雙方山脈巡邏。日本人用迫擊炮和 JUKI 機關槍展開了集中掃射澳洲的陣地,然後用山地炮轟炸。
        



    

                         

日本人雖然從 IORIBAIWA 撤兵,但戰鬥依然激烈 .

2/26 營 的 B ILL GRAYDEN 回憶他在 IORIBAIWA 的經曆寫到:

C 營定位在一個狹長的山脊,約 9 米寬,兩邊陡峭。我們都趕緊時間挖戰壕,沒有工具,大部份人的進展不大。上士貝利威廉姆斯和我隻是成功地開挖了 6 英寸深,幾英尺長 , 一尺寬的戰壕。

上午時候,日本加緊炮擊低位的山脊,不久後開始讓受傷的俘虜緩慢地穿越過我們的地盤向著山頂總部走去。 CHARLIE LINTOTT 是其中之一,他的背部有許多彈片的洞穴,約 3 英寸的傷口。 他被迫走過我們隱藏的戰壕附近 , 日本人 朝 我們方向掃射。

日本人大概就離我們 900 米左右遠,任何一個身影走出山脊都會變成射靶。從我們所處的位置 ,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人開槍的閃光,因為我們在高處,任何朝我們方向開的開槍,彈頭穿越山脊排放到空氣中,彈殼在我們上方 4-5 米的樹頂 爆發。


                     

上士貝利威廉姆斯和 我躺在我們挖的不太深的戰壕裏 , 每個爆炸我們的鋼鐵頭盔都被爆炸發生的衝力吹向前 . 離我們 7 米的右邊 , 兩名士兵 JONNY BAKE 和 ROBERT HARRY WHITFIELDL 二人在同一個戰壕,一枚炮彈的彈片深深的擊中 HARRY 的前額 . 他馬上犧牲了 , 他的身體不由自主無重心地到在了一邊。

因為同戰壕的 HARRY 犧牲了, JOHNNY 不想留在戰壕中,他找到離我們幾米的地方一顆大樹後麵掩護。而 CHARLIE 也跟隨到那顆樹的後麵。但馬上又有一顆炸彈在我們頭頂的樹上爆炸, CHARLIE 被其彈片擊中,背部有兩道很深的傷口。

稍後炮擊出現停頓,我離開了我與貝利威廉姆斯 壓鬱的戰壕,過去幫助 CHARLIE 撫敷傷口。現在我們有三人在這樹後麵了,環顧樹旁 , 我突然看見機槍向我們噴出火焰,瞬間我猶如翻進了一個大海裏的波浪, 衣服濺上了 JOHNNY 和 CHALLIE 的血肉, 我被吹到山旁斜坡往日本人的方向滾下 .

當我恢複知覺,爬回到我所處的山脊,我的 “ 陣亡 ” 報告已經送到總部,同我戰壕的貝利威廉姆斯 已經認真嚴格按照軍隊規定的程序,拆除和銷毀我曾攜帶的部分武器。
                           

漫長寬闊的 IORIBAIW 山脈見證了這裏的殘酷, 澳大利亞軍隊的先頭部隊最清楚地這裏有充滿多少木頭十字架孤獨的墳墓。

澳洲軍團在 9 月份還不斷在 IORIBAIWA 斷山穀之間巡邏,但在 9 月 27 日發現日本人撤離了戰線,是否日本人因為澳洲的增援部隊抵達和砲兵火力頑強抵抗下而撤退?抑或是他們違抗了自己的高級指揮官命令?是否日本人已經達到他們的目的而撤退 ?毫無疑問,日本軍人不會自行撤退,撤退這個詞根本在他們的詞裏。就是下命令,也不是說 “ 撤退 ” 而是 “ 向後方前進 ” 。而他們的目的是 9 月份占領莫士比港,因為那是最重要的南太平洋戰略通道。

那是什麽原因呢?

一個原因是澳大利亞成功地拖延作戰行動,部分原因是因為山太崎嶇, 也有因為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飛機攻擊 , 當時他們是最有效的作戰 工具 , 在 WAIROPI 以及科科達以北的河流,空襲日軍的 橋樑,徹斷了他們給科科達前線的供給,而日本在索羅門群島的失守於美國, 日本的海軍力量被 徹底鎖住了,所有這些原因結合在一起 , 日本人不得不推遲占領莫士比港的計劃 .

軍事史學家說 , 日本人在這場戰爭中到達了極限 , 許多侵略勢力 , 最終達到這一點 ( 例如 , 拿破崙和希特勒在俄羅斯 ) 他們超出了他們的後勤支援範圍,前沿兵力快要餓死和瀕於崩潰 .

據士兵 GEOFF READING 記錄:日本人非常饑餓, 扒尋掉到泥土了的米粒吃 ,屍體解剖發現他們吃了本地人認為是有毒植物,吃深林中的樹皮,他們喝水溝裏沒有經過過濾的水,那裏的水都被死亡的屍體汙染了,造成痢疾,他們因疲憊饑餓病症而死亡。 
                                                   

當時盟軍的飛機轟炸日本的供給非常奏效。

曆史照片:盟軍的飛機
                                            

日本人實在沒有條件從 IORIBAIWA 進一步南下到莫士比港,澳洲的抵抗將日本人的時間拖住了,在這科科達戰役,時間就是生命,每多化一天在這科科達,疾病傷亡的成本就增加許多,是非常慘痛的,日本人蜂擁到 IORIBAIWA 的戰爭就這樣被終結了。
                           

從 IORIBAIWA 往北走,開始攀登海拔 1320 的 MAGULI 山脈之前,我們需要經過 10 米寬水大約 30-50 公分深的 OFI 小溪。

許多沿著科科達小道的地方被澳大利亞人選定為伏擊地點 , 他們曾試用不同的方法襲擊日軍。 OFI 溪是其中之一 . 知道日本的供應形勢是嚴峻,有一次澳洲人在撤退時 , 將罐頭扔入小溪為誘餌 , 敵人由於絕望收集回任何類型丟棄的食物 . 日本人經過此地,趟入水中打撈潛在財富 . 先是一個人,兩個人,甚至一 窩蜂生怕搶不到食物,他們甚至聽不到聲響放棄了任何警惕,這時候的澳洲人埋伏在 80 米高的南岸等待機會開火,造成敵人的極大破壞。

                            

沿著科科達 OFI 小溪北行以及 MAGULI 山脈南邊之間,有著數不清的 " 假脊 " ,當你將目光盯著眼前的山脈,到了其頂部以為是山頂,另外的更高的又出現在你眼前,而剛剛完成的僅僅是一個附屬山頂。幾乎可以讓人都發瘋了。這真讓我們領教透了什麽是 “ 山外有山 ” , “ 一山還比一山高 ” !每個問題涉及山高或距離的答案往往是令人失望的,不管我們走得有多快有多遠,似乎永遠抵達不了 NAURO ,有時我們甚至我們開始認真考慮我們是否走在一個幻影中 , 而不是在山上 .
   


STATION 88

離 OFI 小 溪北邊 大約 40 分鍾步行有一個麵積相當的平整土地,覆蓋在 KUNAI 青草裏,它遠遠大於其它所經過的休息區,這個戰時稱為 STATION 88 的地方是當年直升機停機坪。

                                        

當初日本人在 1942 年 7 月從巴布亞新幾內亞登陸,是沿著科科達小道,從北到南進攻澳洲的防守,打到 IORIBAIWA( 這時以經離首都莫士比港 40 多公裏了 ) ,最後由於後援不足而撤兵了。而此前澳洲軍隊從 7 月到 9 月都是在防守和南撤的地位。現在讓我們跟尋這科科達往北, 繼續經曆這斷 “ 死亡山穀裏的屠殺 ” 。。。。。
                                            

由於其數量犧牲而明顯減少 , 2/14 和 2/16 營 , 早在 9 月 10 日被合並成一個複合單位 ., 他們開始爬 到 NAURO 以上的地方 , 找到了一個不錯的防守地方 , 為夜間安營紮寨 .

9 月 11 日上午 7 時許, JACK SHIMMIN 占領著前沿的戰壕,看見 一名日本士兵舉起步槍沿著小道超過他的肩膀, JACK 別無選擇 , 開槍殺了敵人,日本人的行動非同尋常,澳洲軍隊隻能斷定這是一項自殺行動旨在引火以確定澳洲人的其位置。上午 8 時起 , 日軍從兩邊發起攻擊 ,3 名澳大利亞人死亡 , 多人受傷。

                             

NAURO 嶺眺望 BROWN 河流域,比起我們曾經走過的 UA-ULE 河,這裏更龐大 , 更宏偉,它的圭穀像個深不可測的無底洞,或者說像雕塑出來的少女的胸脯 - 美得讓人嫉妒。一個綠色的主題,這種綠色是碧綠的綠,看上去簡直像一道綠色的彩虹。

我們第三天晚上紮營在 NAURO 山莊。
                        


(未完待 續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