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我們應該如何提倡素食?

(2010-09-02 05:40:14) 下一個
我們應該如何提倡素食?
素食是否應該提倡,在當今己不再是一個肯定而不再新鮮的話題。但什麽樣的素食才是真正的有利於健康的素食?我們又應該如何契理契機地提倡素食?素食與慈悲心的培養等等。前段時間媒體紛紛報道的“信奉素食老師勸小學生戒葷 讓賣肉家長改賣豆腐”這則新聞為切入點,邀請專家學者就以上問題發表觀點,內容如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站特約評論員何建明教授:素食與贗食提到素食



很想念在台灣自由飲食的日子。多年前,我受邀到政治大學做學術交流,在台灣呆了兩個月,可以經常享受素食的美味。

記得政治大學門口一條街,有好幾家價廉物美的素食店,而且都是自助的,非常方便。因此,天天都可以吃素食,可以吃到各種素食。後來每次去台灣,都是參加學術會議之類,由接待機構招待,主人熱情,都是很精致的素食,反而想念那價廉物美的普通素食。象台灣這種隨處可見的素食店,在大陸和香港、澳門都很難找,這是台灣人的福氣,相信與台灣佛教的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與繁榮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說是佛、菩薩們護佑了台灣人。在大陸,數十年來的科學主義教育,加上佛教的不發達,素食也很不發達,像在北京這樣的城市,要想吃素食,就得有些奢侈的想法,因為素食店隻有很少的幾有,而且一家比一家豪華,一家比一家貴,吃一次素食,比上一次普通的葷菜館要貴許多。這不是我輩工薪族所能奢望的。隻有來了佛門的大法師,偶爾才去一次。大陸地區素食的不發達,彰顯出與佛、菩薩的因緣還不深厚,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有人會說,既然有高檔的素食店,怎麽還說素食不發達呢?這是因為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素食不素,加工太多,吃起來味同嚼臘,離大自然造物的本來風味太遠,讓人感受不到那是在吃素食,而是在吃贗食。


“贗食”這個名稱,是我杜撰的。贗就是假、偽裝、仿冒的意思。說現在的一些素食是贗食,是因為,首先,它不是真正的素食,而是經過許多複雜加工的假素食,感受不到素食的自然風味;其次,它很像葷食,什麽牛肉、火腿、雞、鴨、魚、海鮮,甚至鮑魚、魚翅和烏龜王八蛋,等等,幾乎葷食有什麽,它就有什麽,應有盡有,可又不是真正的葷食,都是仿冒的。

贗食是一種文化,一種仿製文化,經常讓人叫絕。但是,我覺得,贗食不能等同於素食,素食不能變成贗食。

太虛大師在民初主編出版的《覺社叢書》上曾發表了《佛教不食肉之真理》一文,其中根據佛教本來的經典與現代科學,談到佛教之所以提倡素食的主要原因,一是,動物物汙穢,含毒質多,不符合科學之衛生;二是,肉食是殘殺動物而來,人亦動物,食肉易生殘忍之心;三是,護生之德不隻護衛己生,亦當護衛其他動物之生,不食肉能減損獸性而增進仁愛之人格。在此,我們不妨來進一步分析一下佛教提倡素食的特點。

首先,素食是健康無害的食品,有益於人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長。這也就是說,素食應當是單純的自然食品,經過簡單的烹飪,不含毒素,風味天然。可是,我們經常所看到和吃到的所謂素食,大都是經過複雜加工了的,尤其是所謂牛肉、火腿、雞、鴨、魚、海鮮,甚至鮑魚、魚翅和烏龜王八蛋等等之類的素食品,那更是經過好多次的反複深細加工,加進了各種防腐劑、添加劑、色素、凝固劑等等有毒性的工業材料的。而且,誰都知道,蔬菜瓜果豆類等自然食物,營養在於它們的天然性,多次深加工,不僅使其營養喪失,反而增加許多的毒素。因此,經過深加工的素食,其實是有毒的素食,而不是真正的素食,是名符其實的贗食。

其次,素食是環保素樸的食品,有益於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素食的主要原料是蔬菜瓜果之類的可再生、可推廣、適應性強的植物,不僅不會影響自然生態,反而有益於自然生態的改善,具有鮮明的環保特點。它的環保特點還表現為,隻是經過必要的簡單加工的素食,消耗的非再生能源非常少,而且人體消化後的排泄物最容易被空氣和水份所分解,並被土壤所吸收。相比較而言,經過複雜加工的所謂素食,在加工中消耗大量的非再生能源。每一次深加工,都是一次能源消耗。這是非常不環保的。因此,不應將多次加工的非葷食品稱之為素食,而應稱之為贗食。

第三,素食培植慈悲心的食品,有益於人類愛心的成長和個體人格的提升。提倡素食的《大乘楞伽經》雲:“飲食生放逸,放逸生邪覺,從覺生於貪,是故不應食。邪覺生貪故,心為貪所醉,心醉長愛欲,生死不解脫。”太虛大師等古往今來的許多佛門高僧大德和素食主義者們都指出,素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培植了人們的慈悲之心。佛教並不是一概地反對葷食,但是隻能吃淨物,而不能吃不淨物,即不能吃自己所求、所教或所殺之動物肉。《大乘楞伽經》雲:“不想、不教、(不)求,此三種名淨。”該經還;“未來世眾生,於肉愚癡說:言此淨無罪,佛聽我等食。淨食尚如藥,猶如子肉想,是故修行者,知量而行乞。”這也就是說,食淨肉,如同吃藥,並非完全無害,隻是在不得已之情況下而食之。而且,即使是淨肉,也不能多食,因為食淨肉,仍如同食己肉。因此,真正的素食,最低限度是應當避免使人產生食肉之心的。可是,所謂牛肉、火腿、雞、鴨、魚、海鮮,甚至鮑魚、魚翅和烏龜王八蛋等等之類的素食品,原來隻是接引沉淪之中眾生的一種方便,引導他們從食肉逐漸過度到食素,現在卻成為素食中較普遍、甚至是較高檔的重要標誌。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常食仿製得越來越像模像樣的所謂牛肉、火腿、雞、鴨、魚、海鮮,甚至鮑魚、魚翅和烏龜王八蛋等等之類,不僅不能消除食肉之心,恐怕會增長、甚至加強了吃肉之心。尤其是對那些有錢有權有地位的人來說,他們最應當培植慈悲之心,可是他們最經常去較高檔的素食館就餐,這樣不僅不能培植他們的慈悲之心,反而使他們將食肉看得理所當然。君不聞常有人說:“誰說出家人不想吃肉,隻是他們不敢吃而已。”因此,仿製動物肉食之類食品,不能稱為真正的素食,而可稱之為贗食。

因此,我們對於現在流行的素食,應當有必要的重新認識與區別。真正的素食,應當是健康的、環保的和培植慈悲之心的。而那些仿效肉食的非葷食品,其實隻是贗食,而非素食。贗食當然可以存在,但它不能代替素食。素食店應當經營素食,而不是贗食。

飲食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色和文明程度。從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角度來講,素食的推廣與大眾化,是現代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表征。從佛教文化的發展角度來講,素食群體的擴大,是佛教文明發達的標誌,反之亦然。而從現在越來越多的大陸人患有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等等“富貴病”的現實狀況來講,發展健康、環保的素食文化和素食產業,無疑是全體中國人的福音。這不僅需要人們正確認識素食文化,或許還需要佛教文化的偉大複興。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站特約評論員徐文明教授:素食與慈悲



世間眾生,無不輪轉於生死苦海之中,不得出離,實足悲憫。眾生的痛苦,除了飽受無常生死之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條,即必須相互殘害才能生存,即所謂食物鏈。身為生命而又殺生,無論是殺生還是被殺,都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

如何避免或者減少讓生命無端被殺,促進生命之間的和諧共生,佛教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答案。作為眾生中的“高級動物”,人類有可能也有責任慈悲為懷,在減少殺業方麵做出表率,素食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也許有人會說,植物也是生命,素食同樣是殺生,但植物的生命形式和動物有明顯的差別,其感受苦樂的能力可能會弱於動物,而其再生能力則遠遠強於動物,韭菜被割了,還會長出來,動物被割了頭,再也不會長出來了。另外,我們也不能走極端,不能為了倡導愛心而絕食,絕食自殺同樣是殺生。

肉食的理由也有很多,關鍵是兩條,一是為了健康,有很多營養學家說人體中必須有動物蛋白才能健康,這些營養隻能來自於動物;

二是為了口味,因為肉食好吃,吃肉是生活富足的表現。素食健康還是肉食健康,這個問題討論了多年,各說各的理,恐怕永遠不會有真正的答案,這幾乎是一個宗教問題,不會有科學的解釋。素食者肯定會說素食健康,有許多許多的理由和案例,肉食者也會說食肉健康,也會有同樣多的理由和案例。是否健康,每個人自己心裏清楚,也是自己的選擇,沒有必要多討論。

然而,健康是需要成本的,是要付出代價的,不僅自己要付出,環境和其他生命同樣需要付出。從健康成本的角度來講,幾乎不存在爭議,素食肯定低於肉食。

不必說素食的價格一般低於肉食,也不必強調五六斤植物才能長出一斤肉,肉食成本之高,除了高在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方麵外,更重要的是其所造成的殺業。食物有價,生命無價,有的人一飯千金,千金是小,而由此傷害了多少個生命,這種代價是無法計算的。

現在很多人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成一種“金規則”,即所謂普世倫理,這種普世倫理不僅要普之於人世,還應普及於所有眾生。請問有多少人願意被其他動物當成食物吃掉,除了甘願舍身的菩薩之外,這種人恐怕是找不到的,既然自己不願意被吃掉,為何將“己所不欲”強施於其他動物呢?
其實大多數肉食者心裏也很清楚,食肉並不健康,但他們可能不願承認,更重要的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欲望,無法戰勝對所謂美食和口味的追求。美味其實是健康殺手,老子早就說過,“五味令人口爽”,美食往往都是垃圾食品,都是嚴重破壞健康的食品,為口味害腸胃,為了一時的所謂口感而犧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孰輕孰重,是否劃算,這不是很簡單的問題嗎?

肉食對自己是慢性自殺(也有快的時候,如誤食有毒動物),對其他生命則是殺生,自殺殺他,自害害他,其危害性還需要再說嗎?

人是高級動物,高級在什麽地方,不是高級在吃高價食品,住高級賓館,穿高檔服裝(毛皮大衣),而是高級在能夠克服和戰勝本能上。老子說,自勝者強,人類才能夠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欲望。譬如說我們無論怎樣教化老虎,讓它產生慈悲心,從吃肉改為食素,都是非常困難的。然而人有這種可能,能夠化性起偽,化食色之性,起文明之偽,人性的尊嚴就體現在對本性的克服方麵。

對一個學佛的人或者說是有佛教信仰的人,就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講上麵的道理了。佛是兩足尊,福慧俱足,福慧從哪裏來,從悲智來,從慧得福,由智開慧。學佛當然也要學悲智,修福慧,食肉自害害他,則不智;自殺殺他,則無悲。不悲不智,乃非佛行,因此佛製戒法,第一便是不殺生,要想做到不殺生,最關鍵的就是不食肉。

學佛而食肉,南轅而北轍;出家而食肉,是造地獄種。從古至今,都有不少為肉食辯護的理由,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講行頭陀行,無分別心,因此不可揀擇,不能挑葷揀素。這一條在當時是成立的,在現在則不成立,因為當時生活條件艱苦,出家人不能自己定居造

飯,為了不造成施主的負擔,實在沒有辦法,化緣遇到肉食也隻好吃掉,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上不存在了,出家人有條件選擇做素食,即使化緣,施主也不會提供肉食,二是當時都是羅漢僧,智慧福報極大,能夠消受,覺悟的人“萬兩黃金亦銷得”,而現在的人不具備這些條件,無緣消受。

現在的出家人食肉,根本不是沒有辦法才偶爾用於療饑瘡,而是貪欲過盛,有意追求“口福”。食肉一則沉溺美味,邪欲熾盛,屬於貪,二則助長嗔恨,慈悲不足,屬於瞋,三則不明利害,愚癡執著,屬於癡。執於一味而犯三毒,三毒熾而煩惱重,身披法衣而心在三界,出家不是自欺欺人嗎?

無論是哪一國哪一派的佛教,都沒有食肉的理由,無悲無智,何以為佛!口說慈悲而身犯殺業,外示智慧而心中愚癡,這樣的佛教沒有說服力。不能以所謂教派、地方為理由來回避這一問題,因為既然號稱佛教,就必須慈悲,慈悲則不能殺生,不殺生就不能食肉。

儒家尚言“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佛教更須講“餓死事小,犯戒事大”,何況不食肉不會餓死人,如果出家人連這點欲望都戰勝不了,又能出什麽家呢?

在家居士要求可以降低一點,但盡可能做到不食肉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念佛千聲,不如少食一眾生肉。口念不如心行,心行不如身體力行。素食沒有必要講太多的理論,再多的理論也不如行動,希望學佛的人,有慈悲心的人,視眾生如己,視眾生如佛,愛之敬之,而不傷之食之。


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本站特約評論員李利安教授:堅持素食原則 不忘契理契機


首先,為了討論的方便,先說明一個基本概念,我這裏所說的素食是指長期堅持不食肉的行為,其外延,上不包括沒有戒除食肉而隻是喜歡素食或者部分時間采取食素的行為,下不排除食用五葷的行為。不過這種概念設定隻是為了我現在討論問題的方便,並不是指我們應該如何提倡素食?

素食的確定概念。事實上,中國的素食概念在不同時期、不同語境下都有不同,都可以進行有深度的討論。不過我這裏隻是在我的設定的概念下討論。

我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素食符合佛法,應該堅持。因為素食是完全符合佛教輪回的教義以及佛教眾生平等、大慈大悲等的精神,這是佛教區別與其他宗教的最大特征之一,應該堅持,並不斷倡導和有效推行。

第二,素食的意義應該區別看待。在漢傳佛教範疇之內,從宏觀的角度來講,素食是有利於學佛也有利於身心健康的。在這方麵有大量的理論論證和實踐例證可以支撐,不必再詳細說明。但在漢傳佛教之外,對素食在學佛和身心健康方麵的意義的認定可能就完全相反。即使在漢傳佛教之內,在不同的因緣下,素食在學佛和身心健康方麵的意義也應該不同審定。

第三,素食的要求應該和緩。因為我們應該承認素食並非佛製戒律,曆史上曾經被視為正統的早期佛教戒律並沒有明確的素食要求,所以,在對待素食的問題上,不應該像對待其他戒律那樣絕對和死板,而更應該大力提倡其他的一些佛教戒律和合乎現代社會論理、能切中時弊的佛教行為規範。

第四,沒有堅持素食的佛教也是佛教,也能通向解脫。因為不論是早期佛教還是現在的南傳佛教、藏傳佛教、日本佛教都沒有素食的要求,在世界佛教各大體係之中也隻有漢傳佛教有素食的要求,其他佛教部係依然是佛教,而且也多有成就解脫者。

第五,在修行佛法的意義上,素食不僅僅是不吃眾生肉,最重要的是要培養慈悲之心。沒有慈悲心的素食者是消極的素食者,隻素食而不知愛護幫助他人甚至自私狹隘的修行者還不如那些既有慈悲心又有智慧但沒有堅持素食的修行者。

第六,不能把素食作為修學佛法的絕對前提。素食應該體現佛教圓融會通的精神,若作為修學佛法的絕對前提,會使許多可能的學佛者望而卻步,失去了進一步接觸佛法的機會,也會使許多難以執行素食的初學佛者感到恐慌和不自在。

第七,在素食的實踐中,應該堅持應機方便的原則,不能把素食的做法在任何修行階段的人和任何環境下的人強行要求,而應該變成一種既自覺自願、也合乎時宜的生活方式。特別是對於初學佛者、或者學習佛法但慈悲心與慈悲行還沒有生起或產生感召力的人,以及在家庭中其他人都不能堅持素食或者公共飲食場合等,素食不僅僅是自願堅持的問題,還應該考慮合乎時宜的問題。

第八,素食在環保上的價值一直存在爭論,我認為其症結在於對素食的具體內涵和外延以及素食執行過程的不同環境沒有統一的認識,導致爭論不可能取得共識。宏觀上來講,素食在自然環保方麵的價值是有限的,而在“自身環保”方麵的價值是非常明顯的,因為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和周圍大量事例可以說明,一般來是說(不排除個別)素食是一種比肉食更加健康的飲食方法。

第九,可以向孩子們倡導素食,因為從孩子開始就采用素食有利於培養他們的慈悲心和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習慣,有利於孩子們更加健康地成長。但不宜向孩子們強製推行素食。所謂不能強製,一是因為有些孩子或者有些孩子在某些特殊背景下不宜素食,二是因為素食作為一種宗教信仰行為向孩子們推行也違背了不向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傳播宗教的法規。

第十,素食是漢傳佛教的優良傳統,不是糟粕,應該在提升內涵、應機方便、注重實效等原則下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文學博士嘉木揚·凱朝教授:食素是否有助於培養慈悲心,有利於學佛?

素食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我們應該知道為什麽要吃素食的動機。佛教主要還是以修心為主,修行者的心態非常重要。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修行者吃飯時,應該想到,不隻是為了自己本人吃飽肚子,而更應該想到肚子裏還有幾千個生靈需要生存,所以,修行者為了普度一切眾生,應該適當地進食。經中說:“應知飲食如醫藥,無貪嗔癡而近習,非為驕故非慢故,非壯唯為住其身,應當思念繞益施主及身中蟲,現以財攝,於當來世,當於法攝。”宗喀巴大師把吃飯喝水都看作是藥來比喻,來體現出大慈大悲的菩提心。《金剛經》中雲:“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中略,不應以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身相得見如來,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菩提道次第心傳錄》中雲:“死亡降臨時,錢財、親朋好友、嬌豔麗色等今世的一切權勢財富都對死者幫不了任何忙,同時,與自己與生俱來的軀體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唯一能起到幫助作用的隻有佛法。”所以說,過去蒙藏地區佛教徒去世之後,把屍體施舍給動物的習慣,來回報眾生之恩的宗教意識。

如清:素味平生眾生歡喜

在人類眼裏,虎豹豺狼很可怕;在動物植物眼裏,人類更可怕。肉食的虎豹豺狼,殘吃素食動物。我們人類,除了真正修行的素食者,其他人總是尋找各種借口,不但同類之間互相傷害殺害,而且傷害殺害各種動物植物。自認為高等動物的人類,反而比動物植物更加低等;自以為高度靈性的人類,反而比動物植物更加低能。

對於吃肉與吃素,哪種更有營養價值,暫且存而不論,我隻談談吃肉造成的因果惡報。殺生成癮吃肉成癖的人,必然有貪腥的欲望。生命臨終時,靈性必然會負載貪腥的意念脫離身體,然後投胎肉食動物類,遭受被人類或被動物同類傷害殺害的因果惡報。被殺害動物的靈性,則會負載複仇的意念脫離身體,然後投胎人類,不是傷害殺害同類的人類,就是傷害殺害動植物類,繼續結因果惡報的仇緣。

雖然一切眾生的真正存在,不是有生有死的身體,而是不生不滅的靈性;但是,不論人類、還是動物植物類,往往都把身體當作真我,而且認為誰愛護保護我的身體,就是與我為善,我當回報其恩;誰傷害殺害我的身體,就是對我做惡,我必回報其仇。癡迷不悟的芸芸眾生,就是這樣深陷因果惡報的輪回苦海不能自撥。因此,諸佛才把不傷害不殺害一切眾生(人類、動物、植物、鬼神),列在一切戒律的首位。


佛陀在開示十種覺行境界(戒十惡、行十善)時,曾用暗喻告訴我們:“隻有不不傷害不殺害一切眾生的境界,才是歡喜境界!”隻有我們全人類,真正明了諸佛的大慈大悲之心之言之行,而且身體力行,平等看待並且對待一切眾生,人人素味平生,才能不斷消除因果報應的惡緣,從而使宇宙母親的一切兒女皆大歡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