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經典禪語

(2010-10-04 06:59:27) 下一個
【樓主】經典禪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說既是錯。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家妙語

佛家妙語之一: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此語雖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領悟,又非易事。試看古今中外之人,或為名所惑,或為利所動,或為官而奔波,或為愛情而苦惱。把名、利、祿、情,視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卻不知人生最大的財富隻是自身的健康。記得有篇小說寫一個愛財如命的財迷,進了一座黃金山,山內皆是黃金珠寶,大喜若狂。但因貪得無厭,終於陷入黃金山而無法出來,於是黃金山中留下幾根白骨,豈不悲哉?由此可見,健康是最寶貴的,也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如果一個人想通了這一點,那麽什麽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為烏有。

佛家妙語之二: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
嫉妒是人生最容易碰到的事,李斯因嫉妒同學韓非的才能,向秦王進讒言而致韓非死在獄中;龐涓因嫉妒孫臏的學識超過自己,用毒計陷害孫臏,使孫臏致殘。如以佛家妙語悟之,李斯、龐涓都是極可憐的人,他們縱然陰謀得逞於一時,但最後都不得善終。嫉妒是一種病,患嫉妒病的人,一生都不得安寧。他們今天害怕某人超過自己,明天又擔心某人走在他前頭,他終日生活在一種可憐的病態之中;相反,曆史上真正功成名就的人,都以嫉妒為可恥。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他當年識拔後生蘇東坡,有人便對歐陽修說:“蘇東坡才情極富,若公識拔此人,隻怕十年之 後,天下人隻知蘇東坡而不知歐陽修。”但歐陽修一笑了之,依舊提拔蘇東坡。後人更加崇敬歐陽修。蘇東坡脫穎而出後,更是感恩在心,他為歐陽修寫的悼文,名動千古。

佛家妙語之三: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此話最為重要,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些敵人,如流氓、無賴、小人,此等衣冠禽獸之徒可惡之極,但看穿了,也無非是一堆垃圾。人最大的敵人,還是人自己。一個人能戰勝自己,也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了。怕的是自己患了病,茫然不知,處事猶豫不決,或過高地估價自己,由此而自大;或過分地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一旦戰勝自己,也就在思想上有了一個飛躍,人生會打開新的一頁。

佛家妙語之四: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鼓掌,有處世經驗的人大都能等閑視之,屢經風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對於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心視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與大的災難,能不為之所動,能坦然承受之,這就是一種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為樂事,這便是一種極高的境界。既來之,則安之,便是一種超脫,但這種超脫又需多年磨練才能養成。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

僅以上四條佛家妙語,我以為足夠每個人受用終生。歸納起來說,便是擁有健康、拋棄嫉妒、戰勝自己、腳踏實地。這樣做人,便不會有煩惱,不會疾病滋生。人的疾病,既有病理方麵,也有心理方麵的,後者對人的健康更為重要。心理上有了承受逆境的能力,有了病,也能正確對待,坦然處之,變有病為無病。佛家妙語,精誠之言,給我們凡夫俗子多少可貴的啟示呀!


佛心禪語淨靈台

1.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2.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4.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隻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6. 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複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

8. 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名無淨;得無淨時,亦不得作無淨想,是無無淨。(無淨無無淨,即是畢竟淨。)

9.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0. 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
回複 | 引用 作者: 玉樓春曉 發消息 加為好友 等級:1級 發帖時間:2007-06-01 17:02
玉樓春曉
2007-06-01 17:02
【1樓】回複:經典禪語
81. 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名一行三昧。

82. 心性虛空,動靜之源莫二,真如絕慮,緣計之念非殊。

83. 惑見紛馳,窮之則唯一寂,靈源不狀,見之則以千差。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異,慧眼之號斯存,理量雙銷,佛眼之功圓著。

84. 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85. 佛是眾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病(病字頭裏麵一個 差 )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86. 佛是眾生界了事漢,眾生是佛界不了事漢。

87. 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

88.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89. 是人知得世間有為虛妄不實底道理,及至對境遇緣,驀地撞在麵前,不隨他去,否則被伊穿卻鼻孔定也。

90. 佛說: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91. 佛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無盡虛空。

92. 於一毫端現寶王刹,坐微塵裏轉大□□。

93. 道,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後,有什麽難易。

94. 凡夫誌量狹妄,說有難易。離相如虛空,盡契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隻自弄花枝,要識病麽?不是別物,隻是個執難執易。

95. 妄生取舍者,這個病根拔盡。生死海裏浮沉,真是無出頭時。

96. 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97. 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虛豁豁地。事來則隨時拔置,如水之定,如鑒之明,好惡妍醜到來,逃一毫不得,信知無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議。

98. 離妄想顛倒無真如佛性。離貪嗔邪見,無菩提涅盤。

99. 三界之中,以心為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100. 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穀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於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101. 赤肉團上,人人古佛家風。毗盧頂門,處處祖師巴鼻。

102. 不住一切處心即是佛心。

103. 慕道真士,自觀自心,知佛在內,不向外尋。

104. 求趣無上菩提者,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105. 真心是菩薩淨土。

106. 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107. 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108. 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縛。

109. 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110. 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11. 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112. 菩薩心無取舍,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113. 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114. 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115. 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118. 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119. 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120. 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121. 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

123. 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124. 一念離真,皆為妄想。

125. 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 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129. 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來即非,蓋生即無生也。

132. 一切法相本為緣生,緣生之法,當體即空。

133. 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猶如虛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複滅,虛空本不動。

134. 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136. 何謂圓照?前念已滅,後念未生,正恁麽時,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謂照。圓者,非著力,非不著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圓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淨無比,遍體清涼,便是本來麵目。

137. 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於妄見耳。

138. 一切萬法,皆與自己無違無背,直下透脫成一片。

139 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140. 道本無言,因言顯道,若真體道之人,通之於心,明之於本。

141. 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隻守本分,須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麵目。

142. 學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143. 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為微細難湊處。

144. 契證佛祖妙道,最宜上智利根,忘懷體究,不墜機境,直下拔萃超群。

145. 先悟妙心,行無修之修,證無證之證,不用向外馳求,隻自回光便了。

146. 脫虛妄纏縛,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軒豁,次辦長久不退之心。

147. 佛祖妙道,唯在各人根本上,實不出本淨妙明,無為無事心矣。

148. 死生之變亦大矣,衲僧家坐斷報化佛頭,不立纖毫知見,直下透脫。

149.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若達大道體寬,廓然同太虛空。

150. 道本無言,法本無生,以無言言,顯不生法,更無第二頭。


151. 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則萬緣休罷廓同太虛了然無寄。

152.不識本心,求無上佛道,無異煮沙成飯。

153.古德雲:不識佛道,徇世名字,如狗逐塊。

154.古德雲: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155.法界無界,唯是一心,一心現六凡,一心現四聖。

156.佛是無心道人。

157.心遇緣而不動,是則一切法無性。

158.古德雲:一心是萬法之性,萬法是一心之相。

159.諸佛法身,湛然不動猶如虛空,如虛空故,所以遍滿一切,以便滿故,所以空即無量,無量即空。

160.無陰皆空即是平等法身,徹知緣起,便明法由心生。

161.不執著我,不分別法,便能調伏其心,若能調伏其心,便能徹明諸法緣起,洞悉緣起法性空無。

162.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著不然,便是無上菩提大道。

163.若有人有法,則是邪魔外道見解也。

164.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於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165.過去事或善或惡,不複思量,思量則障道矣,未來事不須計較,計較則狂亂矣,現在事在麵前,或順或逆,亦不須著意,著意則擾方寸矣。但一切臨時,隨緣酬酢,自然合道這個道理。

166.佛為增上慢人,說離淫怒癡為解脫耳。若無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癡性,即是解脫。

167.逆我意者,隻消一個忍字。

168.入得世間,出世無餘。

169.於逆順境界中無起滅相,始離得增上慢名字。

170.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171.若以靜處為是鬧處為非,則是壞世間相而求佛相。離生滅而求寂滅。

172.汝若歇得念念馳求心,與釋迦老子不別。

173.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

174.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

175.與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176.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淨,不變不動,無減無增,各各當人日用應緣處。頭頭上明,物物上顯,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蕩蕩無礙,了了空虛。

177.不分彼此隨處隨時,皆是現量,這就是平等獨立,大無畏,本來的麵目。

178.已生無有生,未生亦無生,離已生未生,生時即無生。

179.若人生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見之。

180.受得一分委屈,消得一分業障,開得一分智慧。任人取我頭去,截我飯碗,更不能顧。

181.根深則葉茂,性明則道成。

182.學道別無用心,直須見窮自己本源。

183.若得心中無事,佛至猶是冤家。

184.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

185.隨處不失正念,自然脫體現成。

186.見性門中,唯在一念生信。

187.勇猛眾生成佛在一念,懈怠眾生亙涅盤三祗。

188.勇猛心不已必得果證。

189.實相是無相之相,真心是無心之心,真得是無得之得,真用是無用之用。

190.修行必到行起解絕,方有實益。

191.萬法本閑唯人自鬧。

192.益究無上妙道,窮則益堅,老當益壯。

193.為心無染,妄念不生,我人心滅,畢竟清淨。以清靜故,能生無量知見。

194.竹春生筍,不離於春,即與母齊,等無有異,何以故?為心空故。修頓悟者,亦複如是。為頓除妄念,永絕我人,畢竟空寂,即與佛齊,等無有異。

195.真如妙體,於空無相體中,具足恒沙之用,無事不應。

196.解一即千從,迷一即萬惑,若人守一,萬事畢。是悟道之妙也。

197.森羅即萬象,一法之所印。

198. 於一法中,而生種種見,如此功業,由行為本;若不降心,依文取證,無有是處。

199. 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永寂如空,畢竟清淨,自然解脫。

200. 作在心,秧在身,不須怨訴更尤人,欲得不招無間業,莫謗如來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