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地藏經講義 第四十七卷(2)

(2009-07-17 05:27:15) 下一個
地藏經講義 第四十七卷(2)


  【複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
  都是講我們現在;換句話說,都是教我們自己,不是教別人。
  【善男子、善女人。】
  注意這個“善”字,淨業三福要緊,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佛法從哪裏學起?三福是基礎,如果在這上疏忽,沒有認真希求,你一生都不會有成就。像蓋房子一樣,除非你蓋小茅篷可以,你要蓋高樓大廈決定蓋不成,為什麽?你沒有做地基,三福是地基、是基礎。你基礎建得愈堅固,你樓層蓋得愈高,現在蓋房子蓋幾十層、蓋一百多層,那個地基要建築得多麽堅固。三福是基礎,成佛的基礎。隻有第一條是人天福報的基礎,沒有出六道,六道裏麵的善因善果福報,那你是肯定享受,因為你有這個基礎,可以說你不會墮三惡道,生生世世享受人天福報。如果你第二福也修得很認真、很堅固,你的果報在四聖法界,十法界裏麵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裏麵的佛果,你得這個福報。你再具足大乘菩薩福,你才能超越十法界,享受一真法界的福報。所以這個基礎我們要不認真的修學,佛法裏麵所說殊勝功德利益,我們是得不到,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明了。請看經文,《地藏經科注》卷下第七十麵,第二段經文:
  【複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發不思議心,欲讀欲誦,縱遇明師,教視令熟,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這是教我們修智慧。因為沒有智慧,想修學大乘,不但不能開悟,連經文都記不住。在我們現代大概中年以上的人,學佛都有這個困難;年輕人學佛少數,那真是宿世的善根很深厚,年輕的時候就接觸到。我自己接觸佛法是二十六歲,當時我已經知道太晚了,遇到佛法太遲了,好年齡、好時光的時候沒有緣分,到自己能夠懂事、能夠覺悟,年歲已經大了,讀誦已經相當困難。好在宿世還有一點善根,在世間還沒有被迷惑,遇到這些大乘經典確實非常喜歡,很喜歡研究,很喜歡讀誦,很喜歡能夠深解義趣。“縱遇明師”這一句是很難實現,‘明師’是過來人,有修有證,這是明師,到哪裏去找?世出世間古大德都常說,善知識可遇不可求,能夠遇到宿世的善根因緣,過去生中沒有善根福德因緣,你怎麽會遇到?善根福德薄,遇到了不相信,不肯接受教誨,縱然接受也是陽奉陰違,所以他沒有成就。
  方東美先生一生在台灣教學,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非常熱心教人,幾個人肯聽話?幾個人肯依教奉行?他天天在教、天天在勸,奈何學的人陽奉陰違。雖然如是,教的人並不會灰心,這是大慈大悲。你雖然不聽,隻要你肯來聽,不做沒有關係,給你種善根,知道來生來世,或者是來生後世,再遇到緣的話,你善根種子會起現行。明知道他做不到,隻要他肯來聽的話都教,你聽了聽懂了,現在能做到,這一生得利益;畢竟還是少數。李炳老在台中講經說法三十八年,聽他講經說法的人,我最保守的估計也應當超過五十萬人,真正依教奉行往生淨土應當有五百人,諸位想想五十萬人當中五百人往生,其他的都種善根而已,所以他老人家常講,‘一萬人當中,難得有幾個往生’。問題就是你聽有沒有聽懂?有沒有發心認真去做?必須是能信能解、能願能行,你才能得利益。所以學佛頭一個條件,就是遇到好老師,這是我們一生修學成敗關鍵之所在。
  老師教我們,“教視令熟”,經文裏頭沒有說教念,沒有說教聽,他用‘教視’,這什麽意思?我們要注意到這些文字,這些文字非常重要。‘視’就是觀,觀是屬於慧。佛祖教人用功修行的綱領是教你作觀,教你觀察,教你觀照,觀察是初步,初學的;從觀察提升到觀照,隻要用個觀、用個照,不用心意識,用心意識觀照就沒有;而實在講觀照還是沒有離開心意識,真正講離開心意識,我們初學的人做不到。所以對我們初學人來講,觀察、觀照,依教奉行,把佛在經上講的這些理論方法境界,跟我們事實的生活做對比,在這裏觀察,事實真相跟佛講的相應不相應?從哪裏下手?先觀察因果,你觀察行善是不是得善果?觀察作惡是不是得惡報?先從最初、最明顯的地方去觀察,然後再觀察入微,漸漸契入到微細,你就生智慧,所以他不用聽、不用念。禪宗裏麵從觀照入門,功夫漸漸深是照住,照住就是得定,再往上提升就照見。《心經》裏麵講觀世音菩薩的功夫,‘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昨天跟諸位講的結尾就是‘照見五蘊皆空’,知道我們眼前現實的狀況,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是《般若經》上所說‘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那是照見;這個境界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裏麵還有能所,照見五蘊皆空是能所沒有,那就是一真法界現前。
  所以老師這樣教給我們,我們實在說是邊聽邊忘,“旋得旋忘,動經年月,不能讀誦”。我們還是隨順煩惱、隨順習氣,不能克服自己煩惱習氣,所以在經教裏麵不能開悟,這是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檢討,你才發現自己的過失,才知道自己業障有多重。必須自己肯定自己業障重,然後你消業障的念頭才發得起來,業障不消不行,不消還要搞六道輪回。諸位要知道,一搞輪回,我們這一生所學就忘得幹幹淨淨,怎麽曉得?我們前世曾經學過佛法,這一世在沒有接觸佛法之前,不是忘得幹幹淨淨,有隔陰之迷。來生又得從頭學起,來生有沒有機會遇到明師?很難講,決定不是說你生生世世都那麽巧都能遇到,沒那麽好的事,開經偈上講‘百千萬劫難遭遇’,這話是真的。所以這一生不能成就,一失人身,絕對不是說你來生會遇到,很可能你會隔幾十生、幾百生,乃至於多少劫,才有機緣再遇到;這就是講退轉,這一退時間太長,這是我們一定要了解、要明白。然後才知道機緣希有難逢,遇到之後一定要牢牢的抓住,決定不能放鬆,怎麽樣辛苦也要熬過,也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才是個聰明人,才是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佛說實在講這一類的人很多,學佛裏頭大多數是這樣的人。這些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業障沒消除。消除的方法前麵跟諸位講過,‘歸依供養’,供養是依教修行供養,就消除。消除最有效果、最快速的方法,是一心念佛,身心世界,世法、佛法統統放下,一心念佛,勸人念佛,這個消業障的方法比什麽都快。你能夠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禪定,你能夠得理一心不亂,在教下講大開圓解,一生當中可以做到,業障極重的人也能做到,這就善導講‘遇緣不同’,業障再重的人都能做到。你得念佛三昧,你智慧開了,你能不能弘法利生?不一定,為什麽?要看法緣,你自己雖然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沒有法緣,你去講講得雖然好,人家不聽你的,這時候怎麽辦?多半到極樂世界,就往生。
  所以成就的人,住不住這個世間不是自己事情,跟自己業報已經完全沒有關係,住世間、不住世間都看法緣,有緣多住幾年,沒有緣立刻就往生。成就的人往生決定沒有病苦,決定是自在往生,但是他的示現不見得相同,也有人示現生病,也有人示現很苦,為什麽?覺悟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看到你起警覺性。示現沒有病苦,很自在,令大眾看到生羨慕心,菩薩做種種示現,沒有一定。示現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看眾生的緣,應該做哪一種示現,他就做哪一種示現,所謂是隨類化身,隨機說法,他哪有一定?但是有個原則,無論哪一種示現,決定利益眾生,決定有人看到、有人聽到會醒悟過來。
  所以消業障重要,通常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消業障是讀經,讀得相應消業障,念佛念得相應消業障;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消業障。決定不要有一念利益自己,諸位要知道,利益自己是造業,是增長你的業障。許許多多同修業障消不了,縱然做善事行善,做慈善家幫助別人,他有自己,所以他業障消不了,他要受些果報。我們今天很幸運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決定沒有自己,一切都是為眾生、為社會,為佛法好形象,為佛法久住世間,我們能夠常存此心,常修此行,業障消除得快速。請看經文: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這一段是教我們修行的方法,修開智慧的方法。我們遇到好老師,遇到好同學,遇到好的修學環境,智慧不開,那是空過,非常可惜。智慧怎麽開?這個地方世尊教導我們的方法好。這個人,希求開智慧的這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聞名見像;這個地方的聞見我們要記住,這是菩薩的三慧:聞思修,一而三三而一,才能夠相應。最初的緣是聽到地藏菩薩的名號,當然聽這個名號,你一定要了解名號表法的意思,你要不懂表法的意思,你就白聞。地是心地,藏就是智慧,我們真心本性本有的般若智慧,本有的德能,這是地藏菩薩名號裏頭含的深義。見地藏菩薩像,或是見到雕塑的像,或是見到彩畫的像,見到像就要想到地藏菩薩的行誼,他示現在我們人間所作所為,他的所作所為就是實踐這部經裏麵所講的一切話。釋迦牟尼佛對他的讚歎,他統統做到,他要不做到,佛怎麽讚歎他?所以我們聞名見像,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必須如地藏菩薩的行誼,才能把我們心地寶藏開發出來,那我們就有智慧,業障就消除。如果不能效法地藏菩薩的形像,我們的業障消不了,這是真正的道理。
  此地講在菩薩形像麵前求懺悔,“具以本心”,本心是真心,誠心誠意求懺悔。注解裏頭注得不多,但是意思很深,‘聞名見像,陳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從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一定要懂他表法的意思。‘故稱名供像,即發慧性。然須恭敬,始能感動。以誠能動物’,動是感動,物是指一切有情眾生,包括諸佛菩薩,你能夠感動。‘不誠,未有能動者也’,你心地不誠,你就不能感動,特別是對於佛菩薩,對於一切善人善神善的,要用真誠感動。你要是不誠,不誠也有感,哪些感?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誠,這個心都是邪曲,所以你殺心感什麽?感羅刹;嗔恚心感修羅,慳貪心感餓鬼,你就跟這些東西起感應。你要跟諸佛菩薩感應,跟天地善神感應,真誠心,這一點很重要。
  至心懺悔之後,還得修供養,供養是表自己的敬意,我們跟人見麵要送一點禮物,表示我們對他致敬。沒有預備禮物,身邊看看有什麽東西,可以送人做紀念結緣,也要做。昨天李居士來找我,我們去看洪老居士,我帶串念珠跟他結緣。可是以後又想去、又提議去看林長陳光別老居士,我們預先沒有準備禮物,我自己帶著這串念珠送給他,表示敬意。所以在佛菩薩麵前,我們表示自己的敬意要修供養法,“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過去有人讀《地藏經》,讀到‘香華、衣服、飲食’供養,他沒有什麽問題,‘玩具’供養菩薩,這是什麽意思?注解裏頭注得很清楚,表‘遊戲神通’,所以玩具能不能供佛?能供佛,表遊戲神通,表這個意思。主要是藉這個儀式表自己的誠敬。
  他這個地方講的表法好,言簡意賅,‘假物將意,藉事顯心’,佛菩薩麵前供養是這個意思。‘香取清遠潛通’,香是清香遠聞;‘華表圓滿悅澤’,沒有一個人不歡喜花,花代表歡喜,完全是從相狀上來說;‘衣服見寂忍不舍’,衣表忍辱;‘飲食顯慧命常存’,表這個意思;‘玩具彰遊戲神通’,這是舉幾個例子。前麵我們曾經講過,香表信、表戒定、表五分法身,都有清香遠聞之意。花表六度。佛菩薩麵前供飲食,佛菩薩不需要飲食,供飲食的意思是顯慧命常存,因為我們得飲食生命才能夠存在,以飲食來維持生命,此地是表慧命。這是至心懺悔,修誠敬的儀規。
  再“以淨水一盞”,供在佛菩薩的麵前,供多久?“一日一夜”。“然後合掌請服”,供一天一夜,把這個水喝下去。“回首向南”,地藏菩薩住在南方。“臨入口時,至心鄭重”,意思注解裏麵都說得很清楚。‘淨水者,藉緣發慧’,供這一杯淨水,一定要曉得,心要像水一樣清淨,要像水一樣平等,清淨平等心就發慧。你把這杯供水不要倒掉,你要喝下去。所以供水最好供什麽?開過的水,供涼開水,你可以喝;你供的水是可以喝,表示我接受,我認真要學習,表這個意思,而不是每天佛前麵的水換一換就倒掉。這些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看你的用心,在事相就看你用的是什麽心?這個心就是“至心鄭重”。他這裏說,注解裏頭好,‘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有洗淨汙染的功能,用這個來表示。我們貪嗔癡是汙染,《無量壽經》上教我們,‘洗心易行’,用什麽方法來洗心?淨水,清淨平等的水來洗我們的心;改變我們一些錯誤的行為,叫易行。
  注解裏麵又說,‘以清治濁,以正治邪,眾邪斷絕,知水為真’,表這個意思。所以你要懂得表法,不是說你天天喝這個水就開智慧,你試試看你喝上三個月看看開不開智慧?還是不開智慧。因為你外麵是相,你是表相,表裏要一如你就開智慧。你天天供水,天天喝這個水,每一見到的時候清淨心、平等心,一定要把你心的不平洗成平靜,心裏麵汙染洗成清淨,你智慧才開;表裏一如,這才能起得了作用。每一天喝水還是貪嗔癡慢,還是自私自利,智慧怎麽能開?你的業障怎麽能消除得了?一定要懂表法的意思。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不喝這個水行不行?當然行,不是不行。為什麽要喝這個水?鄭重,這在事相上表示出你的誠敬,取這個意思。
  修這個法的時候,要“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換句話說,一定要修十善業。不但要修十業善,還要斷五辛,諸位要知道,五辛是蔬菜一類,葷菜,葷是草頭,吃肉不是叫吃葷,那就搞錯了;肉是腥,葷腥,葷還是蔬菜類,腥才是肉食肉類,現在有很多人把吃肉叫吃葷,錯了。五葷是指蔬菜裏麵,注解裏也有,蔥、韭菜、蒜,他隻講三樣,五辛是五樣。葷辛,此地講葷辛,我們講葷腥是肉旁,一個星宿的星,那是肉食。此地講葷辛都是屬於蔬菜,那是什麽?葷是有氣味,臭的氣味,辛是指辣,辛而不葷可以吃。五葷菜,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蔥、蒜、韭菜、 頭, 頭是小蒜,經上有一種興渠,是從前中國沒有的,現在我們曉得就是洋蔥,洋蔥在中國過去沒有。這五種性質都相同,《楞嚴經》裏麵講得很清楚。這五樣東西不能吃,嚴格的修十善法、十善業,一七或三七日,這是修行的方法教給你了。
  說一七跟三七是克期求證,期望在這個日程之內能夠得到感應,如果業障很重的話,三七日還不行,我們曾經見到。一般講三個月會見到效果,六個月效果就很顯著,就非常明顯,這真的不是假的。年歲大的人也能恢複記性,讀過的東西也能夠很久不忘,通常講三、四天,一個星期不會忘掉,時間長了再不讀倒又忘掉,讀過一遍東西一個星期之內還能記住,可以做到這個功效。末後有幾句話,七十四麵第二行的注解末後,‘但除狐疑不信,及不致誠者’,你對這個修法有懷疑,不能夠以真誠心去修,那感應就很難達到。如果你深信不疑,真誠恭敬心去修,一定有感應。底下一段果報現前: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於是人處,授灌頂水。其人夢覺,即獲聰明。應是經典,一曆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這是你所求成就,願遂了。現在有人求而不得感應,都是精誠不足;精是專、專一,誠是誠敬。還有一些人讀了這個經,沒有能夠圓解,心量很窄小,隻是在佛菩薩麵前誠心誠意來求,處事待人接物就不誠實,能不能求到?求不到。諸位要曉得,一誠一切誠,它是性德,你這樣才能消業障。在佛菩薩形像麵前露一點誠心,真誠心,離開佛菩薩形像,跟大眾接觸之下惡念又起來,煩惱習氣又現行,沒有用處,這個一定要懂得。佛菩薩是教我們這個方法,你在佛菩薩麵前修是課堂作業,你學了之後要有用處,不會說將來你有感應,讀經典一念都會記住,念別的東西一念都忘記,哪有這個道理?沒這種道理。經典一聽就明白,一讀就能記住,日常生活當中,樣樣事情你都聰明,你都能開解,你都能夠記住,這個效果才真的成就。你要不懂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事實,你依照這個方法求,得不到果報;得不到果報,你的信心就喪失,佛在經上講的不可靠,我照這個修,修了好久沒有感應;他不知道他自己所修,理論方法都錯誤,不是沒有效果,真有效果,所以如理如法的修學非常重要。這一段青蓮法師注得很長,但是不難懂,要緊要注意的我已經給諸位說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