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地藏經講義 第四卷(2)

(2009-05-19 07:14:47) 下一個
地藏經講義 第四卷(2)
過去我在香港聽同修們給我說,聽說虛雲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頭,虛雲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洗一次澡。穿衣服,寒暑就那麽一件衣服,領子上油垢都好深,可是聞聞是香的,味道不難聞,這是香港一些同修們告訴我的。那是什麽香?我們平常講五分戒香,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意思就更圓滿了,真誠、清淨、慈悲。可見得性德的流露,無處不流,不但身放光、放香,連他居住的環境都放香,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磁場不同。他住的環境我們進入之後,會感覺到非常舒服,感覺得很自在,那就是他居住環境有光,我們肉眼雖然見不到他的光波,但是我們能夠感觸得到。這一段是講音聲說法。
  請看經文:
  【所謂檀波羅蜜音,屍波羅蜜音,羼提波羅蜜音,毗離耶波羅蜜音,禪波羅蜜音,般若波羅蜜音。】
  我們先說這六句,這六句講的是六度。第一個‘檀那’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布施’。諸佛菩薩實在說就是法身,什麽叫法身?以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他們肯定;他決定不是認這個身是我自己,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所以他證得無量壽。虛空法界不滅,我們這個身有生滅,身有生滅好比什麽?我們身體裏的細胞,細胞有新陳代謝,有生滅。可是這個身要住幾十年,細胞的時間很短。現在醫學都告訴我們,人身體七年是一個周期,所有的細胞就一次新陳代謝。所以七年以前舊的細胞沒有了,現在這個細胞是新生的,永遠在新陳代謝,七年是個周期。新陳代謝,我們為什麽不換出一個新的、換成好的、全新的?譬如一個機器一樣,機器的零件壞了,去找一個別的零件跟這個相似的裝上去可以用,但是舊的不是新的。為什麽不選一個全新的零件裝進去?那你這個身體就永遠健康長壽,一百歲身體還像年輕人一樣,為什麽?你新陳代謝這個細胞新的、清淨的,沒有汙染的。可是我們所換的,總是換成汙染的細胞。怎麽汙染?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汙染了,換出來的東西很糟糕!你看小孩,小孩也一樣,七歲的小孩、十四歲的小孩,這兩個周期換了,為什麽他還那麽好?妄想少、妄念少,再說個不好聽的話,害人害己的念頭少,所以他換的細胞還是那麽樣的新。年歲愈大害人害己的念頭愈多、害人害己的念頭愈強,愈換愈糟糕,就是這麽個道理。
  我們看看佛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好,華藏世界也好,為什麽人家的體質永遠不會改變?好像就停住在那個地方,實際上是不是停住?不是,還是生生不住。就是他的新陳代謝裏麵完全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意思就是所換的零件全新的,永遠是新的。這機器裏頭換了十次、換了二十次還是新的,就是這麽個原理。我們今天虧吃在那裏?自己害自己,所以自私自利,那個不是自利,自私自害,名詞都用錯了,那裏是自利?自害。利他才是自利,誰知道利他?佛菩薩知道利他,覺悟的人知道利他。迷惑顛倒的人隻知道自利,自利是自害,不是自利,利談不上。不要說別的,就說身體狀況你就曉得,自己害自己。為什麽新陳代謝這個細胞不能換成全新的、不能換成健康的?要曉得貪嗔癡慢是最嚴重的病毒,你心裏頭有貪嗔癡慢換成的細胞都是病毒,都是帶著嚴重病毒的,你那裏有利?所以小孩貪嗔癡慢的心縱然是有,很薄弱不強,他新陳代謝換的細胞,所換帶的毒素很輕微,成年人帶的病毒很重。我們如果要不深入經藏,不明白一點大乘的道理,我們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怎麽會知道?科學家搞到今天也沒發現、也沒搞清楚。所以一開端把六波羅蜜放在前麵,一切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教眾生修行證果,不出這六個綱領。
  布施裏麵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世尊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三種布施統統具足。講經說法,財布施,什麽財?內財;內財是智慧、體力,這是內財布施。所說出來的理論與方法是法布施。眾生得到這個法、明白這個法,能離一切憂悲、苦惱,知道脫離輪回的道路,這是無畏布施。諸佛菩薩所做的三種布施。本身他持戒,‘持戒’就是如法,他的生活有規矩,他說法有條理、有層次,沒有一樣不如法,如法就是持戒。‘忍辱’是有耐心,生忍、法忍,一切眾生違逆,佛菩薩能忍不在意,沒放在心上。今天我們講這些自然的災變也能忍。修學佛法要很長的時間,《華嚴》末後給我們示現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學也很辛苦,沒有一樣不能忍。換句話說,他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他有大成就。成就的大小說實實在在與耐心完全成正比例,你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你沒有耐心,你的成就就不能再往前進展了。所以忍辱之後才有精進。
  “毗離耶”是‘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純;精完全是對妄想、分別、執著來說的,妄想、分別、執著愈來愈少,這是精。智慧德能愈透愈多,這是進步。‘禪定’是心裏麵有主宰,不為一切所動搖。現在學佛的同修,我們對佛法得來實在是不容易,無上希有的法門,得力於祖祖承傳,我們遇到善知識這才明了、這才懂得。不遇真善知識,這個法門擺在你麵前,你不識貨,當麵錯過,你說這個多可惜。一切法門裏頭無比殊勝的是淨宗法門,幾個人知道?幾個人能夠透徹的明了?唯有真的明了了,信心才能夠生得起來,救度末法眾生。末法還有九千年,什麽方法能度這些苦難眾生?隻有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所依靠的第一經是《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在中國總共有十二次的翻譯,十二種譯本。世尊當年在世多次宣講,所以原文版本就有很多種不同。我們要把許多版本合起來看,對西方極樂世界才能認識清楚,才能夠堅定信願,很重要。可是這些原譯本合起來看,在現在這個時代也不容易,何況古時候,因此會集就有必要。第一次會集的王龍舒居士,在家人,他的會集本收在《大藏經》裏麵。諸位要知道,著作、作品要能夠入藏,就是得到佛門四眾弟子承認、肯定決定沒有錯誤,這才能入藏。不是隨隨便便的著作都可以入藏,是得到當時高僧大德推薦,送給皇帝看,皇帝批準才能入藏,證明他這個東西沒有錯。
  淨土宗的祖師蓮池大師,注解《彌陀經疏鈔》裏麵所引用《無量壽經》的經文,三分之二是用龍舒居士的《大阿彌陀經》,就是《無量壽經》會集本,這說明蓮池大師承認肯定。可是確確實實龍舒菩薩自己念佛站著往生,他如果會集是不應該的、有罪過的,他怎麽能站著往生?說明他的功德無量無邊。但是龍舒居士的會集隻看了四種本子,唐朝《大寶積經》無量壽這一會,龍舒菩薩沒見過,所以他的會集本不圓滿。曆代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清初彭際清作了一個節校本,他不是會集。鹹豐年間魏源居士作了一個會集本,取舍都欠妥當,印光大師對這個本子有批評。所以這才到民國初年夏蓮居居士,作了一個最圓滿的會集本。夏老居士再來人,不是普通人。有人給我講從他的照片上看,他的身體是透明的,告訴我這不是普通人,是再來人,佛菩薩再來的,來救度末法眾生。
  將來淨宗經典到佛法滅盡的時候,《無量壽經》還能住世一百年。當時慧明老法師、律宗慈舟老法師、梅光羲居士這些大德幾乎都肯定,將來最後還留傳一百年就是這一個會集本。這個會集本是集《無量壽經》原譯之大成,諸位要不信可以把五種原譯本拿出來對照著看,不要再毀謗了、不要再歧視了,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你要說夏蓮居是一個居士,居士沒有能力來會集,那你出家,你來會集?王龍舒是居士,魏默深也是居士,會集的工作從宋朝到民國全是在家居士作的,蓮池大師是出家的祖師,肯定它、承認它。都是一己之偏見,非常可惜!
  我們現在在新加坡,將《無量壽經》的會集本,夏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發心詳細再講過一遍,這個分量要超過往年所講的很多倍。淨宗的事理、因果,我們要不能透徹了解,心裏沒有主宰。念佛念了幾年,遇到一個人來說,說一些花言巧語:‘我聽說不必要念那麽多佛,也不必要持戒,也不需要吃素,隻要發願往生,就行了!’提倡什麽?本願念佛,害死人!他們依照《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平常什麽壞事都可以做,不要緊,到臨命終時十念,阿彌陀佛就來接引,就往生了。話講得沒錯,臨命終時你頭腦清不清楚?你要是臨命終時人事不知,一塌糊塗,高僧大德來助念,你都不能往生。現在人沒有定功,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楞嚴經》上說得好,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你不要看外麵來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輕視本地的,迷信外來的,你錯了,大錯特錯。希望念佛的同修要回過頭來,依照印光老法師的教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深信因果、老實念佛,我們這一生才能得度。所以禪定就是心裏頭有主宰,不聽謠言。
  持戒、念佛決定是正確的,不食眾生肉是慈悲心,你看看前麵表法,十種光明雲,大圓滿底下接著就是大慈悲,佛法‘慈悲為本’,你怎麽能舍棄根本?忘失了根本,怎麽能往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怎麽叫念?懂得人很少,你隻曉得口裏頭念,口裏頭念沒用,古人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有口無心,喊破喉嚨也枉然!你能往生嗎?本願兩個字講得沒錯,他沒有講清楚,你的心、你的願、你的行要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然後念一聲,一聲相應,念十聲,十聲相應。你的心、願跟佛完全相違背,你念十萬聲都不相應。阿彌陀佛的心願、解行在那裏?在《無量壽經》裏麵。
  我講經說九品往生,我這個說法跟古大德說法有一點不一樣,可是意思沒有兩樣,我的講法大家好懂。淨土法門也沒有違背教理:信、解、行、證。其他的法門,是要先解後行,淨土法門的方便,就是你可以先行,一念行、一念解,不是叫你隻行不解,不是;叫你一麵行,一麵求解。隻有行不解,也行,我們看到很多老太婆不懂經教,也沒有聽過經,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往生的時候站著走、坐著走,我們見過。那種人是什麽?那種人叫老實人。什麽叫老實?你跟她講任何話,她都不聽,她一句阿彌陀佛念定了,這種人叫老實人。老實人少,太少太少了,一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老實人。一天到晚心裏頭妄想、分別、執著叫不老實,不老實的人一定要求解。理論清楚了,方法明白了,那個佛號念得才相應。輕信、聽信謠言,聽信邪說,不老實;到最後把自己這一生往生殊勝的因緣錯過了,你說這個多可惜!決定不能夠聽信謠言,心裏頭有主宰,這是‘禪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是智慧,智慧就是對於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清楚、明白,絕不著相、絕不分別,這是真智慧。這是一切諸佛如來自行化他的總綱領,為人演說、表演的,表演這些,勸導一切眾生也是這幾個綱目。
  下麵再看:
  【慈悲音,喜舍音。】
  慈悲喜舍叫四無量心,是色界四禪天人所修的主要的科目。參禪沒有慈悲喜舍,不能生四禪天,禪的功夫再好,也在欲界天往生;生欲界天,不能生四禪,所以慈悲喜舍一定要修。修是什麽?我們現在沒有,一定要學習。“慈”是與樂,幫助別人得樂。“悲”是看到人家有苦,幫助人離苦,這叫悲。幫助別人得樂,這叫慈。“喜”是歡喜心,看到別人離苦得樂心裏生歡喜,就是隨喜功德。世間一般迷惑顛倒的人看到別人有好事,心生嫉妒,這個錯了。嫉妒是有大傷害,害自己,所以‘喜’是把嫉妒心轉過來,沒有嫉妒心,隻有隨喜心。“舍”是一切能放得下,一切不執著。
  【解脫音。】
  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出三界,這是解脫音。
  【無漏音。】
  這是清淨音。‘漏’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就是煩惱斷盡了,煩惱不生。
  【智慧音,大智慧音。】
  這就是權、實二智。佛法是以智慧為教學的總目標,三學裏麵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般若能生智慧’,般若就是實相智慧。而智慧就是權實二智,這裏麵不無因果權實的意思。諸佛菩薩以這兩種智慧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也開這兩種智慧。
  【師子吼音,大師子吼音。】
  這是比喻,比喻佛菩薩說法教學的威德,像“師子吼”一樣,以‘師子’比喻菩薩,以‘大師子’比喻佛陀。菩薩能教三乘人;佛陀能教一切眾生,包括等覺菩薩,所以稱為大師子。
  【雲雷音,大雲雷音。】
  這是比喻。“雲”能注雨,注是下。“雷”是講雷電,能震動人心,比喻它的威力,比喻它的震動。佛菩薩說法能震動一切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佛所說之法比作法雨,遍施,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像《法華經》裏麵所說,雨落下來,大樹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吸收的水分少,不是雨有分別,多給你一點,給它少一點,不是,是你自己的根性不一樣。所以一切眾生聞佛說法,小根器的得小利益,大根器的得大利益。善根深的人悟入的深,善根淺的人悟入的淺,不是佛有分別,眾生根性不同,所以才有種種差別現象。這是用‘雲雷’來作比喻,比喻佛說法的普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比喻佛說法的威德,能令一切眾生覺悟。
  再看下麵經文: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
  這一句是總結音聲說法。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
  佛說法的音聲果然有效,震動虛空法界,不僅僅是我們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是一個大千世界。“他方國土”就是娑婆世界以外,一切諸佛刹土全都震動了。十方世界裏麵這些有緣的眾生,跟誰有緣?跟釋迦牟尼佛有緣、跟地藏菩薩有緣。因為這一次法會要宣揚地藏菩薩修因證果,度化眾生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所以特別是與地藏菩薩有緣的人,十方無量無邊刹土裏麵,天龍鬼神也都到忉利天宮參加這個集會。這一次法會裏麵有佛、有菩薩、聲聞、緣覺,下麵經文裏麵告訴我們,天龍、神眾、鬼王全都到了,這個法會真的是無比的殊勝,我們往下看這個經文:
  【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這一段是講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我們為了時間的起見,在此地不能夠細說。聖一法師上一次在九華山講過《地藏經》,他有一個講記,他的講記簡單明了,都有概略的介紹。我在此地隻介紹四天王天,給諸位介紹一個。四大天王,我們中國民間俗稱作四大金剛,到寺廟裏麵去一看,大門口好像守衛一樣,這是護法神,其實是“四天王天”,四大天王;確確實實在佛門裏麵他們是代表護法。天王殿裏麵供奉四大天王,同時也供奉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兜率陀天,這是佛門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為什麽把彌勒菩薩供在天王殿?而且彌勒菩薩的造像,又不是造印度傳統菩薩像,而是造中國宋朝時候布袋和尚的像。在南宋的時候,布袋和尚出現在浙江奉化,這個胖胖的,一天到晚笑咪咪的,背了一個大布袋。布袋和尚是從那來?沒有人曉得,也不知道他姓啥名誰,因為他一天到晚拿個大布袋,那個大布袋就變成他的標誌,所以人家看到他就叫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出了名。他在圓寂的時候,告訴人他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說了之後他就走了,就坐化。以後我們中國造彌勒菩薩的像,就造他的像,造布袋和尚的像。
  他表示這個相,實在講這是經上常講,佛弟子化現在這個世間,對佛法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他完全是表演給人看,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樣子,讓人家看到他能生覺悟的心。肚皮大就是能包容,示現的包容,世間人心量太小了,容不得人。彌勒菩薩是大慈大悲,彌勒是慈氏,代表慈悲,所以示現這個樣子包容,他能包容。布袋也是包容的意思,他到任何地方人家供養他的往布袋一裝,不分貴賤、也不分好醜,一律平等入布袋。有人問他:‘布袋和尚,什麽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表示什麽?放下;人家看到也懂得,‘喔!放下,放下之後怎麽辦?’他布袋提了走了。放下之後,提起。放下是心裏頭毫無牽掛;提起什麽?為社會大眾服務。沒有私心,完全奉獻,替社會大眾服務,放得下、提得起,表這個意思。滿麵笑容,我們把他擺在佛門最容易看到的地方,一進寺廟頭一個看到他,要學他,要學他放得下、提得起,要學他大慈大悲、要學他滿麵笑容,常生歡喜心,歡喜接引一切大眾。把他放在天王殿當中,這個意思就含什麽?護法。護誰?護什麽?護慈悲心,表這個意思。護自己的慈悲心,護自己的放下、提起,不要忘掉!護自己的常生歡喜,護自己的笑麵對人,布袋和尚表現的是我們的性德,要從這個地方護起。你看這個意思多深,這樣你才有資格入佛門。入佛門要什麽條件?要這個條件,真正放得下,心地清淨無為,真正提得起,以六度教化一切眾生,提起,表這個意思。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代表負責盡職;南方增長天王代表力求進步,天天求進步,絕不落伍;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代表廣學多聞。我們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成就自己真實的學問、真實的德能,然後你才能夠為社會、為國家、為一切眾生服務。你沒有智慧、沒有德能,你拿什麽服務?表這個意思。意思非常非常的圓滿,四大天王表法的意思。
  四王天,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天人的壽命五百歲。四王天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五十年,也算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人間五十年是他們的一天,他的壽命就很長。再往上去倍倍增加,所以天福很大。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