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的博客

北美生活十餘載,生活點滴,人生隨想。
正文

中國人為什麽喜歡當官?

(2008-06-28 11:36:56) 下一個

最近看到在地震後因“露乳喂孤兒”而成為英雄的四川江油市普通警察蔣曉娟被破格提升為公安局副政委的報道,引起了我對“當官”這個話題的興趣。先說一下,這裏所說的當官,主要是指政府部門的“官”。

這位女警察在地震後的舉動,相信在當時是感動了很多人,因為她體現了一種大難之前博愛的精神。但後來有關她因此而一躍而被提升為副政委的報道,還是讓很多人感到吃驚。不過,仔細想想,這一點也不意外,在“官本位”仍然統治中國社會的今天,用“當官”來獎勵“英雄”行為,的確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中國曆史上,就連最清高的知識分子寒窗苦讀的終極目標都是“學而優則仕”,一般的老百姓就更不要說了。不信,隨便找一個中國人問問,“你想不想當官?”答案十有八九是“想!”。

中國人為什麽熱衷於當官?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官就意味著有權,而有權就能帶來各種各樣的實惠。這種實惠可不隻限於當官的人本身,而是可以惠及家人朋友甚至子孫後代的,那句老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大概可以改成“一人當官,雞犬升天”。君不見,太子黨不僅在如今的中國政壇執掌各種重要位置,而且同時兼任各種大公司,大財團的這總那總(相比之下,美國高官的孩子們,包括總統的孩子們,也很多隻是做普通的工作,當老師的,做醫生的,選擇做官的並不多,像布什家族,肯尼迪家族這樣的是少數);當官的不僅為自己撈房子,撈票子,撈女人,甚至為孫子孫女撈洋學校的學費生活費;不僅在位的官有各種各樣的好處,就是那些早就“退居二線”的官們,也一樣繼續做蛀蟲,要求這樣那樣的“待遇”,“好處”,躺在自己的功勞和苦勞上麵繼續做“人民的公仆”。反觀美國,當“官”的就窩囊得多,不僅在位的時候處處受到製衡,稍微搞點腐敗和利用職權,就有郎當入獄的風險(比如前伊犁諾州長喬治萊恩,就因為手下的人給一些考卡車司機執照的人行賄作弊,搞得六十幾歲的老頭了,還要在監獄待好幾年,而且所有的財產,包括辛苦積攢下來的政府退休金都給一擄到底);下了台的官員,一般也就是老百姓一個。即便貴如美國總統國務卿,下台之後也就隻能靠到處講演(比如克林頓)或者自己做投資掙點錢,國家是不會再給他們什麽“好處”的。至於大學的校長,下台後一般也就是做一個普通的教授,根本沒什麽“特權”可言。

當然,當官的比起不當官的,在哪兒都要風光一些,這沒什麽好說的,畢竟人家是有與眾不同的地位嘛。不過,政府官員從上到下享受的這些無限製,無約束的特權,可能也隻是中國這樣集權而又沒有有效的監督機製的國家的“特色”。美國的官員也有權,但他們的權力是受到很大的製約的,因為本身美國政治體係的最基本理念就是要保證誰也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美國的‘三權分立’就是建立在這個相互製約,相互監督的基礎上的製度。而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的關係,也決非簡單的行政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聯邦政府沒有權力直接控製和指揮州政府的行政行為。也正因為這個體製的不同,美國沒有中國那麽多繁瑣的“行政級別”,政府單位之間也沒有那麽多的“隸屬”關係。我老爸剛來美國的時候,總是搞不懂,為什麽芝加哥這麽大的城市,市長的“級別”從行政意義上說也就是和我們所在的郊區城市的市長級別一樣!因為在他看來,管理一個幾十萬人的城市和管理一個幾萬人的小鎮,在“官”的級別上應該是千差萬別的。這種觀念,在中國老百姓頭腦裏麵可以說是根深蒂固,我小時候就很驚訝於老爸對那些政府級別的知識,什麽縣團級,地市級,搞得門清-- 要知道我爸根本不是什麽當官的,而隻是一個教書先生!這種東西拿到美國來,恐怕要把那些政府部門的人問傻了。我擔保他們半天都算不出自己到底是十一級還是八級,嗬嗬。

說到中美政府官員“權力”的不同,不由想起了很久以前看過一個中央四台的“讓世界了解你”的節目。這個節目每期都會邀請一中一美兩個“對等”城市的官員比如市長來進行交流對話,達到“讓世界了解你”的目的。那次的節目好像是在青島市長和美國華盛頓州一個中等城市埃得蒙頓的市長之間進行的。在雙方對自己的城市進行了熱情洋溢的介紹之後,青島市長對埃得蒙頓市長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夠在不久的將來率領一個代表團去青島訪問。對此,埃市長的回答是:“我們市政府好像還沒有這方麵的預算,我要回去打報告申請一筆資金才可能成行”。而青島市長一聽此話,馬上豪情萬丈地拍胸脯:“沒問題,你們一行的費用我們市政府可以包了!”這小小的一個細節,非常說明問題-- 埃市市長的“小氣”,恐怕正反應了美國政府機製的rigidity,而這種“不靈活”的製度,恰好是可以起到製約官員不負責任行為的作用。我想青島市民恐怕也不一定認為他們市長的“大方”是為自己的城市長臉吧。

當然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的“官本位”體製從封建社會開始,已經沿襲了上千年。雖然現在的很多官員大都是技術出身(這一點當然應該說是一個進步,畢竟以前那種“外行管理內行”的現象已經少見多了),但“學而優則仕”仍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這也是為什麽今天會有那麽多的博士畢業生選擇當公務員的一個原因。且不說這個現象反映出來中國博士教育本身的問題,那麽多博士畢業生之所以選擇做底層公務員,除了福利和穩定的考慮以外,有機會在政府機關升遷,恐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中國特色”了。

什麽時候中國的“官”隻是一個職位,而不是附帶那麽多特權的東西;什麽時候中國的“官員”們真的成為“人民的公仆”,在有權力的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因此“當官”隻是一個職業的選擇,中國成為所謂的“公民”社會的日子就不遠了。那一天,要等多久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