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的博客

北美生活十餘載,生活點滴,人生隨想。
正文

範跑跑是怎樣練成的?

(2008-06-28 09:25:27) 下一個
對前一陣媒體上議論紛紛的“範跑跑”事件,我的看法一直是這樣的: 範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麵前出於本能的“先跑”行為本身沒有什麽大錯,但他後來在博克上洋洋得意地,振振有辭地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並把自己敢於披露這種思想的行為升華為對“道德綁架”的反叛,則把此人毫無基本的社會道德和責任感的“底線”暴露無遺。不過,和我對其他類似的“網上暴力”式的“運動”一貫的態度一致,我也不讚同國內媒體和網絡對他鋪天蓋地的攻擊,以及一些行政手段上對他的懲罰。但是,我一直想知道的是,在此人狂傲的表象下麵,到底有什麽樣的“精神支柱”?他的“特立獨行”的思想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正好,兩周前看到鳳凰“一虎一席談”上範美忠的親口陳述,以及網上轉載的他兩年前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的文章“一個北大畢業生的自白”,讓我對此人的心路曆程有了一些可以“窺探”的管道。

先說說範在鳳凰的現場節目中的表現。總的感覺是說他在節目中充分演繹了“恬不知恥”這個詞語的涵義。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在麵對反方質問他為何如此缺乏公德心的時候的如下回答:“什麽是公德?這個社會有公德可言嗎?有的話也隻是私德吧?你不能因為有人要做譚千秋,就要求人人都做譚千秋!如果我發揮公德,去救別人的孩子家人,那我的孩子和家人誰來管呢?”聽到這句話,我不禁要問這位北大的高才生,你難道沒有聽說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嗎?如果一個社會的民眾大都有公德心的話,那麽在災難麵前的必然反應就是自救和互助相輔相成,達到最大的共贏。至於“不能因為有人要做譚千秋,就要求人人都做譚千秋”這句看似“殺手劍”的話,則完全是混淆主題,偷換概念的“狡辯”,因為這裏討論的焦點,根本就不是要不要做譚千秋,甚至不是先跑有沒有錯,而是在這種行為發生之後毫無愧疚的自我辯護該不該!更讓我大跌眼鏡的,是範竟然口口聲聲稱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做一個“思想烈士”!

有意思的是,國內很多人在麵對範美忠這種看似咄咄逼人的“思想鋒芒”的時候顯得有些無所適從(就連鳳凰節目上的反方嘉賓,好像都隻在發泄激動的情緒,而不能真正抓住範的言論的真正漏洞和弱點)。這可能正是因為範給自己的言行戴上了一頂“思想自由”的光芒萬丈的帽子。而在思想自由的確還沒有充分得到發揚的中國大陸,大部分人,即便是那些知識分子,精英階層,麵對這根揮舞的大棒也有點不知如何應對。其實,這正是範高明的地方。他另外一個高明的地方,是充分誇大自己“真誠”的表麵價值,而使別人忽略他的“真誠”外衣下掩蓋的極端自私的實質 -- 即,我隻要是真誠的“無道德”,就比你們虛偽的“有道德“來得高尚。這又是一個偷換概念,瞞天過海的高招,也從反麵說明了目前中國社會誠信的缺乏 -- 因為在一個說假話成了“norm” 的社會裏,像他這樣的“brutally honest” 的人是很少見的,因此他的”說真話‘的行為本身成了不少人支持他的理由。

不過,這位口口聲聲捍衛“思想自由”,“為自己沒有出生在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權的國家而痛不欲生”的精英分子,未必真的理解西方的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的精髓。我感覺他對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的了解隻是停留在皮毛和表象層麵。這一點,不少文章已經有了很多精到的分析(比如QQ的“一棄範美忠”和劇團的“範跑跑能夠跑多遠?”), 這裏不再 多說。不過,作為一個搞教育的,我更感興趣的是,他這種極端的思想是如何發展到今天這一步的?範美忠現象,隻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嗎?範美忠本人,隻是一個孤立的“變異”嗎?還是在偶然中有必然呢?

我個人的感覺,範美忠應該說是中國精英教育失敗的一個產物,而不是一個孤立的“變異”。也許像範這樣走極端的人並不多,但和他有類似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的人,在今天的中國可能並不是少數,隻不過很多人不說出來罷了。為什麽說他是中國畸形的精英教育的產物呢?這一點可以從範本人始於大學生活的思想軌跡看到一點端倪。從範兩年前發表的文章可以看出,大學畢業時的範美忠,是一個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他之所以畢業於北大曆史係卻投身教育,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因為他“改變基礎教育現狀的強烈衝動”。他對中國基礎教育的弊端有非常切身的體會,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高分低能”的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他在文章中詳細地描述了北大第一年對他的自尊心的打擊

--作為一個農村來的學生,他雖然是“家人和鄉親的驕傲”,但在這藏龍臥虎的中國第一學府,他感到“自己一無是處”。也就是在這樣的打擊下,他開始了狼吞虎咽的“補課”,不但通讀了諸子百家,也大量閱讀了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著作。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為“當代中國沒有思想大師,文學大師,史學大師而感到深深的遺憾”;並且不無自負地宣稱,“未來的大師應該由我培養出來”。懷著這樣崇高的理想,他走上了教育之路。

從這段起始於北大的心路曆程可以看出,那個時候的範美忠是很有理想和抱負的。可惜,他的一腔熱血,很快就遭受了現實的殘酷打擊。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太書生氣了,對中學教育的現狀嚴重估計不足!”。其實他自己應該有心理準備,因為他就是這樣過來的,但“雖然應試教育沒有改變,我自己卻變了”。 範很快就意識到,用自己單槍匹馬的力量,是無法從“體製內”改變這個已經爛到心的教育製度的,但他高傲的個性,又讓他不願意輕易低下頭來,成為這個體製內的一個“螺絲釘”。因此,他選擇了一個獨特的反抗方式,就是“給學生洗腦”。他雖然自己承認“我的教育理念的偏差和課堂操作技巧的缺乏是致命的”, 但這並不妨礙他用自己腦子裏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轟炸”。對此,一些學生喜歡(因為他和別的“照本宣科”的老師不同),但更多的學生是不以為然,說“誰聽他的,聽都聽不懂,他在那裏自我陶醉!”。而範對這種“評價”毫不以為意,反而洋洋自得地說:“我的確是在自我陶醉,我從來不理會學生的反應,不發動他們來一起參與討論。我也從來沒問過學生對我的課怎麽看,沒問過學生希望我的課怎麽上。我居高臨下的態度和特立獨行的狂傲姿態讓他們對我充滿敬畏。”請注意,這最後一句話,是問題的關鍵, 因為它充分表明了在範後來的職業生涯中,他已經喪失了剛開始時的“使命感”,繼續教書隻不過是用來自我陶醉的手段而已。 在他的眼裏,學生們隻是他用來“炫耀自己”的對象,根本不值得他的關心,也根本不值得他去了解。他們的安危,他們的well being, 當然更是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了。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也是在生命攸關的危險險的時刻,他想到的隻是自己,而且絲毫不認為這樣做有任何錯誤的深層原因。

這一點,我認為充分反映了中國所謂“精英階層”的思想誤區,上綱上線一點說,也可以說是中國教育體係失敗的表現。當然,你可以說,一個中學曆史老師算什麽精英啊?但問題就在這裏,盡管用世俗的標準衡量,一個中學老師的確算不上什麽“精英”,但在範美忠的心目中,他的確是認為自己是一個淩駕於芸芸眾生之上的“思想精英”。可惜,他的這種“狂傲”的自大是沒有什麽堅實的基礎的,而他那些完全來源於書本上的知識,在現實社會裏也沒有多少真正的價值。這一點,在他三年後離開自貢這所中學(有人說是被開除),重新“走向社會”後很快就意識到了。完全沒有任何在“外麵的世界”求生存的能力的他(不會推銷自己,沒有外語對話能力,不會打字,從來沒有上過網),又一次遇到了自己的價值得不到實現的尷尬。當然他最後因為對足球的興趣而得到了一份體育網站的工作,但這一段經曆對他的自我意識的再次打擊,是不可小看的。

可惜,這篇兩年前的文章沒有進一步講述他後來是如何又回到了教育界,我們也無從得知重操教鞭之後,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否有所改變。但從上麵所述的這些不難看出,範真正缺乏的,是一種對他人的人文關懷。他從來不認為別人和自己是平等的(這也是我為什麽說他對西方“自由民主”隻有一點皮毛的了解的原因之一,因為“人人生而平等”正是西方自由思想體係的一個最基本的理念),不願意把自己融入他人的世界,也從來沒有真正把自己融入這個社會。這,可以說是中國社會“精英分子”們的通病。範跑跑,應該就是這種表麵的高傲掩蓋著內心的空虛和自卑的“精英”典型。

最後,再說說圍繞範美忠的“教師資格”發生的一係列事情反映出來的中國基礎教育體係的另外一些弊端。我對現在的“教師法”不大了解,也不清楚要通過哪些考核才能得到“教師資格證”。但如果教育部後來的澄清屬實的話,範美忠從來就沒有得到過教師資格證(因此此前的那些關於教育部下令吊銷他的資格證的說法就是毫無根據的)。如果是這樣,他為什麽還能一直受聘教書呢?我們都知道,在美國,不是任何人都能夠當中小學老師的。即便你學富五車,是本專業的專家,要想得到教師執照,也必須上完州裏要求的跟教育有關的基礎課,然後才有資格考執照。而這些有關教育的課程,不但包括教學方法,教育心理,也涵蓋教育倫理以及有關法律方麵的內容。看上去似乎是萬金油,但至少讓從事教師工作的人員,對自己的職業道德和規範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而且,和其他很多職業一樣,教育工作者每年必須上“繼續教育”課程,以便了解行業中一些新的發展和這些發展變化對本職工作的影響。反觀中國,雖然以前從事教育工作的大都是師範大學的畢業生,但近年來因為中學教師這一職業開始吃香(尤其是大城市的重點中學的老師,是非常實惠的),有很多非師範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也開始選擇教書為生。而這些非教育專業出身的教師們,在走上崗位之前接受了多少必要的教育培訓,不得而知。從這點上說,範美忠現象也反映了中國教師職業培養缺乏規範這個問題。

寫這篇文章,絕對不是為範跑跑開脫(因為我對範的看法在開頭就已經說得很明確了),但我希望能夠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從中看到一些範跑跑形成的必然性,認識到中國的教育在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方麵的一些深層的弊端,並對其加以改變,也許李跑跑,張跑跑出現的機率會降低一些。當然,這一點,說來容易,做起來會很難,因為冰凍三尺,決非一日之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