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點滴

探索生活, 感悟人生
正文

有感於美國大學的選才標準

(2011-03-19 09:56:30) 下一個

眾所周知,美國大學以豐富的教育資源、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享譽全球,又以豐厚的獎學金製度、多元的文化氛圍以及寬鬆的移民政策而吸引著世界眾多的學生。中國大陸赴美留學的熱潮一直持續升高,近年隨著國家經濟的提升和家庭收入的改善,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人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麽有眾多的大陸學子願意選擇歐美的大學進行出國深造呢?除了良好的大學資源、不同的文化背景、相對時髦的國外教育經曆外,其寬鬆的學習環境以及獨特的選才標準可能也是備受青睞的原因之一。 

我們經常聽說,在大陸學習中遊的學生,也能考取美國比較好的大學學習,這就給許多在國內想上重點或名牌大學有困難的學生,轉而放棄了激烈的競爭,選擇報考適合的美國大學。也有學習一般的學生,直接進入美國以攻讀副學位為主的社區大學或語言學校,之後再報考本科類的國家級或州立、市立大學等等。我們知道在中國,一次高考定終生,也決定了你的職業和未來。其選才的標準就是高考的成績加上最初懵懂的大學專業誌願,在大學學習中一旦發現與自己的興趣不太符合時,也很難再申請跨學院改動專業。而在美國其大學的選才標準是什麽呢?她不是由單一的高考成績所決定,而是由多重因素組成,這裏麵包括大學入學標準考試 (SAT, ACT) 等,一般可多次考試,選擇最好的成績提供給大學)、高中三年半的學習總平均成績、大學申請作文或個人陳述、課外活動成績、社區誌願者服務以及各種特長技能展示等。還包括與大學的雙向選擇,這就是為什麽可以填報多所大學、接到多所大學的錄取通知。在你決定該選擇最心儀大學之前,各大學還設立了大學訪問、學科介紹甚至安排2到3天的校園生活,盡可能使你了解和熟悉將要選擇的大學和專業。另外,各大學為了廣招人才,大多設立了不同的錄取方式,如提前決定 (Early Decision )、提前錄取 (Early Action) 和常規錄取 (Regular Decision) 等形式,以最大限度錄取各自滿意的學生。這充分體現學生是大學的根本和優先原則。這讓我想起了剛到紐約應聘到一家醫學院,該校校長在各種雇員的崗前培訓會上說出的一段話:你選擇了這所學校和學校選擇了你,這不是說隻是好的 (Good) 選擇或比較好的 (Better) 選擇,而是最好的 (Best) 選擇,我們都應在各自的崗位上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 。

說到大學生的優先原則和選才標準,我聯想到兩件小事可能有一定的說服力。一件是我兒子給我講述的他同學的故事。他們的學校是紐約市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在高中入學時據說是全美唯一的城市要通過考試選拔而入學。他在計算機課堂上有一位同學,是電腦高手,在高中階段就開始在公司打工,據說曾想高中畢業放棄大學,直接進入社會創辦公司,但後來聽取一些建議還是先就讀大學。盡管在該重點中學高中階段的平時成績屬中等偏下,但他的過人天賦還是被人看好,特別是在高中十一年級時被 MIT 發現,並簽下願意錄取的合同,並告知他不需要任何標準考試成績、不需要常規的報考程序,隻需要在一年後告知願意就讀 MIT ,就可以發放錄取通知。後來他隨即轉出了這所學業競爭較大的重點高中而進入一所普通高中,完全馳騁在他的電腦王國裏,當然今年最終也被 MIT 以電腦怪才提前錄取為該校學生。另一件是去年國內的一則新聞,報道有一位陝西籍應屆高中畢業生,被複旦大學看中,該校多名教授聯名舉薦該生。原因是該生有很強的古漢語天賦,認為是古漢語、古文獻研究的可造之才。遺憾的是他的高考成績隻上了普通本科的分數線,陝西招生辦為了公平原則不能調送檔案,最終複旦大學也無法錄取該名學生,他後來考取了當地的一所普通師範大學,並暗自要勤奮努力,爭取將來再考複旦。通過這兩則故事,我有感於不同的選才標準有時會錯失了人才,又回到了一個很糾結的話題——通才培養和專才培養的得與失,也許那位 MIT 的天才少年若幹年後又是一個蓋茨,而我們的古文才子說不定會錯失一個現代王國維。

思前想後,不得要領,但感慨千百,就羅列以下幾條,以供討論。大學培養,還是在注重通才培養的同時,不能忽視專才的培養和發掘,特別是對天才少年的培養。在嚴格的招生製度下,實行寬鬆人性化的選才製度,特別是應當強化教授治校、教授評估選才的機製。實行多元化的招生標準,學生和大學與專業的雙向選擇製度。總之,大學選才,關乎未來創造性人才的培養,也是國家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

(Victor Wang, March 19, 2011, New York)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