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幾個中國朋友小聚. 一個年輕的朋友神采飛揚, 躊躇滿誌. 一個中年的朋友萎靡不振, 唉聲歎氣. 在一眾人裏這二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中年的朋友來美國前原在國內一家大型的國企擔任行政要職, 事業上正是節節向上的趨勢. 當時他在研究所工作的妻子申請到了東北部一所名校的全獎PHD. 他為了愛妻毅然放棄了自己的錦繡前程, 攜妻帶子來到了新大陸開始了新的人生. 當然他考慮的還算周全, 因為他早在出國前就聯係好了一家在紐約的中資公司. 所以頭兩年他工作太太讀書孩子送托還算過得去.
沒想到就碰上了9.11, 再下去就是經濟大蕭條,他所在的中資公司撤出美國, 他加入了失業大軍. 妻子是全獎還好, 孩子進了免費的公立小學壓力也小了很多. 這個中年的朋友在他35歲的高齡決定重回學校. 他是個有毅力的人卻不大走運, 花了4年也讀出了一個博士學位. 到如今40好幾隻混了個藥廠裏的小小研究員.
而他的妻子如今已是華爾街一家證券交易所的分析師. 不用說房子是妻子買的, 綠卡是跟著妻子辦的, 就連兒子進私立中學的學費也要妻子來出. 雖然妻子並沒有為此抱怨, 他卻頗為鬱悶. 國內原來不如他的同事, 現在職位比他高, 賺的比他多. 他常常這樣感歎: “唉, 要不是為了太太的事業和兒子的教育, 還不如回國!”
年輕的朋友運氣要好的多, 他在9.11之後最不景氣的那段時間也進了學校, 確切的說是剛剛畢業才出了學校又進了另一所學校, 學的恰恰是最熱門的電腦. 03年一畢業就趕上了經濟複蘇, 輕而易舉的找到了一份知名大公司的程序員的工作. 半年後跟美國籍的台灣女同事結婚, 把綠卡就給解決了. 前年他們公司股票上市, 他一不小心就成了個百萬富翁.
據說, 他那個太太的父親, 在台灣還是馬英九的幕僚, 他們夫妻正打算去台灣發展. 朋友們羨慕他, 他卻說: “唉, 要是在台灣, 我會比現在更好!”
每次回國, 無論是親戚還是朋友總是問我: 美國到底好不好?
好不好, 我也說不清.
要說好, 為什麽身邊的朋友無論是得意的, 還是不得意的, 都在想著回流, 去大陸, 去台灣, 或是去香港發展.
要說不好, 為什麽北京的, 上海的, 沈陽的美國領事館門口, 每天等待簽證的人擠破了頭?
是不是, 從美國到中國, 也適用於從城裏到城外的公式?
(發2008年4月4日星島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