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雨聲·指上花

在文字之間行走,在文字內外相愛,由生到死 圖文原創版權所有 轉載請說明,禁止一切商業用途 ameidar@hotmail.com
正文

餘虹之死及其他

(2007-12-13 07:50:47) 下一個

  人大的教授餘虹先生從自家的窗台上墜下身亡,我想每一個讀過先生文字的人都會震驚與悲慟。

  現在,幾乎所有的網站都有關於這則新聞的討論,許多的朋友也在問我,是否會寫寫這方麵的文字。

  紀念先生的文字,我怕是寫不了的,那些流走在文字間的時光不會因為先生的離世而被帶走。

  生存在中國,倘使還有些良心,便會常常在痛苦中煎熬。又或,努力要說些真話,便會更覺話語權的獲得是多麽叫人沮喪的事實。

  那麽,我們是該選擇死亡還是沉默,還是在這有限的空間中寫些無限的文字?

  對於生命的尊崇,超越了我所有關於道德與價值的原則。

  每個人,都該活下去,選擇尊嚴的活和選擇卑微的活,在本質上是並沒有多少差異的,隻是在良心的選擇上,是會叫人陷入痛苦不堪的境地的。

  我不鄙夷別人的選擇,總想,活著已然是如此艱難,何苦還要別人去平白責難?我們有什麽權力去聲討別人卑微苟且的生活?難道誰生來就是想卑微的嗎?

  高貴,誰不想?可是當高貴變得叫人連生存的權利都要喪失的話,那麽高貴又有什麽存在的意義?

  死。無論賦予多麽耀眼的光環,相比生,都是最好的逃避。死後可以把生前的所有責任都推卸得幹幹淨淨。這絲毫不是我想去責難餘虹先生的原因,我總是為生命的非正常消失而心痛。如果他可以不死,我是寧願他不必擔負那許多的責任與道義的,我是願他可以放下那些未曾了卻的願望歸隱山田的。即便不做隱遁的人,至少在其他方麵還是可以為這個無能為力的國家做一些細節上的努力的。

  在我的內心裏,是絕望的世界,我並不曾抱有多麽美好的希望,以為在我可以預見的未來,如我所願。

  相比於那些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改造社會的製度與其他一些不合理規則上的人們,我從來是尊重卻不參與的。

  我的理念裏,總以為,所有的改造如果不以心靈的改造開始,都是徒勞的。

  古往今來,多少次的變革和革命,都隻是轟轟烈烈登場,淒淒慘慘收場。利益的獲得者永是那些較量後的勝利者,這些勝利者不過換了一層皮囊重新開始前一輪的洗牌。牌還是那些牌,不過換個花樣出而已。

  那麽換湯不換藥的這些變革革命,給普眾們帶來了什麽好處嗎?我隻知道,每次為這些變革革命後果買單的都是普眾。而利益早被勝利者瓜分幹淨。

  這是一個需要徹頭徹尾進行心靈改造的民族。當知識的傳播是以權利欲望開始的時候,就注定了,我們將在這條路上死無葬身之地。而無數次的開始,莫不是權利金錢這指揮棒把人們繞得團團轉,誰人不是匍匐在它的腳下卑躬屈膝。何談生命的高貴,人性的光輝。

  多好的製度,如果由一些從骨子中就爛掉的人來執行,也必將是爛掉的製度。

  所以,我從來不信,一幫靈魂被權利浸染過的人們,能夠為這個社會,這個社會裏的人們帶來多少的價值,這個社會會得到多麽大的改變。

  在所有的帶著光輝的名字中,我隻愛著陶行知。倘使我們國家的那些妄圖改造這個社會的知識分子中有一半的人肯放下空空的理念,放下虛妄的報複,把改造這個國家從基礎開始,那麽我相信,未來不是不可以期待的。

  而我們的知識分子們,卻從來是眼高手低的,以為擁有了權力便有了可以變革的資本,卻不曾想,這個國家的基礎從來都沒有質的變化。奴才還是奴才,不過成了能更少人奴役的奴才。

  而我們的所為文學,又有哪一部不適充斥著陰謀權利與金錢?爾虞我詐,勝者為王敗者寇,這些永恒的主題,自古至今,被文人墨客們奉為經典,被普通大眾當成了模板。多少的文章,不過是無數次的複製。

  而我們缺乏的那些寬容與悲憫,在文學作品中是永遠的灰色。翻開曆史書籍,這些人性最該被放大的品質,卻蕩然無存。

  我以為,自古以來,從知識分子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誕生開始,就一直是角色錯位的。

  知識分子,又以文人為甚,其主要的角色是承擔對民族靈魂的改造,而不是孜孜不倦在政治的浪尖上被屠殺。知識分子本身人格的缺陷和不健康,又如何企望這個社會的其它大眾是健康健全的呢?

  餘虹,選擇了死亡。我以為是一次對信仰的放棄,是對現實的妥協,是對責任的徹底放棄。

  哪裏的世界不收藏灰骨?人,又誰沒有死去的那刻?

  活著,就有了可能,這是不變的永恒。死,什麽都改變不了,唯一的改變,就是這個世界再也聽不見你新的聲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ohnse2288 回複 悄悄話 犀利的語言,尖刻的批判。然而我感受到了你對這個民族發自內心的愛。你說你獨愛陶行知,我想你也許想說隻有振興教育,從骨子裏提高民族的素質才是最好的出路。對此,我也有同感。最近有幸造訪美國Cornell大學。這是一個私立大學,始建於1865年。人家在還沒有富裕起來的100多年前就建造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長青藤大學,培育出千千萬萬個莘莘學子。然而我們這裏很多富起來了的人們,卻熱衷於把金錢用在享樂上,甚至用來做一些不齒於在這裏羅列的事情。但願這些都是社會發展中必經的過程,這個社會這個民族最終會走向真正的文明和振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