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說......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到這裏。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blahblahblahblah...
正文

關注女生心理健康

(2007-05-17 14:01:42) 下一個

關注女生心理健康

(CNN報道亞裔女孩自殺率居高不下有感)


       “家有乖乖女”是讓華人父母們津津樂道的。女兒乖倒是乖巧,可她快樂嗎?

        有朋友推薦,讀了有線新聞的報道,說各個族裔婦女中自殺率最高的組群是年齡 1524歲之間的亞裔少女和青年女性。

        青少年時期一直被看成是多事之“春”
(好像得讓大人們享用“多事之秋”這詞才好,那就讓青春少年們擁有“多事之春”好了),開青少年心理學研究之先河的老美斯坦力霍爾(G. Stanley Hall)早就有定論,說人生的第二個十年是風暴和壓力(storm and stress) 的十年。在暴風驟雨中,在如山壓力下,有人失去方向,失去人生意義,厭世輕生的少男少女,時有所。一般來說,女生中有輕生想法的多於男生,而男子比女子用行為把輕生念頭付諸實行的要多。可是在亞裔女孩中,這個數字卻高的讓人心緊。

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會這樣?

在對孩子的期待上,中西其實都有一個性別差異。英文中鵝媽媽(Mother Goose) 諺語中對女孩男孩就有區別對待: 

What are little boys made of, made of?
What are little boys made of?
Snips and snails, and puppy-dogs' tails,
That's what are little boys made of, made of.

What are little girls made of, made of?
What are little girls made of?
Sugar and spice, and everything nice,
That's what little girls are made of, made of.


英文中還有這樣的表達--boys will be boys .  作了什麽不太好的事,一句“男孩就是男孩”就受到原諒。中文裏也有“浪子回頭”一說,“金不換”呢! 可是對女孩,也有這般寬容嗎?浪子回頭是金不換,要是是“浪女”,怎麽辦?名聲難聽暫且不提,好像沒有有用“金不換”來獎勵的例子。如果說男孩有寬廣的陽光大道,女孩麵對的多是窄而又窄的獨木橋---隻能作好,不能失敗。這就是壓力。再加上亞裔不分男女都得麵對的“模範少數族裔”的沉重的桂冠,凡作得好的,那是你的份內事,理所當然;但凡沒有十全十美,立即另眼相看,好像天塌地陷。這是壓力。

我們應該怎樣作?怎樣關愛我們的女兒們?你有什麽好辦法嗎?

http://www.cnn.com/2007/HEALTH/05/16/asian.suicides/index.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