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澳檔華商個案:一九二十年代初江南顧繡產品在澳大利亞試銷始末

(2022-12-11 03:45:42) 下一個

澳檔華商個案:一九二十年代初江南顧繡產品在澳大利亞試銷始末

自十八世紀末澳大利亞開埠,中國人便陸續來到這裏。在十九世紀上半期時,就有三千名左右的契約勞工前來,參與農牧業的開發與勞作。[1]這些人中,以福建閩南和廣東潮州地區者為主,包括部分珠江三角洲的勞工及客家人士。但自一八五十年代初澳大利亞新金山淘金熱始,前赴後繼前來尋求機會和夢想的中國人,則主要來自珠江三角洲及四邑地區;到1881年,在澳華人人數達到高峰,有四萬左右。[2]換言之,廣東人占據了絕大多數,包括那些在淘金場及種植業奮鬥多年仍未有多少斬獲、以及陸陸續續定居在此從事各行各業的大小商家店鋪與手藝人。這些服務當地華人及主流社會之商鋪所銷售的商品,除了取材於當地的蔬果及糕點食品,還有從中國進口來的日用土雜貨品,也包括一些比較高檔的商品,比如絲綢和刺繡,基本上都是廣貨。當然也有來自中國其它地區的商品,隻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經由廣東或者香港的商家轉往澳洲,或者由在澳華商親赴中國,前往廣東以外的那些地區采購,建立渠道,最終將商品轉銷到澳。

二十世紀初年後,中國其它地區商人開始直接將產品打入澳大利亞市場的嚐試。其中之一,便是在江南頗具名聲的顧繡產品。

顧繡係明嘉靖三十八年鬆江府進士顧名世之子顧匯海之妾繆氏所創,是江南惟一以家族冠名的繡藝流派。顧名世次孫媳韓希孟善畫,在針法與色彩運用上獨具巧思,顯著提高了這種繡法的藝術品格,顧繡由此又稱“畫繡”。顧繡流行於明清時期,是繡藝與文人畫結合的產物,業者須具備一定的傳統書畫修養,製作費工費時,不易普及,但欣賞價值高,屬於民族性的小眾市場商品。清末顧繡式微,到民國初年,鬆江府開設鬆筠女子職校顧繡班,試圖振興顧繡。[3]幾位江浙商人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采取行動,於一九二二年向澳大利亞出口顧繡產品。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收藏的一個卷宗[4],就揭示了這一市場試水過程。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六日,浙江青田籍四十歲商人陳勳南和周克孝及四十二歲商人傅德輝,分別向民國政府外交部特派江蘇交涉員許沅申請到了赴澳經商護照,並由許沅隨後為他們向大英帝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申請到了赴澳入境簽證,表明要“前往澳洲運輸顧繡一年”。一九○一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後,是屬於英國的自治領,直到一九三一年才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因此,在此之前,所有赴澳大利亞的簽證事宜仍由英國外交機構代理,亦即英國駐外使領館發出入境簽證,由澳大利亞內務部確認其簽證持有者的入境目的,最終決定放行與否。

陳勳南和周克孝二人曾參加過一九一○年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一九一一年意大利都靈國際博覽會及一九一五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對於中國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應該具有相當的經驗。中國“繡娘”沈壽在顧繡基礎上發展的仿真繡,其作品《耶穌像》參加一九一五年巴拿馬博覽會,獲得了金獎。[5]這很可能是陳、周二人願意為此產品出口赴澳,試圖打開市場的一個驅動力。何況此時江蘇正在振興顧繡,生產製作也顯得有保障。而在一九二一年底之前的約一年時間裏,他們二人也曾在美國經商一年,對於西方市場顯然有比較多的認識。因而,二人從美國回來後,很快就和傅德輝一起著手安排赴澳之旅。

在辦理好赴澳的護照和簽證之後,陳、周、傅三人便直奔香港,在此訂票乘船赴澳。他們為此次赴澳經商,籌集了充足資金,計為一萬大洋,約合一千三百鎊。從上海出發時,其所攜帶的顧繡產品及皂石雕刻品總計價值五千大洋;餘下的五千大洋,則準備在香港再選購一些商品,以帶往澳洲,計劃在那裏一並銷售。從開局來看,似乎很好。

一九二二年一月六日,陳、周、傅三人乘坐路經香港的日本郵船會社的“丹打丸”(Tango Maru)輪船抵達澳大利亞雪梨(Sydney)港口,準備在此入境。然而,他們遭到當地海關的質疑,被拒絕登陸入境。根據一九二○年修訂的中國商人入境章程,澳大利亞準允赴澳的中國商人是從事批發業務的商家,而非是做零售的小生意人,且需要備有充足的資金,比如說,攜帶產品價值需達到或超過五百鎊。[6]然而,在海關,這三位中國商人提供的隻是三份提單,共計六十二箱皂石雕刻品,價值一百八十六鎊,且由另一艘輪船“東方號”(Eastern)直運雪梨;同時,他們隨身攜帶的顧繡產品價值二十鎊;此外,三人身上所有的現金加起來也隻有二十二鎊。海關認為,所有這些顯示出他們並不像是來此做大生意經營批複業務的商家,反而更像是來此城鄉做沿街叫賣商品的貨郎。雪梨海關雖然沒有準允其在此入境,但因“丹打丸”的最終目的地是去往美利濱(Melbourne),將由一月十一日啟碇開行,故決定讓他們三人隨船去往那裏,並於九日將此情況及海關的初步處理意見報告給負責外僑入境事宜的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內務部,請其定奪這三位中國商人能否最終準允入境。

內務部秘書於十日回複雪梨海關,指示可在三位中國商人得到當地聯絡商家的擔保下,給予暫時登陸入境一周的許可,再由官方對其具體情況予以審核,以決定他們最終可在澳停留的時限。內務部此項決定的依據,還在於同天收到負責代理澳洲與香港船運事務的邦輝船務公司(Burns, Philp & Company)的證明信,表明陳、周、傅三位商人身份屬實,所獲之護照及簽證皆循正規渠道而來,並且他們在趕赴澳洲之前,也與永安公司取得聯絡,後者可作為他們入境的擔保人。鑒於上海的永安公司百貨商廈自一九一八年開業以來,聲譽如日中天,陳、周、傅三人曾與其有所聯絡是有可能的。而該公司起家的澳洲永安公司,此時在雪梨也是頗具聲望的進出口商行,內務部和海關對其情況都比較熟悉。有這樣的公司擔保,準允三位商人登陸入境顯然是不會有問題的。但海關與永安公司的聯絡結果,則是後者表示此前並不知曉這件事情。對此海關表示理解,因為在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巴黎和會上,原先德國侵占中國山東的權益被日本接管,由此引發了中國人民的抗議,最顯著的一個標誌是五四運動。澳大利亞的華人也隨之響應,由此掀起救亡運動,而抵製日貨,包括拒絕搭乘日本輪船並由此懲罰違反此項活動的華人,便是由華社組織的救亡運動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7]雪梨永安公司的負責人是郭順(William Gockson),[8]此時亦是雪梨中華總商會會長,[9]作為華社相關機構的頭麵人物,在上述抵製日貨運動中要顯示出立場,[10]如果事先確實沒有接到過上海永安公司的告知,對於搭乘日輪而來的三位中國商人的要求就比較慎重,那麽,不涉入此事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海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遂按照此前安排,仍由陳、周、傅三人隨船赴美利濱,十六日抵達,在那裏準允臨時入境一周,而其最終入境結果則交予內務部定奪。

在這種情況下,位於美利濱的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館便介入此事,與內務部溝通協調。總領事魏子京在與海關協調三位商人順利入境之後,便於十九日正式照會內務部,希望能按照規定給予三位中國商人一年期的入境許可,使之能按計劃完成其商業使命。他首先確認其商人身份,大英帝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也在簽發給他們入境簽證後致電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說明此事,並表明他們確實曾經備足了赴澳經商資金。其次,他也在照會中說明,他們在從上海乘船抵達香港之際,全船人員遭受海盜洗劫,其所攜帶的金錢全被搜刮而去,而其皂石雕刻品則因打包托運得以幸免;為了支付赴澳費用,他們不得不將其隨身攜帶的顧繡產品在香港變賣相當大的部分。由此,在其入境澳洲時,手上隻有少許現金和不多的顧繡產品,隻是此次航行被劫後的剩餘而已。再者,鑒於陳勳南和周克孝都曾參加過多次世界博覽會並在美國經商達一年之久,此在在表明他們都是正經商家(亦即澳大利亞所要求的批發商)且頗有經驗,此次來澳,除了將其顧繡產品推銷出去,他們還有價值超過一百多鎊的皂石雕刻品需要脫手變賣;一旦他們將這些產品出售完畢,他們就會離開澳洲,前往其它地區,比如荷屬東印度等地,如果可能,也許半年左右就可達成目標。為此,他呼籲,至少應該給予再三位中國商人六個月的臨時居留簽證;到時視情形再予以六個月的延簽。魏子京總領事所呈各節合情合理,內務部秘書無法反駁。四日後,他正式複函魏子京總領事,承認上述三位中國商人的身份,給予他們正式的居留許可。但他還是打了折扣,準允他們在澳經商六個月時間,但強調他們必須是以批發商的形式交易那些商品,而不是像走街串寨的貨郎擔商販那樣去推銷這些商品,因為這種做法與批發商身份不符,為其入境章程所不許。

自此,陳勳南、周克孝和傅德輝的入境澳洲問題得以解決。然而,他們的經商活動受到澳洲內務部和海關稅務部門的嚴密監控。

當年五月十八日,內務部秘書致函中國駐澳大利亞總領事魏子京,告知據報告確信上述三位商人以貨郎擔商販的形式銷售其皂石雕刻品,與其入境申報身份不符,違反了中國商人入境章程,需要立即將他們安排離境。此項內務部秘書的決定主要依據於其所接到的海關報告,即在五月五日這一天,上述商人在雪梨街上銷售其裝飾品,遂將其定性為街頭商販行為。但這一次,魏子京總領事沒有出麵處理此事,而是將此事交由雪梨的霍德偉律師事務所(David R. Hall)來回應。該律所當即在五月二十日致函內務部秘書,告知陳、周、傅最大一宗的顧繡裝飾品交易是與雪梨中國國民黨支部達成,據支部負責人餘榮表示,[11]他代表國民黨支部購買了此件價值十九鎊十一先令三便士的物品,且有收據為證。至於那些所謂擺攤售賣的皂石雕刻品,也不是他們三人去擺的,而是由國民黨支部出麵,承包他們的產品,交由當地華僑在五月五日這天雪梨醫院籌款日舉行的街邊攤檔售賣活動上推銷,為醫院籌款。此次擺攤銷售的數目有賬可查,該律所握有所有這些銷售交易證據。換言之,三位中國商人並沒有違反任何規定,是守法商人。經一番核查之後,內務部秘書確認霍德偉律所的陳述屬實。因為所有的報告顯示,三位中國商人雖然也有走街串寨式的推銷其產品之做法,比如去到雪梨周圍的城鎮,但他們並不是做零售,而是將其賣予一些首飾工藝品店的店主,或者是賣與一些當地的銷售代表,再由他們零售出去。由是,無論是海關稅務部門,抑或內務部官員,鹹認為這樣的做法仍然屬於批發商的範疇,亦即他們並不違規。

然而,當上述律所向內務部秘書提出在其六個月居留到期後,再核發其六個月的延簽,使這些中國商人能完成其在澳商業使命的請求後,內務部並沒有予以同意。六月二十三日,內務部秘書在給該律所回複函中說明,經內務部長首肯,隻是可以延長上述中國商人繼續居留到七月二十二日止;到期之前,他們必須離境。

如果事情進展順利,三位中國商人或許可以在上述規定日期的前後,離境澳洲返回中國,或去往他處尋找機會。然而,他們的處境很不理想。其一,就在上述五月份他們在雪梨的活動期間,年紀最大的傅德輝就因重病而在五月二十日住進了雪梨醫院,隨後還不得不於六月二日動了手術。術後經過一個半月左右的治療和休養,他才於七月中旬返回到美利濱,還得要繼續複診以便確認是否完全康複。其二,半年過去了,他們手上還有一大批的皂石雕刻品無法出手。他們原本是希望盡快售出這些商品,以便能及早動身前往爪哇。因此,到八月十日,魏子京總領事再次致函內務部秘書,為他們申請六個月的延簽。他將上述情況一一擺明,也表示這些商人一旦在規定日期前淨手了所持產品,將義無反顧地盡早離開澳大利亞。在這份公函中,他也向內務部秘書揭示,這三位中國商人在澳大利亞經銷不利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他們來自中國北方,而澳大利亞當地華人則主要來自廣東省,他們之間本身就存在一個語言溝通問題,即陳等三人不懂廣東話,而他們又與當地華人社區沒有任何聯係,故無人可以協助或幫助他們售賣商品,以致他們的銷售活動顯得十分艱難。經一番在內務部官員層級的討論,認為上述三人的活動基本上也算得上符合規定,且市場的情況也表明,那六十二箱的產品不是很容易就能銷售得出去,他們的產品需要時間的沉澱和消化,何況中國總領事所披露的語言障礙也確實對他們不利,當然,最主要的一條是,他們在澳的產品銷售做法對當地零售業的正常進行不構成任何威脅。據此,內務部秘書於八月十九日複函魏子京總領事,同意將三位中國商人的在澳居留展延到這一年的最後一天。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六日,進入澳大利亞經商滿了整整一年的陳勳南、周克孝和傅德輝三人,在雪梨登上載運他們前來澳洲的同一艘日本船“丹打丸”,離境回國。[12]

雖然沒有找到三位商人在一九二二年下半年的銷售交易信息,也不確定他們的那些皂石雕刻品是否最終得以脫手,但當年八月以前的情況顯示,他們的所有商品銷售顯然很不理想。他們來澳的主要目的是銷售顧繡,但因為在香港被劫,最終帶到澳洲的顧繡產品並不多;即便是攜帶抵澳的僅僅價值二十二鎊的顧繡產品,也是在國民黨支部的介入成為買家,方才將該產品的大頭售出。這顯示出其產品在澳大利亞市場之狹小,對該產品沒有太高的認知度,即使是在華人社區裏,亦難以尋覓到買家。其它的工藝品,也如內務部官員調查所得而顯示的,其推銷與售出的情況並不如人意。至於方言溝通所造成的障礙,確實有相當大的作用,但如果產品符合市場需要,則語言的溝通問題顯然是可以找到解決途徑的。

盡管如此,陳、周、傅三位商人對澳大利亞市場的試水還是極有價值,顯示出中國商人的勇於開拓精神。在當時澳大利亞實施“白澳政策”,排斥亞裔的大環境下,他們不畏艱辛,努力探索,其經驗和教訓,都為此後更多中國產品的進入澳大利亞市場,提供了借鑒。

粟明鮮

11/12/2022.

 外交部特派江蘇交涉員許沅給周克孝簽發的赴澳護照。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核發給周克孝的入境澳大利亞簽證。

 外交部特派江蘇交涉員許沅給陳勳南簽發的赴澳護照。

外交部特派江蘇交涉員許沅給傅德輝簽發的赴澳護照。


[1] 詳見:Wang, Sing-Wu. The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Emigration, 1848-1888,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Emigration to Australia. MA thesis.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69。

[2][2] 詳見:Australia-China Co-operation Association: Re admission and position of Chinese in Australia [Contains Progress, Second and Third reports of the Australia-China Association and a booklet produced by the Association entitled 'China and the White Australia Policy'], NAA: A433, 1946/2/1428。說明:本文所涉及的顧繡及其它產品在澳銷售的相關細節,皆出自該澳大利亞國際檔案館卷宗。

[3][3]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顧繡”,華夏經緯網:https://www.huaxia.com/c/2021/09/27/788246.shtml

[4] C.H. Chun Hsun Nan, F.T. Fu Teh Hwei, Chow Keh Hsiao (On Shanghai Merchants Passports, NAA: A1, 1923/2224.

[5] 江繼蘭:“‘繡娘’沈壽用神針征服95年前的舊金山世博會”,http://jishi.cntv.cn/20101029/100265.shtml

[6] Chinese merchants and students. Conditions governing entry into Australia, NAA: A2998, 1951/2130.

[7] 參見“美利濱華僑救亡會布告文”,《東華報》(Tung Wah Times),1920年8月21日,第7版。

[8] 郭順,廣東省香山(中山)縣竹秀園村人,是永安公司隻有創辦人郭氏兄弟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一八九十年代赴澳發展。郭順在澳大利亞的檔案,見:William Gockson, Daphne Gockson [4 photographs attached], Raymond Gockson [6 photographs attached], Beryl Gockson [2 photographs attached] and Florence Gockson [10 photographs attached] [Box 138], NAA: SP244/2, N1950/2/14009。

[9] “雪梨中華總商會啟事”,《東華報》,1922年2月11日,第7版。

[10] “雪梨華僑組織救亡會之緣起”,《東華報》,1919年7月12日,第7版;“雪梨華僑救亡會之集議”,《東華報》,1920年8月28日,第7版。

[11] 餘榮(Yee Wing),廣東省新寧(台山)縣人,大約在一八八十年代赴澳發展,是雪梨泰生果欄(Tiy Sang & Co.)的大股東。該果欄也是雪梨當地大型水果香蕉批發商,亦經營進出口貿易及銷售從中國進口來的土特產,年營業額在三萬八千到四萬鎊左右。詳見:Yee Wing [also known as Ah You, includes photograph], NAA: SP42/1, C1914/7447; Lan Hand, George Keat and Yee Wing [includes photograph], NAA: SP42/1, C1909/3381; Peter Yee Wing (also known as Yee Wing) [includes 2 photographs showing front and side views] [box 112], NAA: SP42/1, C1919/1967。在一九二十年代前後,餘榮也是雪梨國民黨的支部長。見“威靈頓國民黨歡迎雪梨支部長餘榮先生紀盛”,《民報》(The Chinese Times), 1921年5月28日,第5版。此外,泰生果欄還在南太平洋各島嶼經營種植園和采礦,生意興隆。該果欄共有七位股東,每人股本為一千鎊,但餘榮是果欄總經理,無論是對內對外,皆由其主事;其人做事穩健,經商有道,口碑極佳,誠信有為,在當地華商中頗有名望,且與西商和政府相關部門也維係著良好關係。此外,與大多數華人是返鄉結婚後而不得不將妻小安置在廣東家鄉的情況不同,餘榮是在當地與西婦結婚,故婚後與妻子住在雪梨城裏,目前夫妻二人共育有五個子女,適齡學童都進入當地學校念書。詳見:Yee Wing (Ah You). – Naturalization, NAA: A1, 1916/12445; Yee Wing, Pon Tin, Poon Pong, Ah Quong, Cheong Tim, Wong Kwong, Quong Hoong, Yee Fee and Yee Shu [memorandum acknowledging receipt of used Certificates exempting from the dictation test] [Box 1], NAA: SP42/2, C1914/2711; Peter Yee Wing and seven children [Edith Clara, George Cyril, William James Beck, Robert Phillip, Thomas Albert, Peter and Edward Ronald. Include photographs and left and right thumb prints of each child except Edward Ronald.] [box 132], NAA: SP42/1, C1921/10113。

[12] Chow Keh Hsiao, Fu Teh Kwei and Chen Hsun Nan [includes left and right thumb prints and Certificate Excemption from Dictation Test] [box 149], NAA: SP42/1, C1923/139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雖然沒有找到三位商人在一九二二年下半年的銷售交易信息,也不確定他們的那些皂石雕刻品是否最終得以脫手,但當年八月以前的情況顯示,他們的所有商品銷售顯然很不理想。首先,他們來到澳大利亞的主要目的是銷售顧繡,但因為在香港被劫,最終帶進來的顧繡產品並不多;即便是攜帶抵澳的僅僅價值二十二鎊的顧繡產品,也是在國民黨支部的介入成為買家,方才將該產品的大頭售出。這顯示出這一特色產品在澳大利亞市場之狹小,對該產品認知度還是比較有限。從其護照上對他們前來澳大利亞推銷顧繡產品的英文描述看,這個產品隻是一種絲綢織品(Silk goods),某種刺繡產品(embroidery),如此,便顯得與通常華人在當地銷售的“綾羅綢緞”並無區別,因為主流社區對來自中國的絲綢產品並不陌生,也有一定需求。其次,澳大利亞當地華人對於顧繡技藝和產品,事實上是一定認識的。比如,一九○二年,就有華人第二代女性以顧繡參加地方土產技藝大賽而獲首獎。據報紙稱:“堅士蘭省堅士埠大賽土產技藝,所得頭名者,多是華人。首名隹筆,乃華人專其誌;首名顧繡,乃華女氊厘亞有;……”(“樣樣第一”,《廣益華報》(The Chinese Australian Herald),1902年12月20日,第4版。), 可見顧繡也為廣東人士所喜愛。進一步說,在澳大利亞當地眾多的華商店鋪裏,也曾經有一些商鋪銷售過顧繡產品。美利濱和雪梨是澳大利亞華商相對集中的大埠,商鋪眾多,自一八九四年開始有華文報紙,其中有眾多不同商品的廣告。經檢索,可見到一八九八年雪梨的茂和號(Mow War & Co.)經營的商品中,有顧繡產品。其廣告稱:“……專辦唐番各項文房雜貨顧繡絲巾漆器瓷器……”(“茂和號”,《東華新報》(The Tung Wah News),1898年7月9日,第1版。該廣告在該報同年7月20日及8月17日的第1版同樣位置連續出現)。 由此直到八年後,另外兩家雪梨的華商店鋪新三才號(Sun Sam Choy & Co.)與永和號(Wing War & Co.)售賣顧繡產品,分別同時刊登廣告“專辦唐山茶米油糖京菓海味什霍霍瓷器紙料書籍顧繡絲巾”及“自版正絲苗米名茶公煙油糖雜貨瓷器漆器綾羅綢縐顧繡絲巾”(“新三才”、“永和號”廣告,《廣益華報》,1906年2月17日,第1版。這兩個廣告還在同年的該報3月3日和4月7日同樣版麵登出。三年後,新三才號還於1909年2月6日在《東華報》第4版登出同樣內容廣告。二十多年後,逢源公司(Hong Yuen & Co.)因其在雪梨的新店開張,與開業廣告上寫明售賣“各色絲發古玩此前漆器銅器汕頭五采女莊花鞋為大宗”,見“逢源公司雪梨枝行新張廣告”,《東華報》,1928年11月3日,第8版。)。 所有這些表明,顧繡還是有一定的顧客市場。隻是澳大利亞的華人社區因當時對亞裔的排斥,導致人口數量日漸減少,買家市場也在日益萎縮。此外,上述在澳大利亞售賣的顧繡產品廣告,都寫明與絲巾有關。很顯然,也就是說,這些隻是帶有顧繡特征的絲巾,與當時許多華商店鋪都有售賣的價格適宜的“繡花絲巾”應同屬一類產品(可見之於上述所引各報刊與“顧繡絲巾”同版的其它商家售貨廣告)。 如此,在當時機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這些“顧繡絲巾”顯然並非正宗的顧繡產品。這也就解釋了何以陳、周、傅三位商人的產品,最終是雪梨華社的大商家也是國民黨支部負責人餘榮將其友情買下。再者,三位商人在入境澳洲時曾表示來之前與上海永安公司聯絡過,但結果顯示至少雪梨的永安公司並不知情。鑒於永安公司的規模和體量以及在澳大利亞商界的網絡與影響力,如果能確實溝通好,得到其支持和協助其去推廣一個產品,其結果可能會好很多。至於他們攜帶來的其它工藝品即皂石雕刻品,也如內務部官員調查結果所顯示的,其推銷與售出的情況亦並不如人意。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文中“堅士蘭”是Queensland的當時漢譯,現譯為“昆士蘭”,是澳大利亞的一個州(或也稱為省)。“堅士埠”則是Cairns的當時漢譯,現通常譯為“凱恩斯”,是昆士蘭省最北邊的主要城市和港口,是早期華人在昆士蘭較為集中的一個地方。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要做手腳滴' 的評論 :
按照當時的規定,外僑入境後,應將護照交給海關轉由內務部代為保管。因此,我們如果能找到相應的這些外僑檔案,就有機會看到這些護照。
要做手腳滴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厲害,一百年前的護照影印件都能呈現給讀者,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