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正文

從淘金工到富商:昆士蘭煙尼士非爐埠的開拓先驅譚仕沛

(2022-01-03 05:14:39) 下一個

從淘金工到富商:昆士蘭煙尼士非爐埠的開拓先驅譚仕沛

  

上:煙尼士非爐埠(Innisfail)在昆士蘭州的位置;下:從穀當埠(Cooktown)南下,經堅時埠(Cairns)到煙尼士非爐埠(Innisfail)的地圖。從穀當埠往西南,可見白馬河(Palmer River)金礦區遺址。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澳大利亞昆士蘭(Queensland)北部開發的浪潮中,一大批來自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華人湧入該地,不僅僅是追逐財富,也成為當地開發和建設的主力。許多人在短暫的淘金生涯後,參與到昆士蘭北部廣柔地區的種植業開墾與經營,同時也開設商鋪,成為當地鄉鎮商業網絡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譚仕沛(Taam Sze Pui,後按照英語習慣改為Tom See Poy)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從一個渴望發家致富的淘金工,轉而投身種植業,最終經營商鋪,成為昆士蘭北部一個重要農業基地煙尼士非爐埠(Innisfail)成功的華商之一,也是該地建設開發的先驅。

譚仕沛,廣東省南海縣梧村人,生於1853年。因家貧,少時便為一日三餐而辛苦奔勞。在獲悉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白馬河(Palmer River)已在1872年發現金礦、且近幾年周邊地區許多鄉裏鄉親已經絡繹不絕地湧向那裏淘金之後,他便在1876年底與父親和兄弟一起到香港買棹南渡,冀望能有所收獲,實現發家致富的夢想。

在昆士蘭北部因淘金而興起的港口穀當埠(Cooktown)登陸後,譚仕沛和父親兄弟三人便跟著與他們一起從中國前來抱有同樣目的之大隊人馬向西部的內陸行進,通過崎嶇的山路,進入白馬河礦區。然而,五年下來,他們除了能維持生計,並無多少收益,期間還飽受土人襲擊及各種病困纏繞,發家致富的夢想仍然離他們很遙遠。到1881年,譚仕沛在穀當埠承頂菜園種菜養豬,但因天旱及種種原因,並無所獲。

譚仕沛命運的改變是在來澳尋求發展六年之後。位於堅時埠(Cairns)南麵不到100公裏的Geraldton(者爐頓)是南北Johnstone River河入海之前前的匯合處,因地勢低窪,且處於熱帶海濱,其周邊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是種植甘蔗、香蕉及其它農作物的理想區域,1879年才開始有西人殖民者在此定居,正式開發,當時華人也將該地叫做“長順李罷”。1882年,為了將這塊區域的大量土地盡快清理,平整為種植園,當地殖民者招募大批工人到此做此項工作。譚仕沛看到了機會,前往應征,並且因其已經略懂英語而獲聘為工頭。盡管期間他也曆經驚險,差點兒被砍伐的大樹砸倒,但因工作出色,合同不斷,不出一年,積有贏餘。他用這筆錢,將來澳淘金數年未有收獲且年事已高的父親船送回國。一年後,譚父在家鄉去世,算得上終老故土。

與此同時,譚仕沛也與弟弟等人一起嚐試經營香蕉種植園。1883年,開始經商。他與陸魁、陸棠和李錦合股,在者利頓埠旁邊的美利胤鎮(Mourilyan)夥開商鋪錦同號;次年改為同和號,並為避土人襲擊,遷至者爐頓埠經營。四年後,商號經營非常成功,獲得大利。其合夥人拿得本利後退出商號歸國,同和號便由譚仕沛獨家經營。此後,經其勤儉持家,刻苦努力及熱情服務,即便遇到天災,也都化險為夷,生意蒸蒸日上。為此,在1892年,他以巨金將生意資質不夠而難以輔佐他經營更上一層樓的弟弟譚仕潤送回家鄉,讓其回去結婚生子,並將所攜財務建房購業,照顧家族。

此後幾年,譚仕沛繼續將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其家人幾度催其回鄉結親皆未能成行。為此,1896年底,其家人為他在鄉訂了親。1897年初,21歲的招氏作為過埠新娘,來到者爐頓埠,與丈夫譚仕沛共同生活。譚招氏聰穎過人,很快便學會了英語,協助夫君經營生意。與此同時,她也在其後的十年間,為譚仕沛生育了兩女三子,即長女譚美甜(Victoria May See Poy)、次女譚美嬌(Ida Pearl See Poy)、長子譚匯慶(Johnstone Tom See Poy)、次子譚匯榮(Gilbert Tom See Poy)及幼子譚匯華(Herbert Tom See Poy),當然,譚仕沛是按照華人在當地養育子女的慣例,把自己的名字See Poy倒裝,成為了後代的姓氏。譚家兒女長成後,協助將父親創辦的同和號經營得更好,使之成為煙尼士非爐埠(自1910年底從者利頓改為現名)上最著名的華商企業之一。1920年代初,他的孩子逐漸接班後,將父親經營達四十年之久的商號改名為“仕沛父子行”(See Poy & Sons. Ltd),繼續服務於當地社會。

1926年4月18日,譚仕沛在雪梨(Sydney)去世,終年73歲。當地媒體報導其死訊時,對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兢兢業業把一個企業做成了當地的一塊牌子,並養育了五個繼續為社區服務的子女;他是當地華人社區的龍頭人物,總是對有需求的華工及各位種植園主及時施與援手,為他們排憂解難,包括財務上的支持;他也同時在當地社區及華人社區的賑災救濟及公益事業方麵慷慨解囊,被視為表率。而自煙尼士非爐開埠以來,他便投身其間,既參與開墾種植,建設當地;也開設商業網絡,服務社群,因而,他也被視為這個昆士蘭最負盛名的甘蔗和香蕉生產基地的開拓先驅之一。

自1920年代初逐漸退休後,譚仕沛將自己的人生經曆寫了下來,於1925年以中、英雙語出版,名為《閱曆遺訓——My Life and Work》,給我們留下了有關他一生奮鬥和追求的經曆。而他以一個貧寒家庭出身僅在書館接受過三年教育的農家子弟,能親筆寫下這個自傳,更是難能可貴。而他在書末寫給子女的十誡,則是那一代成功華商曆經幾十年經驗的總結,為後人探究其經營理念及成功秘訣提供了依據。茲將此十誡列於下麵,以供參考:

(一)    戒:辦貨應市,必先自度消流,適可而止,不可貪多,一防蟲蛀,二防變壞。若貨合銷,價又便宜,不在此論,如係賤極,不妨多購。

(二)    戒:客來光顧,要接之禮,毋慢爾心,多備貨式,聽客棄取。若花樣不合,又從而翻新,務中客意,以廣其招徠。

(三)    戒:點貨交客,要無差漏。間有客謂數計不合,須平心靜氣,複查有無差漏。如係有差,當即照補,敬謝不敏;若係無差,亦當婉詞譬解,毋失客歡,致少生意,至以為要。

(四)    戒:時逢客多交易,應接不暇,先用安慰,求其稍待,免失客望,致失生意。

(五)    戒:客賬未清,例應向討。要善為說辭,勿觸客怒,至於一再函求麵懇,仍無歸款,須設計取償。倘若始終套延,尚宜婉求分次攤還,勿以掉出以輕心,致興訟累。訟則終凶,戒之戒之。

(六)    戒:時當休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以防竊盜,尤須謹慎火燭,免兆焚如。

(七)    戒:本埠地處低窪,每虞水患,若逢大雨連綿,經旬不霽,又值月之初一十五,海潮當漲,察有將浸上埠情形,須預提防,遷貨樓上以避,免至臨事倉皇無措,貨被水漬,損失不堪。

(八)    戒:感人以德,毋服人以力,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舉凡店伴姐妹兄弟,倘有偶爾誤會衝突,忍之為尚,事後開解,使其意悟,和好如初,方為上策。

(九)    戒:凡事以和為貴,苟能此道焉,生意之隆,可立而待也。

(十)    戒:事不幹己,幸勿強為幹涉。維口起羞,維口興戎,古有明訓,分外不加毫末事,可免終身之憂,慎之慎之。

譚仕沛的自傳是不可多得的反映1870年代到1920年代中國移民在澳大利亞北部開拓與發展曆程的記錄,史料價值極高。澳大利亞國立圖書館保存了這一出版物,讀者可上網自由下載閱讀:

https://nla.gov.au/nla.obj-2496038194/view?partId=nla.obj-2496045017#page/n0/mode/1up

由於譚仕沛商鋪對當地商業發展所起過的作用及所具有的曆史意義,其商鋪建築已成為昆士蘭州的曆史文化遺產。而由他所創同和號改名的仕沛父子行商號,也由其子孫一直經營,到1980年代初才因應形勢發展和變化而結業。

2022-1-2

譚仕沛自傳的中英文封麵。

譚仕沛夫婦畫像。

1880年代譚仕沛的同和號商鋪照片。

這是成為曆史文化遺產的譚仕沛樓房(See Poy House, 2008),網絡照片

譚仕沛全家福照片。日期不詳,約在1920年代初。網絡照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找不到譚仕沛去世前他的同和號積攢的資金數額有多少的記錄。但從1930年代初他的兒子們放貸及將旅館租賃給他人經營及收取其它物業租金的情況看(主要是些法庭糾紛案件的處理報導),以及一次台風受損他家就損失5千鎊左右的財產來看,可知其財富至少在2萬到3萬鎊左右。在當時的情況下,有上萬鎊家產,算得上是相當富有了。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山草地' 的評論 :
同樣都是1870年代到澳洲淘金發財,當時機會確實也多,端看是否懂得英語,拿到合同。這方麵,譚仕沛很幸運也很成功。但同時來的許多中國淘金工就沒有這種機會,語言不通,做事也不利索,不懂審時度勢,因此30-40年後也沒有多少積蓄。可以說,榜上有名的,也基本上都是成功的。
鬼穀雄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lpha123' 的評論 :
譚仕沛的自傳有好幾頁描述在白馬河金礦區淘金之過程,期間遭受突然襲擾,也曾經不知道如何操作淘金工具,以及如何跟著人流沿著河道去淘金,種種遭遇,都很具體形象,惟他們父子勞作多年,未有多少斬獲。這是當時的淘金工留下的少有的淘金記錄,很珍貴。
alpha123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自己寫的傳記一定很精彩。
雪山草地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結束,早期的移民真心不容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