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相 閑聊“嫡孫”毛新宇
(2007-04-07 07:36:51)
下一個
閑聊“嫡孫”毛新宇
不知道大家看了毛新宇的那篇發表在《人民日報》2005年12月24日第八版上的《爺爺激勵我成長》的文章沒有?(連接在內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6481/1453431.html)在這篇文章中,毛新宇同誌緬懷了乃祖的豐功偉績和他自己成長曆程中伴隨著這種豐功偉績給他心靈上留下的不可磨滅的痕跡,這些東西到底應該如何評價,應該說是不一而足,本文屬於閑聊,所以,對該文的立論和立意乃至觀點不作評論,我想在這裏提出的是自己的一個讀後產生的困惑。
困惑在哪裏呢?就在毛新宇的文章的這一段描寫。請看原文:“作為毛澤東的嫡孫,毛岸青和邵華的兒子,我無限緬懷爺爺的豐功偉績。”
毛新宇在這段文字中強調指出他是毛澤東的“嫡孫”,而且也是毛岸青、邵華的兒子,這兩者都應該無人否定,也否定不了,但是,為什麽毛新宇同誌如此的強調這個嫡孫的概念或者說如此強化嫡孫的說法呢?
何謂“嫡”,我們不妨看看詞典上是怎麽解釋的,翻開商務印書館1983年1月第二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的第230頁,關於嫡這個字,詞典上標明有兩種解釋:1.宗法製度下指家庭的正支(跟“庶”相對),詞典為此舉例說,例如嫡出(妻子所生、有別於妾所生,詞典原話)、嫡長子(妻子所生的長子)。2.家族中血統近的,詞典也舉例說例如嫡親、嫡堂等。
我們都知道1912年滿清就已經被推翻,距離今天差不多已經快一個世紀了,封建宗法製度在中華大地上早已成為過去,而一場徹頭徹尾是鬧劇和浩劫的充滿著封建主義臭味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也已被黨中央給予否定、被全國人民所唾棄、被無情的掃進曆史的垃圾堆,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生逢改革開放偉大時代並且受過高等教育的毛新宇同誌在嫡孫這個詞的詞義選擇上一定不會是按照第一種解釋去取法的。
那麽好,想來毛新宇同誌是按照第二種取法來給嫡這個字定義的,也就是血親中的近支。借以表明他和毛澤東之間的血緣關係,這當然可以,而且說來也是理直氣壯,隻不過讓我倍感困惑的是,毛澤東一生三次結婚,分別和楊開慧、賀子珍、江青都曾育有子女若幹,而這些子女的第三代能夠稱得上毛澤東孫子的恐怕隻有毛新宇一個人。因為這點黨史上寫的分明,毛澤東的兒子查明的隻有四個,即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毛岸紅,其中岸英犧牲於朝鮮戰場,成為烈士,沒有子女;岸青至今健在,也就是新宇同誌的父親;岸龍不知所終,一說夭折,一說失蹤;岸紅於長征之際送人撫養,也是未審下落。那麽也就是說毛新宇是毛澤東唯一的健在的第三代中能夠稱得上孫子的人,這個唯一難道比起嫡不是更能說明問題嗎?為什麽還非要加上嫡字來說明自己和毛澤東的血親呢?這樣稱呼嫡孫是不是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歧義?難道毛澤東他老人家還有其他的什麽孫子不成?這也正是我感到些許困惑的地方,就此也就教於網絡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