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腦筋急轉彎"背後的理性選擇
(2007-04-06 23:16:53)
下一個
最近發生在海灣地區的事情頗具戲劇性。無論是伊朗釋放英軍士兵,還是佩洛西訪問敘利亞,抑或是美國在伊拉克重建策略上的調整,都彰顯了妥協和耐心在國際事務中的價值,也凸顯出在紛亂的局勢下理性選擇的重要性。
雖然在“水兵事件”中,美國要對伊朗動武的說法一時鬧得沸沸揚揚,但從理性的角度看,美國尚缺乏動武的諸多支持要素。
無論是軍事準備、戰爭動員、民意支持、媒體宣傳,抑或是贏得來自國內和國際社會的認可方麵,時下的狀況都與當初打擊伊拉克有著天壤之別。而更為關鍵的是,今日的布什政府已非四年前的如日中天的狀態,國會也已換了新顏。
總統與國會關係的變化,在敘利亞問題上表現得十分明顯。佩洛西作為近年來訪問敘利亞的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在大馬士革受到了歡迎,但白宮對她此行卻大潑冷水,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將破壞美國試圖孤立敘利亞的努力。
但這也正是國會與白宮的策略差別所在,就是希望通過側麵迂回的方式改變美國在中東的處境,而促成美敘關係的緩和,乃至促進敘利亞和以色列的對話,都被國會看成是為解決伊拉克問題創造良好周邊環境的積極作為。事實上,在這方麵,國會也隻是比白宮早走了一步而已。
同樣微妙的轉變也體現在伊拉克問題上。在意識到軍事和政治解決伊拉克麵臨巨大困境的同時,華盛頓開始務實地把腳伸向經濟領域,試圖通過改變伊拉克人的生計及平衡各派力量來推進伊拉克問題的積極解決。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美國正在調整2003年到2004年6月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執政時期采取的反對振興國有工廠的政策。
這種旨在鼓勵自由市場發展的做法,是效仿蘇東劇變後采用的“震蕩療法”,但事實證明,伊拉克現在迫切需要的是重振國有經濟力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國營經濟進行改造,是較發展自由市場和私有企業更為急迫的目標。
為了配合伊拉克國營經濟的振興,美國國防部已開始與伊拉克政府合作,重新啟動伊拉克停滯的工業設施,以便使它們與國際市場接軌,從而增加就業機會,恢複伊拉克的經濟元氣。而自去年12月以來,五角大樓還協助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商業領袖代表團前往伊拉克,讓他們探討投資機會並鼓勵他們購買伊拉克產品。
同時,白宮還要求國會撥款40億美元,以便通過提供顧問人員和對伊拉克官員的培訓,為重建工作增添活力。也就是說,美國要幫助伊拉克政府將經濟發展確立為一大工作重點,穩定民眾的情緒,勾畫有希望的前景,以推動政治進程。
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通過促成石油利益分配,推進遲遲得不到進展的民族和解。令華盛頓感到欣慰的是,伊拉克“石油天然氣法”已起草完畢,並獲部長會議通過,這項法律對伊拉克中央與地方政府及外國投資在開發全國儲量約1150億桶石油中的作用作出了規定。
事實上,這也正是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拜登等人此前特別提到的問題,也即美國有必要敦促伊拉克政府實施油氣法規,將石油收入平均分配給伊拉克各個民族與教派所在的地區,以期提供“非常有力的經濟鼓勵措施,促使伊拉克各個地區、各種背景的人民為支持國家而努力”。
就這樣,在走了很長一段彎路後,華盛頓深切地意識到了伊拉克經濟複蘇的重要性,而為了更好地應對來自伊朗等方麵的挑戰,美國就特別需要在伊拉克營造一種妥協與民族和解的氛圍———這一切,都需要從政治、經濟和文化上表現出對伊拉克各派勢力的尊重,並盡可能地釋放伊拉克不同教派“長期壓抑的怨氣”。而伊拉克的資源管理實現完全透明———尤其在石油管理方麵———則成為了重建與安全的先決條件。
很明顯,和平進程必須在政治和經濟兩方麵同時進行。
在政治進程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推動經濟複蘇就有了“兩點之間,曲線最短”的耐人尋味的戰略意義。在認清“撤軍是遲早的事情”的事實後,華盛頓做出政策調整並保持低調務實的姿態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