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中國戰機事故頻發後的秘密令美日不安

(2007-03-20 06:00:41) 下一個
大陸軍機近來的頻頻失事,與其加強訓練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這種失事率與其它國家相比,並不算高。

1月11日,北海艦隊一架小型軍用飛機在山東省青島市區株洲路附近迫降後爆炸,沒有對居民和財產造成損失。

1月9日,廣東揭陽發生軍機墜毀事故,一名受傷飛行員被送往汕頭醫院救治。而此前甘肅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這些失事的機型包括了殲擊機、教練機、預警機等,引起各方的關注與熱烈討論。

雖然飛行是存在著一定程度風險的活動,而且不免帶有一些“運氣”的成分,但是通過一係列飛行安全事件的分析,我們仍然能觀察到其中的規律。

事實上,大陸軍機近期的失事率和其它國家相比,並不算高。由於飛行性質的不同,飛軍機的風險遠超過飛民航機,民航機可以把安全擺在第一,執行載客和貨運業務。軍機不同,雖然部隊也重視飛行安全,不過在貫徹作戰命令的要求下,再凶險的任務也要全力執行。

特別是先進國家空軍的打擊部隊,為了反製各類型精密防空係統的威脅,必須突出高複雜環境下的作戰能力。要具備這種作戰能力,除了要擁有配套的先進戰機和裝備外,平時還需要熟練進行一些高難度戰術訓練,像是複雜天候的攻擊訓練、夜間攻擊訓練、超低空穿透攻擊訓練等。由於這些戰術訓練的風險遠超過一般的飛行訓練,所以發生意外事故的機率也比較高。

另外,換裝新飛機對各國空軍都是一項新挑戰,特別是精密先進的戰機,剛服役的前幾年通常意外事故頻率較高,這在各國都是非常普遍的情形。其中舉最近的韓國空軍為例,韓國在2002年購買40架先進的F-15K打擊戰機,以建構韓國空軍的遠程打擊武力。2005年,韓國空軍接收頭4架F-15K,不過其中1架在次年5月的一次夜間訓練任務中不幸失事,兩名飛行員殉職。

台灣空軍的換裝教訓

接收新型戰機初期的意外事故不斷,台灣空軍算是最典型的例子。在1990年代後半期的幾年時間裏,台灣空軍一口氣接收了150架F-16和60架幻影2000-5,這批先進戰機不僅造價昂貴,而且讓台灣空軍吃足苦頭。由於合格飛行員、地勤人員的數量銜接不上,使得戰機的操作與維護不夠純熟,一切的配套機製都處於磨合期,造成了飛行事故連連。

以美製F-16戰機為例,150架F-16自1996年開始交機,雖然第一個作戰聯隊直到2001年12月才正式成軍,不過在部隊成軍前的1998-1999年,在短短的兩年時間便墜毀4架F-16和損失5名飛行員。由於接二連三出事,台灣空軍在2000年被迫公布一份F-16飛行統計數據,其失事率是每10萬小時8.25架,失事率當時在全球12個F-16使用國家中排行第5,讓台灣空軍臉麵無光。

單價高達5500萬美元的法製幻影2000-5,折損情形與F-16相比也不遑多讓,就比率來算甚至還超過F-16戰機。60架幻影2000-5在1997-1998年交付台灣,作戰聯隊在2001年5月正式成軍。不過,在幻影聯隊成軍之前的1999年,台灣空軍便損失了2架幻影2000-5,在幻影聯隊成軍的同年11月再損失1架戰機,總計有3名幻影飛行員殉職。

這些先進戰機的折損大部分都是在作戰聯隊正式成軍之前發生的,這種情況曾經讓台灣空軍上下都備感壓力。不過在F-16和幻影2000-5正式成軍服役後,由於飛行員與地勤人員的技術和經驗已經成熟,加上台灣空軍安全飛行管理的加強,過去5年來這些新型戰機已經不再發生墜機事故。

解放軍空軍的過渡期

台灣空軍在接收新一代戰機初期,雖然安全記錄一度讓人直搖頭,不過這種現象非台灣所獨有,在解放軍空軍過去的發展曆史,也難以避免發生過類似的狀況,特別是在剛接收蘇-27戰機的前幾年。

台灣軍方在1999年曾舉行過一場“2005年聯合防空作戰遠景”會議,在會議中曾公布一份資料有解放軍空軍蘇-27的資料。

資料指出,首批26架蘇-27在1995年完成戰備部署,但由於飛行員和保修人員的技術不到位、後勤保障體係存在問題等原因,在4年裏總計折損了12架蘇-27戰機(其中有6架戰機是1996年8月賀伯台風侵襲華東地區時受到重損)和9名飛行員,損失相當嚴重。

引進蘇-27是解放軍空軍在過去十餘年積極現代化的表征之一,空軍是解放軍現代化和未來台海戰爭中奪取製空權的關鍵,特別是自海灣戰爭以來,通過一係列的區域衝突表明,空軍已成為主宰戰爭勝負的關鍵軍種,是衡量一個國家軍事現代化的重要指標。解放軍跟蹤世界的潮流,自1990年代中期開始重點發展空軍,從作戰理論、戰法戰術、武器裝備、人員訓練等各個層麵,全麵開展空軍的現代化。

不過,解放軍空軍由於體製龐大,不僅現代化需要更多的時間,而且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付出許多代價。回顧1990年代初期的解放軍空軍,從體製和裝備來看都隻是一支“國土防空型”空軍,要跟蹤世界潮流,轉變成一支“攻防兼備型空軍”,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而且解放軍近年強調軍兵種“聯合作戰”,空軍需要建構與海軍、陸軍之間的協同、協調、配合能力。

為因應複雜的任務與裝備技術要求,使得解放軍空軍的訓練項目、訓練強度、演訓頻率都大幅提高,這不免以較高的意外事故作為代價,並反映出解放軍急於實現軍事現代化的緊迫感。

此外,隨著部隊現代化進程的加速,過去解放軍空軍在技術裝備和訓練過程中所積累的問題,也會不斷地暴露出來,這些則會造成軍事訓練過程中出現事故。

回顧2006年解放軍的飛行安全事故,其實與主要國家空軍相比,失事率並不算高。不過,這年卻爆發出近年最嚴重的失事意外,那就是6月份在安徽發生的運輸機空難。根據事件後的各方報道,失事的運輸機應該是“空警-200”型預警機,這架飛機是解放軍積極研製的重點型號飛機,失事前可能仍處於裝備測試階段。這架飛機的墜毀使得機上40名人員全部罹難,許多人為科研機構的電子專家,成為解放軍空軍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大挫折。

台灣空軍在5年前曾公布過一份失事記錄,從1950~1999年總計損失622架飛機,每年平均15.5架,這份記錄公布後引起各界嘩然。在兩岸軍事對峙的年代,台灣空軍飛行員處於衝突的第一線,任務壓力和機械、天候等因素,造成嚴重的折損。

在冷戰對峙的年代,處於冷戰前線的各國空軍都有類似的情況,美製F-104戰機曾被譏為”寡婦製造機”,在世界各地都謀殺了許多飛行員,當然台灣空軍也是主要的苦主。冷戰結束後,雖然各國空軍的戰備壓力降低,不過飛行本身的風險特質,讓意外事故難以避免,每年都有許多飛行員折損,成為各國空軍難以逃避的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