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客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初沸火初紅
正文

普羅旺斯紀行(二):薰衣草

(2008-09-08 06:28:55) 下一個
中國的傳統文人向來喜歡借物詠誌,將自己的理想人格或處世之道賦予草木花卉,所以就有了蓮的清高,梅的傲骨,竹的氣節。以至於談到花木,就會不自覺地用人的秉性來揣摩它們。對於盛產於普羅旺斯的薰衣草,如果按照中國文化的傳統,一定要賦予它一些什麽人性特點,應該怎麽去描述它呢?一言以蔽之,那就隻能是知足了。知足,源出於《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恥不殆”,是許多文人信奉的處世之道:進則為官濟世,不進則吟詩作畫,閑雲野鶴,不亦樂哉。中國的傳統文人還真有意思,在外講的是孔孟之道,滿口君臣父子的,可骨子裏更信黃老之學。《老子》中的無為無不為,知足常樂等等都成了許多人的人生準則。如果“知足常樂”的薰衣草土生土長在中國,一定會有人寫一篇《愛薰衣草說》之類的文章。確實,熏衣草是我熟悉的庭院花木中最“知足常樂”的:薰衣草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低,它不需黑泥厚土,不需肥料伺候,那樣隻能讓它瘋長葉子,除了太陽和些許水(千萬不能太多!),它就能生長得很好。無論是長在地中海沿岸的山崖石叢中的野生的薰衣草,還是幹燥貧瘠的Albion高地(Plateau d'Albion)上人工種植的薰衣草,每年一到七八月總是開得如此的轟轟烈烈。難怪有人說,薰衣草是上帝因為造世時把普羅旺斯的土地弄得太貧瘠而作為一種補償送給當地的人們的。勤勞的人們也很知足,有了薰衣草後也不再追求其他更好的作物,所以,自十七世紀Grasse成為歐洲的香水中心後,薰衣草便成了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起先隻是采摘野生的薰衣草,慢慢得發展成今天的大麵積種植業。這遍野的介於籃紫之間的各種色調,也就成了普羅旺斯今天吸引無數遊客遠道而來的主要景致。









1,2,3,4: Albion高地上的薰衣草種植地

然而,誘人的色彩和醉人的芳香掩蓋不住種植區的現實問題。與許多其它發達國家的農業區一樣,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種植業也被一個難題困擾著,那就是農莊後繼乏人:許多年輕人寧可去城市打工,也不願繼承父業作農莊主(紀行一裏已提到了)。除了種植業是一項非常辛苦的職業外,光靠向香水工業提供原料已經無法滿足許多年輕人對富裕生活的追求了(或許年輕人還無法領會知足常樂的意境吧)。別說南歐,俄國,就連中國的新疆也已經開始大麵積地種植薰衣草了。薰衣草精油的國際市場價是一降再降。當地人隻能另辟蹊徑,靠加工與薰衣草有關的手工藝品直接賣給遊客來增加收入。薰衣草種植業的變遷讓我想起去年在龍井和一位茶農的一次長談。這位茶農在龍井村裏炒茶也算是小有名氣了,但他也麵臨著後繼無人的問題。倒不是他的孩子不願接他的茶園,而是他不願自己的孩子再受他的種茶之苦,兩個孩子都被他送進了大學和大專。聽完後感歎長久,看著茶杯裏輕盈飄逸的茶葉,我們又何曾真正了解這背後蘊含著多少艱辛!









5,6,7,8: 以薰衣草為主題的工藝品

順帶說一句,2008年,薰衣草被德國的自然療法促進協會(NHV Theophrastus)評選為2008年的年度藥草(Heilpflanze des Jahres 2008)。薰衣草的各種藥物用途這裏就不多說了。

普羅旺斯紀行(三):Aix-en-Provence

我的其他博克文章:

普羅旺斯紀行(1):Partie de Pétanque
上海:後現代包裝下的形形色色(圖文散文)
江南憶
上海:兩類房子,兩種命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小宇宙 回複 悄悄話 啥事也想親眼看一看這壯觀的紫色。。。
女巫的心情 回複 悄悄話 很愛薰衣草,某一天一定去普羅旺斯感受一下。
恩,不過在此之前要去北海道的富良野先感受一下,嗬嗬。
安娜晴天 回複 悄悄話 美麗樸實的好帖子。新發現了一個可以串門的地方。
問候。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