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石之瑜:朝野爭相討好美國,不是台灣之福

(2015-11-18 18:04:06) 下一個


石之瑜

      中評社台北11月19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馬習會之後,朱立倫順勢訪問美國,一方麵挾馬習會掀起的兩岸維持和平現狀的承諾,二方麵站在讚賞馬習會的美國巨人肩膀上,大有找到蔡英文罩門,讓選情起死回生的跡象。但是,對台灣而言,問題實不在於朱立倫是否能靠美國轉向支持他,而爭取更多選票,而在於台灣什麽時候才能真正發展出有自己個性的政治文化。若朝野爭相討好美國,任憑誰繼任,都絕不會是台灣之福。

      依附美國所帶來的問題,可以分成內、外兩方麵來分析。內在方麵,台灣受其曆史影響,亟須建立自尊,而麵對大陸,總覺得不受尊重。就其根本,唯諸事仰美國鼻息,缺乏內生的自信所致。故美國使個眼色,立刻成為朝野攻防的主軸。朱立倫訪美之際,蔡英文想方設法證明自己與美國關係更密切,反而予人心虛之印象。如此沒有自信,卻要在北京麵前表現自尊,當然是緣木求魚。

      對外方麵,美國為因應中東方興未艾的戰事,加上駭人聽聞的巴黎恐攻帶動新一波反恐,在兩岸關係上勢必求穩,則任何導致北京升高兩岸衝突的可能性,都要壓製。影響所及,台灣將失去轉圜空間。台灣依附美國的動機,本是要抗衡大陸,當美國也要維係與大陸的關係時,台灣就失去與大陸抗衡的意誌,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可見,不擺脫依附美國的話,台灣不但不能抗衡大陸,甚至積怨而因此內鬥的情況,還將變本加厲。

      所以,當朝野的宣傳戰集中在美國是不是見異思遷,對朱立倫比較青睞的問題上,亦即比賽美國更喜歡朱立倫還是蔡英文,台灣立即失去的,就是作為自己的意誌。持續這樣的台灣,就會和外界指控馬習會中馬英九看似陳情的姿態,相互輝映。大家期待馬英九當麵嗆聲習近平,但在這樣怯懦的對美心態下,就算是有堅定“台獨”信仰的蔡英文也做不到,何況是沒有信仰的朱立倫。

      諷刺的是,當初力主配合美國反恐的吳釗燮,就是蔡英文的“國安”策士。他如果改仕國民黨,恐怕毫無調整需要。然而,如果蔡英文停止諂媚,任憑朱立倫去唱媚美獨角戲,以目前選情來看,朱立倫依舊望塵莫及,那台灣豈不大有機會產生一位起碼表麵上不是美國欽定的“總統”?誰能擺脫欽點“總統”的心態,誰便能確實體會到自信人格的悸動,也才有可能欣賞馬習會,進而在下一次兩岸接觸中,實踐真正屬於自己人格的對等。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係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