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州道樹禪師,唐州人也,姓聞氏。幼探經籍,年將五十,因遇高僧誘諭,遂誓出家,禮本部明月山慧文為師。師恥乎年長,求法淹遲,勵誌遊方,無所不至。後歸東洛,遇秀禪師,言下知微,乃卜壽州三峰山,結茅而居。
常有野人,服色素樸,言譚詭異,於言笑外化作佛形及菩薩、羅漢、天仙等形,或放神光,或呈聲響。師之學徒睹之,皆不能測。如此涉十年,後寂無形影。
師告眾曰:“野人作多色伎倆,眩惑於人,隻消老僧不見不聞。伊伎倆有窮,吾不見不聞無盡。”(五燈會元)
坐禪,有些受用時,境界很多,說之不了。但你不要去執著它,便礙不到你,俗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雖看見妖魔鬼怪來侵擾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見釋迦佛來替你摩頂授記,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歡喜,《楞嚴》所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禪堂開示 虛雲老和尚)
有的會看話頭,能照顧現前一念無生,或知念佛是心,即從此一念起處,驀直看到無念心相。逐漸過了寂靜,粗妄既息,得到輕安,就有了種種境界出現。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處了,有的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上騰了,有的見到可愛的人物而生歡喜心的,有的見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淫欲心的,種種不一。要知這都是魔,著即成病。
......觀無念已得寂靜輕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隻照顧本參話頭,一念不生,“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一概不理他,自然無事,不落群邪。(禪堂開示 虛雲老和尚)
有的業障較輕的,理路明白,用功恰當,已走上了正軌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沒有什麽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須注意“枯木岩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沉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點慧解,作詩作文,自以為足,起貢高我慢。
......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應如古人所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由一向至極處邁進,直至“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縱橫去。(禪堂開示 虛雲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