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說●無聞

卍卍卍卍《華嚴經》雲: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卍卍卍卍
正文

雲棲蓮池大師:念佛必須聲聲喚醒自心,無間無斷。念佛人唯一心不亂。

(2007-02-16 21:23:45) 下一個

  雲棲蓮池大師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上來所說觀想念佛三昧已竟。今當更說持名念佛三昧。竊惟淨土之為教也,肇始於釋迦世尊,闡揚於曆代聖賢。於是以念佛一門,而分四種:曰持名念佛、曰觀像念佛、曰觀想念佛、曰實相念佛。雖有四種之殊,究竟歸乎實相而已。又以前三約之為二:一為觀想,一為持名。觀想,則《十六觀經》言之詳矣。此論持名,則《阿彌陀經》雲:“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此萬世持名念佛從出之大原,乃金口所親宣之妙法也。古德雲:“觀法理微,眾生心雜。雜心修觀,觀想難成。大聖悲憐,直勸專持名號。良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此闡揚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若其持名深達實相,則與妙觀同功,上上品生,當不疑矣。

  現前諸佛子,如前“懺悔門”中,二乘聖人,圓心大士,乃至等覺,尚須懺悔。既彼均當懺悔,豈不感應往生,而況位在凡夫,生居學地者乎。我今奉為六道現前諸佛子等,皆同一心,稱佛名號,求生淨土。願佛慈悲,特垂攝濟。(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警眾

  入道要門,信為第一。惡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這條門路,不齎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隻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淨土,隻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於義理不是難解說。你們眼裏親見,耳裏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你信得這句話,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實信得這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盡力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你們睹此榜樣,當愀然不樂,痛相警策道:“大眾!我與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無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我見你們自家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隻不信人命在呼吸間也。

  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刹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沉。隻是綿綿密密,聲在於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沉,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隻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亦即出心入心,亦即心念心聞,念即是聞,非二事也。--無聞注),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雲棲大師遺稿)


  示吳大峻

  莫管悟與不悟,莫管有無內外中間,莫管止觀,莫管與他法門同與不同。既疑情不起,亦莫管是誰不是誰。但執持名號,一心一意,無間無斷,純一不雜做去。(雲棲淨土匯語


  與太倉王子顒孝廉智第書

  願空其心,盡罷一切諸緣,於空心中單念一聲“阿彌陀佛”。所雲念者,不必啟口動舌,但默默以心眼返照,一字一字分明,一句一句接續,從朝至暮,從暮至朝,心心靡間。雲棲淨土匯語


  示在家二眾

  今但萬緣放下,回光返照念佛,即是一生要緊大事,更無多語。此外隻管純一念佛。其念佛,要字字心上照過,曆曆分明,時刻切心,不容些須妄想雜念。早晚禮佛時,懇苦發願求生淨土。如此捱到臨命終時,自然正念現前,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蓮華化生,永離諸苦。(雲棲淨土匯語


  念佛與止觀

  問:猿方著鎖,旋即昏沉。惺惺策發,隨複散亂。雲何降伏?
  答:寂寂治散亂,散去則生昏沉。惺惺治昏沉,昏去則生散亂。止觀雙持,昏散皆退。今隻須精明念佛。念無二念曰精,念而返照曰明。精即止,明即觀。一念佛而止觀備矣。(雲棲淨土匯語


  念佛與戒定慧

  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戒也。
  定乃除散為義,若一心念佛,心不異緣,即定也。
  慧乃明照為義,若觀佛聲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
  如是念佛,即是戒定慧也。(雲棲淨土匯語


  雲棲蓮池大師答問

  或問:今見世人,念佛者多,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

  答:此有三故。一者,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既是念佛,便要依佛所說,要積德修福,要孝順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愛,要夫妻相敬,要至誠信實,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陰騭方便,要慈湣一切,不殺害生命,不淩辱下人,不欺壓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佛),定要念退這不好心。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二者,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念佛之時,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親在西方麵對(彌陀),不敢散亂。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三者,口雖念佛,心中隻願求生富貴,或說我等凡夫,西方無有我分,止圖來世不失人身。此則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卻自不願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勸世人,凡念佛者,決意求生,休得疑惑。且如天宮富貴,福盡也要墮落,何況人間富貴,能有幾時。若說你是凡夫,西方無分,則聖賢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便可發廣大心,立堅固誌,誓願往生,見佛聞法,得無上果,廣度眾生。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徑中徑又徑)


  念佛不專一

  予昔在煉磨場中。時方丈謂眾雲:“中元日當作盂蘭盆齋。”予以為設供也。俄而無設,唯念佛三日而已。又聞昔有院主為官司所勾攝,堂中第一座集眾救護,眾以為持誦也,亦高聲念佛而已。此二事,迥出常情,有大人作略,真可師法。

  彼今之念佛者,名為專修。至於禱壽命,則《藥師經》;解罪愆,則《梁皇懺》;濟厄難,則《消災咒》;求智慧,則《觀音文》。向所念佛,束之高閣,若無補於事者。不思彼佛壽命無量,況百年壽命乎?不思念彼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目前罪垢厄難乎?不思彼佛言:“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況時人所稱智慧乎?阿伽陀藥,萬病總持。二三其心,莫肯信服。神聖工巧,獨且奈之何哉!(竹窗隨筆 雲棲蓮池大師)


  答吳廣穎居士

  問:念佛貴乎念念相續,固矣。然有時不整威儀,反似瀆慢。假如脫巾褻服時,裸臥澡浴時,乃至大小便利時,俱可念佛否?
  答:默念不妨。

  問:念佛或四字,或六字,稍有繁簡之分。經文隻雲“執持名號”,似止四字。今叢林盡從六字。畢竟何者為是?大師自用何法?
  答:四字(“阿彌陀佛”)自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隨眾。

  問:終日念佛,遇福則作,吾師明誨也。夫作福時,心在福事,即不在佛號矣。拈一放一,可謂“一心不亂”乎?
  答:明鏡本空,物來則現,於鏡空何礙?人但事未至而將迎,事已過而留滯,乃為病耳。(雲棲淨土匯語


  答問

  問:一心稱名時又著求生,不幾二念乎?
  答:求生須於早晚發願時。若稱名時,一心一念,不可夾雜。譬如舉業家,讀書、作文,其行也。其所以讀書、作文者為何?要中舉、中進士,其願也。(雲棲淨土匯語


  示福建林榮
  (榮具陳所見異境)

  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眼見耳聞,悉盡掃除,一心念佛。(雲棲淨土匯語


  與吳江秦任南居士廣俍書

  所雲開幽暗,解業縛。若會,則幽暗即是光明,業縛無非解脫。如不會,但時時攝心念佛。久久靜,自能發。(雲棲淨土匯語


  答江西謝青蓮孝廉廣鉁書

  提話頭,是宗門發悟最緊切工夫。修淨土人,即以一聲佛號做個話頭,此妙法也。但心粗氣浮,則未能相應。須是沉潛反照,至於力極勢窮,乃有咄地一聲消息。(雲棲淨土匯語


  答金居士廣聚書

  誠即此念佛一念所起覷得破,管取大事了畢。又不可見如是說,便作思維卜度,穿鑿求通,則反失之矣。但念念體究,真積力久而自得之,方是證悟。(雲棲淨土匯語


  與蘇州劉羅陽居士書

  夫生死不離一念,乃至世出世間萬法,皆不離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實。若覷破此念起處即是自性彌陀,即是祖師西來意。縱令不悟,乘此念力往生極樂,且橫截生死,不受輪回,終當大悟耳。願翁放下萬緣,十二時中(即每天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無聞注),念念提撕。是所至望!(雲棲淨土匯語


  答通州孫居士廣諒書

  來問出世真諦。夫世即出世,則不須求出。真非妄外,則何用覓真?此意未會,則莫若一心念佛,念而悟。悟則無論,縱不大悟,而離此娑婆,生彼淨土,即是出世。消滅雜念,純一正念,即是真諦。今亦不管出不出、真不真,但工夫做到“一心”,自然了當矣。(雲棲淨土匯語


  答蘇州袁心遠居士廣綬書

  畏死者,以未悟本來無生故也。本自無生,焉得有死,何畏之有?然無生未易卒悟。今唯當專誠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亂”,必得開悟。就令不悟,而一生念力,臨終自知死去必生淨土,則如流落他鄉,得歸故裏。(雲棲淨土匯語


  念佛人唯一心不亂

  或問:“妙喜雲:‘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念佛果愚人所為乎?”噫!予昔曾辯之矣。妙喜但言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不言愚人終日一心不亂求淨業也。

  又問:“古德偈雲:‘成佛人希念佛多,念來歲久卻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無念之心不較多。’無念念佛,奈何以有念念佛?”曰:此為散心念佛而不觀心者勸發語也,不曰歲久而一心不亂者成魔也。未曾念佛,先憂有念,是猶饑人欲飯,先憂飽脹而不食者矣。

  又問:“六祖雲:‘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意旨何如?”曰:六祖言惡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亂者求生也。且惡人必不念佛,其有念佛者偽也,非真念也。喻如惡人修十善求天堂。惡人必不修十善,其有修十善者,偽也,非真修也。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

  又問:“古德雲:‘舍穢取淨,是生死業。’奈何舍娑婆求極樂?”曰:彼言舍穢取淨者為生死業,不言一心不亂取淨土者為生死業也。子未舍穢,先憂取淨,與前之憂有念同矣。

  又問:“禪宗雲:‘佛之一字,吾不喜聞。’又雲:‘佛來也殺,魔來也殺。’則何為念佛?”噫!彼言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不言一心不亂四字吾不喜聞也。彼言佛來也殺,魔來也殺,不言一心不亂來亦殺也。夫歸元無二,方便多門。是故歸家是一,舟車各行。以舟笑車,以車笑舟,俱成戲論。此理自明,無煩贅語矣。

  又問:“近有人言:‘吾不念佛,良由內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焉得名道?’”噫!彼蓋以獨守空靜為道乎?內有能靜之心,外有所靜之境,不亦能所宛然乎?曷不曰“一心不亂”,則誰能誰所,何內何外也?吾與爾既修淨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亂田地。若一心不亂,任他千種譏、萬種謗,當巍巍不動如泰山耳。更何疑哉!(竹窗三筆 雲棲蓮池大師)


  虛雲老和尚在福建功德林佛七開示

    勝進法師命署燁居士錄

  當民國廿二年春季,閩省福建功德林居士發起佛七時,至第三日,虛雲老和尚由鼓山湧泉寺下省公幹,順途到功德林慰問大眾。剛好佛七止靜默念,大眾一聞虛雲老和尚駕到,大半離座迎接,叩頭禮足。

  當時雲老和尚大喝一聲說:“你們學佛好多年,今天對這樣嚴肅佛七道場,給你倒插法幢了。佛法的門中,無論是禪是淨,貴在六根門頭用事。掉舉與昏沉,都是失念的病源。你們記得嗎?《彌陀經》中說過,假如一天,二天,三天,甚至於七天,都一心不亂,那個人在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諸聖眾,現在他的麵前,接引往生。現在你們諸位能不能一心不亂?如果一心不亂,怎樣會聽到老僧到來。如果一心不定,念到阿彌陀佛現身到來,你也不認識,他是佛是魔,你還不認識,是定是亂,也弄不清楚,那前途危險。真是可憐。可憐。”

  大眾給他教訓一番,都不知道怎樣是好。到佛七場中開靜了,虛雲老和尚就同大家入殿禮佛,向大家開示說:

  “你們打佛七,貴在“一心”。如果心不一,東看西聽,這樣的念佛,就是念到彌勒下生,還是業障纏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樣,世法無心,尚且不可以,何況佛法呢。念佛的人,從頭到尾,要綿綿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亂的念去,佛來也這樣念,魔來也這樣念,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這樣才有成功的日子。為什麽呢?佛者是覺也,既然能覺悟,自然知道用力專心念去;魔者是惱也,惱害眾生慧命,知道他惱害慧命,當然更加用力專心去降伏他。所以當能夠覺時,就是見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

  現在佛七場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動,繼續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見著佛了。你們叩頭接我的有幾位,你們說接到什麽。既說不出好處,豈不是虛耗時光,空無所得,豈不是我來惱害你們“一心”大事,擾亂你們“一心”淨業。這樣就是你們置我於魔羅邊處了。可歎。

  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寶。實在可憐。他們有的用什麽燒豬、雞魚供養觀音菩薩,即犯了殺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時,正遇梅蘭芳在上海演戲,有某居士包一個廂位,花數百元請我看戲。我告訴他說,八關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戲,何況我出家的僧人,你請我看戲,無異燒豬供菩薩。那個人叩頭悔過說,我今天花了幾百元得到開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無上,貴在用心。”

  一句“珍重”,揖別而去。此時各人不敢起身送別,而虛雲老和尚也不回頭看看。

  這個佛七,經過虛雲老和尚開示之後,所剩下的四天佛七功夫,的確是樣樣照做。其中有一位陳大蓮居士,建甌人,歸依太虛法師,曾任福建省議會議員,在此期佛七的第六天念佛中,看見地上顯出黃金色,很是高興,結七後特地上鼓山,再請虛雲老和尚開示,蒙虛老和尚開示說:“這是心到達清境的表現,切戒生貪念,務須一心念佛,努力精進,自然到家,不能夠有其他希求。”要知道圓人說法,沒有一法不圓,任他橫說直說,都是契理契機。(虛雲和尚法匯—開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