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者來信:公正評價張瀾先生zt

(2007-05-22 21:38:38) 下一個
讀者來信:公正評價張瀾先生
請看博訊熱點:反右50周年
(博訊2007年5月22日 來稿)
轉載三篇文章,看章詒和是如何胡編亂造曆史的。

章詒和在《順長江,水流殘月——淚祭羅隆基》一文中說:張瀾患有嚴重口吃症,不善言辭,不善社交,諸事多依仗極具雄辯之才的羅隆基。”真是奇談!如果如章詒和所言,張瀾能勝任四川省長嗎?能成為四川大學的創始人之一嗎?他能做大學校長嗎?他能“無畏地與趙爾豐當麵抗辯說川民保路有理,氣得這個總督大叫‘張瀾太橫強!’”嗎?他能當麵訓斥蔣介石嗎?張瀾直至今天仍受到四川人民的無比敬愛和懷念! (博訊 )




  章詒和還說:“民盟被迫解散,張瀾那篇以個人名義發表的聲明:‘餘迫不得已,忍痛宣布民盟總部解散,但我個人對國家之和平民主統一團結之信念,及為此而努力之決心,絕不變更。’並呼籲全體盟員繼續奮鬥下去----“聲明”裏的每個字都沉甸甸的,它出自羅隆基之手。羅氏長於議論,風發泉湧,連老蔣也是知道的。”。這也是章詒和的胡編亂造。
  章詒和編得真荒唐。現轉載三篇文章,完全可看出張瀾是怎樣一個人,看看張瀾先生是象章詒和編派的那樣嗎?
  在轉載前再說幾句。我想俗話說一個女人“情人眼裏出西施”,於是乎,情人的一切短處都沒有了。更甚者,還常將別人的美貌幻想到自己的情人身上。如果情人隨風而逝,不能如願,則往往會從心底生出一種對“風”的陰毒怨氣。往事如煙,逝者如斯,突然間大眾異口同聲大讚別人的美貌,這個女人於是又會由心酸到妒忌。我想妒忌的女人是很可怕的,有陰毒怨氣的妒忌女人就更不可救藥了。這可能是她這樣寫的原因所在吧!

現轉載(1):
舊衫出任副主席
  人物檔案
  張瀾,字表方,1872年出生於四川南充縣一個窮秀才之家。1903年,赴日本留學。1911年,任川漢鐵路股東會副董事長時因領導保路運動而聞名全國。1917年,曾被當時的政府任命為四川省長。後受五四運動影響專心辦教育,創辦成都大學並任校長。抗戰爆發後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堅持反對蔣介石的獨裁內戰政策。1941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時當選主席,1944年,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時仍任主席。1946年,參加政協會議後去上海。翌年秋,民盟被國民黨當局強令解散後,遭監視和軟禁。1949年,上海解放後赴北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六位副主席之一,並參加了開國大典。1954年,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1955年以84歲高齡在北京逝世。
  在“開國大典”那幅著名的油畫上,人們可以看到毛主席身邊站著一位蓄銀須、穿長衫的老人,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副主席之一的張瀾。這位民主人士的代表,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老朋友,他為爭取民主而奮鬥和獻身教育的業績長久留芳於史冊。
  組織四川保路運動時,麵對清兵以
  刀槍抵身相逼,仍大義凜然地當麵與總督抗爭
  任四川省長時,妻子仍留在鄉村種
  田養豬,在民國官場上被視為奇事
  居住北京時遇五四運動,學習北京大學的經驗
  後返四川專心辦學,任成都大學校長
  窮秀才出身的張瀾,1903年在成都尊經書院獲得優等生資格,成為最早期的赴日留學生,入東京宏文書院師範科。資產階級革命派與保皇派激烈鬥爭時,張瀾曾讚成君主立憲,擁護“德宗皇帝”(即光緒),反對慈禧太後。
  回川後,他致力創辦新學。朱德便是他任順慶中學堂校長時的學生。此後幾十年,朱德寫信都以“表方吾師”相稱。  1911年保路運動發起後,張瀾被川紳推為股東代表(他本人並無什麽股份),向官府請願時成為主要領導人。
  人稱“屠夫”的四川總督趙爾豐為了“擒賊擒王”,假意把張瀾等八人“請”到督署內,剛一進花廳伏兵便躍出,前麵用槍抵住胸膛,後麵揮刀做砍殺狀。當其他代表驚恐“震栗”時,隻有張瀾無畏地與趙爾豐當麵抗辯說川民保路有理,氣得這個總督大叫“張瀾太橫強!”。隻有他們被囚後,清兵又向門外要求放人的民眾開槍。這一慘案引發省內暴動,並以連鎖反應之勢導致武昌起義。辛亥革命風暴中,張瀾被官府“禮請”出獄,一時名揚全川乃至全國。
  民國初,張瀾入京任國會議員,曾擁護袁世凱,發現其稱帝野心後又返鄉,轉而響應蔡鍔組織護國軍。翌年,北京政府為收拾川局任命張瀾為四川省長,他上任時把妻子留在鄉下,仍做種田養豬一類農活,這在官場上一時被稱為奇事。張瀾為官清廉,應酬不用公款而用私費,因負債累累被迫變賣家中幾畝薄田。此時,四川幾派軍閥割據,張瀾手頭無兵,僅從名望出發無法製止混戰,任省長僅九個月便被迫離川赴北京。
  張瀾赴京第二年,五四運動爆發。他接觸了新思想,尤為欣賞李大釗、毛澤東、趙世炎等人參加的少年中國學會,稱讚“此乃振興中華希望之所在”。他還學習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於920年解除省長一職返南充興辦教育。此後又模仿北大創辦成都大學,並被推為校長,多年間有“蜀中學子半門生”之稱。
  軍閥屠殺成都大學學生,他出麵
  收埋烈士,後來與入川的紅軍聯係
  拒絕蔣介石以監察院長的高位引
  誘,在國共之間組織民盟以爭民主,並被推為主席
  張瀾抱著“教育救國”的理想,在成都大學宣布信仰自由,校內形成馬列主義、三民主義和國家主義的三派組織,他本人則同情共產黨領導的進步學生。1927年,四川軍閥投靠蔣介石後,於次年2月派兵闖入成大捕去六名學生(內有五名共產黨員),不經審訊便槍決。張瀾怒火滿腔地找到軍閥劉文輝要求埋葬烈士,並憤怒地說:“你們人都殺了,我們連屍都收不得嗎?”
  後來,張瀾又返回南充,繼續興辦職業教育。1933年,紅四方麵軍入川,張瀾曾派人聯係。紅軍1935年撤離川北後,他被任命為賑濟會長,曾任中共旅德支部書記的次子張慕良也回到身邊。張瀾到蘇區後,聽到貧苦農民對紅軍打土豪、分田地有口皆碑,深受感動。此時,蔣介石借“追剿”之名派中央軍三路入川,待紅軍北上後仍然不走並控製省政,使當地“土皇帝”劉湘驚恐萬分。十幾年前,劉湘當副營長時曾得張瀾提攜才發跡,此時便向老恩師“求教”。張瀾說明蔣介石一心消滅異己的野心,要他同紅軍和其他地方實力派聯絡抗蔣。劉湘接受勸說,拿出白銀20萬兩接濟陝北蘇區,並溝通桂係,一起與剛打過仗的紅軍化敵為友,並於1936年在廣西達成了三方秘密的反蔣抗日協定。西安事變後,川、桂兩方又發電支持張、楊,對促成內戰停止和全國抗日局麵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
  抗戰爆發後,張瀾受推舉任四川抗敵後援會主任。蔣介石出於拉攏動機,曾以監察院長高位相誘,他卻予以拒絕,並堅決反對獨裁內戰政策。一次,他到學校參加大會,見學生按照國民黨訓育主任的規定,一聽到“蔣委員長”四字便立正,馬上大怒道:“你們在做什麽?提到中華民國你們不立正,提到中華民族不立正,真是豈有此理!”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張瀾奔走進行調解,見國民黨毫無誠意,便倡議在國共之間組織一個大的團體以推進民主。同年,六個小黨派在渝組成民主政團同盟,開始推黃炎培為主席。不久黃辭  職,大家說張瀾在四川被稱做“聖人”有號召力,又是無黨派人士處事公正,便推他任主席。
  張瀾在國民參政會長期與共產黨合作,曾聯合提議要求取消軍統、中統,並比之為明代東廠、西廠。蔣介石聞之拍案大罵張瀾,派特務日夜監視。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時,張瀾到機場迎送,毛澤東也三次登門拜訪,張瀾以蔣介石無信無義為憂,勸毛澤東早日回延安。
  年近八十又重病纏身,卻把組織經
  費全部轉移,自己無錢就醫,幸得療
  養院慕其名準予免費入院。特務以
  手槍相逼,他厲聲喝斥,寧死不去台灣
  身為副主席穿舊長衫上天安門出席
  開國大典,毛澤東對他說:“表老,你太儉樸了!”
  1947年3月,國民黨驅逐中共和談代表,同年10月又宣布民盟為“非法”,勒令自行解散,否則便行逮捕。民盟的解散,對全國產生了消極影響,張瀾對此曾沉痛地解釋:“殺頭我是不怕的,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國統區全體盟員的身家性命。”許多民盟負責人避往香港後,國民黨當局稱張瀾“勾結中共,投靠蘇俄”,下令“不任其逃出國境”,這反使他更堅信第三條道路走不通,跟隨共產黨才有希望。張瀾此時年近八十,重病纏身,卻把秘密參加民盟的西南實力派龍雲、劉文輝捐來的大批經費全部轉移,以致無錢就醫。上海虹橋療養院仰慕張瀾之名收他免費入院。而國民黨男女特務則化裝為醫護人員輪班去監視。
  解放軍兵臨上海時,特務以手槍威逼張瀾上船去台灣,隻得到厲聲怒斥:“可以用槍打死我,但我絕不離開這裏!”據當時在軍統的知情者回憶,特務頭子毛森就要殺害張瀾、羅隆基時,蔣介石又產生了也許他們加入聯合政府會與共產黨出現矛盾的想法,下令先不要動手。起義將領這時也派人衝入療養院,在極其緊張的關頭把張、羅二人營救出來。
  張瀾脫險後赴北平,毛澤東穿著帶補丁的衣服親臨住所請他出任國家副主席,張瀾以年老推辭,毛澤東卻說:“你有德嘛,無論如何請你出來。”新中國首任的六位副主席中有三位是黨外人士,民盟主席張瀾便是其中之一。
  開國大典上,張瀾仍穿平時那身舊布長衫。剛在王府井做了一身新呢衣穿上的毛澤東笑道:“表老,你太儉樸了。”隨後,他吩咐人也給張瀾送去一身呢製中山裝和大衣。張瀾卻始終放在箱子裏,去世後家人還給了國家。女兒在東北學習畢業後,想利用父親身為副主席的關係調到北京,也受到他嚴厲批評。
  由主張君主立憲到造成共和民
  主,從專心教育救國到投身革命以徹底改造社會
  張瀾的一生,是由舊式文人向全新的民主鬥士前進的曆史。他出身貧苦書生之家,22歲考上秀才時還是破衣草鞋,艱難的生活經曆使他畢生同情勞動人民。當他剛走出比較封閉保守的四川東渡留學時,對比中日兩國的情景觸目驚心,樹立了改造國家的決心。不過他那時還不能完全擺脫舊思想束縛,
  曾支持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對抗的君主立憲派,後來對北洋軍閥和省內軍閥也存有幻想。五四運動時,張瀾作為一個舊省長而向激進的青年學生看齊,從此走上為民主奮鬥之路,體現了極其可貴的與時俱進精神。
  在舊官場上張瀾以清廉著稱,曾寫下座右銘“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愛,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強,而斷不可以自欺”。不過他長期以傳統道德為自律武器,有時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發起組建民盟後,他便發現許多盟員受糜爛生活影響,自己雖以舊衣粗衫示範,並以“百姓笑破不笑補”相告誡,亦不能阻止後來民盟部分人受國民黨收買而導致分裂。張瀾與毛澤東接觸後,最感收益的便是群眾觀點,並號召盟員學習。依靠人民群眾來反腐並創造清廉的新政府,也是他一生奮鬥留下的重要啟示。

    撰文/  國防大學教授  徐焰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紀念張瀾先生誕辰130周年
    文/梁曉聲
    朱德、羅瑞卿都以曾是
    先生的學生而為其榮
    人不可以不自愛
    人不可以不自修
    人不可以不自尊
    人不可以不自強
    而人斷不可以自欺。
    以上五句話,乃張瀾先生1942年寫下的。先生時年70歲。
    他將這五句話概括為“四勉一戒”。
    是對自己的。是對兒女的。也是對當時中國青年一代的。
    人總是要有一點兒精神的。
    何謂“有一點兒精神”?
    我想,便是人應該自己對自己有種要求,有種原則吧?
    人到了70歲的時候,還仍然有必要自己對自己有種要求,有種原則麽?

    同意也罷,不同意也罷,總而言之,到了70歲的時候,還仍然自己對自己有要求,還仍然一以貫之地恪守做人原則的人,古今中外,確乎是有的。
    如張瀾先生。
    所以,朱德、羅瑞卿,都以曾是張瀾先生的學生而為其榮。
    所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發自內心地對張瀾說:“表老,你的德很好啊,你是與日俱進啊!”

    然而,張瀾先生,卻並非什麽職業的道德家。他首先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首先是一位剛直不阿一往無前地推動中國民主進程的先驅。首先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中國近現代史,因為有了張瀾這一個重要的名字,其政治的篇章而更加雲湧星馳,多姿多彩。
    夫人老母仍在家鄉過著農家生活
    那麽,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張瀾先生的一生吧!
    留日時期的青年張瀾,曾公開在同學中倡議敦促慈禧退位,因而被晚清當局視為“康梁黨羽”。

    19世紀末,諸列強國加緊了對中國鐵路修築權的爭奪,收回和捍衛鐵路主權成為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一項重要內容。因而四川人民掀起了震驚中外的“保路風潮”。事關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張瀾先生以一介布衣知識分子而義無反顧、振臂疾呼,英勇挺身於“保路”前列。槍口相向而麵不改色,大刀橫頸而誌不可奪。
    他是當時幸而未死的譚嗣同。
    他是當時知識者中的一位林祥謙。
    他是當時四川百姓的一位施洋大律師。

    他是當時的一秉聞一多式的紅燭,照亮著老百姓無助的心。隻不過老百姓及時用千千萬萬雙手護住了那樣一秉紅燭的光耀,使反動當局雖囚禁了他,卻懾於人民的憤怒,終未敢將屠刀向他砍下……
    其後,張瀾先生之一生,便奉獻給了當時中國這個千瘡百孔民不聊生的頹敗國家。為了它的複興與前途,無怨無悔。

    所以,當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那一天,他以新中國的國家副主席及“民盟”創始人的身份,欣喜地站立在天安門城樓上,站立在毛澤東和周恩來之間。

    張瀾先生身居高位,並非從1949年開始,他曾任晚清政府的川北宣慰使,曾任民國時期的四川省省長。用張瀾足以安四川,這一點是反動如段祺瑞者也十分明白的。張瀾先生卻從不為高位所惑,隻當重權是全心全意為百姓服務的前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主政期間,家貧如故。夫人老母及一概親人,仍在家鄉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生活。其四弟曾請求在他的政府機關中謀一低職,遭斷然拒絕,諄諄相勸道:“我不能任用親人,你在家中務農並奉養老母親最好。”

    當時南充軍閥石青陽欲倒張瀾,曾派人喬裝暗訪其家,但見“環堵蕭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無可竊物。”暗訪者以實相告,石歎曰“川北聖人之譽,名不虛傳也。”其高風亮節,連政敵亦無不欽然。
    張瀾先生的母親逝世時,先生不在榻前。

    老母留下遺言:“我勞累一輩子,沒給兒孫留下半間房,半分地,還死在別人的屋子裏。望兒無論如何要積點兒錢,置點兒業,就算是我留下的祖業吧,我死了也才心安。”

    先生因泣曰:“母親清醒時,想來老人家是絕不會叫我顧私的。家中曾有過的一點兒祖業,竟也被我賣掉,周濟了窮人。母親的遺囑,我實難做到啊!看來,我將永遠不是一個孝子了!”
    一次次拒絕了為他安排的住宅

    被選為新中國國家副主席後的張瀾先生,為著工作的需要,不得不將夫人及兒女從四川遷到北京。張瀾先生,一次次拒絕了國家為他安排的住宅。在他看來,那些院子委實太大了,房屋也委實太好了。後來,他親自選擇,終於合家團聚在一處小小的舊陋的宅院裏。

十月一日的前幾天,按照周恩來的親自指示,有關方麵撥了一筆服裝費,希望張瀾先生能一身簇新地出現在天安門城樓。
    張瀾先生婉言退回。

    他說:“國家的錢,即人民的錢,我怎麽可以用來做了長袍穿在自己身上。但總理的考慮是對的,我將保證著新裝與民同慶。”
    於是,他自己出錢,趕製了一件布的長衫,罩在舊棉衫之外。
    張瀾先生,還是位卓越的教育家。
    中國現代史上諸多名人受業於張瀾名下。
    傑出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親自聆聽過張瀾先生演講。其社會學思想,深受張瀾先生之愛國濟民思想的影響。

    張瀾先生任四川順慶府官立中學堂正教習兼教務長時,大簡接待禮儀。知縣到校視察,也僅在客廳備茶款待。隨從護丁,一律不得進入校園,以保障校園清肅稱序。

    有所謂“飽學之士”,反對張瀾先生之新教育思想,當街貼出一副對聯辱罵與影射。學生中激忿者,亦七言八語湊成對聯,粗語相譏,夜半貼在對方家門上。

    張瀾先生得知後,正色教誨道:“評價人物,須當心安理達,恰如其分。雖視麵言之,亦能折服。不可涉於刻薄謾罵。更不可墮於庸俗。你等乃未來國家知識者,或如我,以教書育人為業,斷不可賤學次訐,淪於痞邪。”
    神情莊默,未發一言

    當梁漱溟遭至毛澤東的嚴厲批判,當麵斥曰:“反動透頂,一貫反動”時,張瀾先生是在場一人。神情莊默,未發一言。翌日,上書毛澤東,坦言批評毛澤東的不冷靜,並代梁申辯“反動透頂,一貫反動;其言重矣,其論失公正矣。”
    毛澤東竟不再重提。

    先生病中仍十分牽掛祖國的統一大業,發表《任何威脅不能動搖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決心》之聲明,痛斥國際上當時形成的企圖永遠使台灣獨立於中國的反華勢力。
    潼關書到問親安,有子出征已二年。
    貧困可憐遺一老,猶須日交雜稅捐。
    裁錦繡羅麗絕倫,紛紛裝束鬥時新。
    可憐北道貧家女,尚有經冬無褲人。

    以上是張瀾先生身為民國四川省長視察窮困地區時所作詩詞,其對百姓的憐愛之情,讀來令人肅然。有杜甫詩詞之悲風哀韻。
    今年是張瀾先生誕辰130周年。
    作為“民盟”之一員,虔成此文以敬頌。
    先生之“四勉一戒”,定當引為餘生之銘。
    先生之“四勉一戒”,細思忖之,又何嚐不是我中華民族,我泱泱大國之精神的鞭策!
    4月於北京

葉篤義著《雖九死其猶未悔》(部分)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葉篤義先生也曾留美,57年被打為右派,八十年代平反後曾任民盟副主席。

  解散文件是張瀾以主席的名義發布的。他感到非常沉痛,當晚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早便叫我根據他口述的大意,替他擬了一個以個人名義發表的書麵談話。全文是這樣的:

  餘迫不得已,忍痛於11月6日通告全體民主同盟盟員,停止政治活動,並宣告民盟總部解散。但我個人對國家之和平民主、統一團結之信念及為此而努力之決心,絕不變更。我希望以往之全體盟員,站在忠誠國民之立場,謹守法律範圍,繼續為國家之和平民主統一團結而努力,以求達到其目的。

  我把這個談話稿發至上海各個報社。張瀾希望通過這個書麵談話,使全國盟員了解到,他在頭一天以民盟主席名義發布的解散公告,在形勢上是“迫不得已”的,在心情上是“忍痛”的。即使這樣一個照顧到客觀形勢號召盟員“謹守法律範圍”的書麵談話,除了當時蘇聯在上海所辦的中文《時代日報》於11月7日全文發表而外,其餘所有中文報紙都拒絕或不敢登載。張瀾沉痛地對我說:“殺頭我是不怕的。我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照顧到全體盟員的安全。至於我的一切早已置之度外了。”他的這番話道出了他當時的心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