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塔利班,本拉登基地,和阿富汗鴉片產量的關係

(2007-01-01 09:15:16) 下一個

(奧地利)俞力工

十九世紀英國在南亞的勢力不斷向北擴張,由是為了領土糾紛與阿富汗打了數次的仗。1893年在英國的高壓下,與阿富汗劃定了所謂的“杜蘭線”(即當前阿富汗、巴基斯坦之間的國界)。阿富汗一方答應“杜蘭線”東南部廣大普什圖族的生活範圍交由英國管理;英國一方則答應於100年後將這塊相當巴基斯坦一半的領土歸還阿富汗。
 
1947年英國勢力退出南亞,臨走前卻刻意埋下兩條導火線:一是在阿富汗與印度之間建立了巴基斯坦這個新國家,其領土則包括根據上述協議應當於1993年歸還阿富汗的土地;一是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留下一塊引起兩國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這種“先天”的安排注定了巴基斯坦與印度、阿富汗紛爭不休的命運。一方麵,巴基斯坦為了占據克什米爾,對抗蘇、印聯盟,而成為美、中的天然盟友;另一方麵,為了防止阿富汗提出領土要求,而刻意培植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勢力。如此,既可鼓勵原教旨勢力奪取阿富汗政權,建立一個受巴基斯坦控製的傀儡政府;又可在“超越民族”的伊斯蘭教幌子下壓製任何民族主義和地方主義勢力,由是,又與推銷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瓦哈比)的沙特阿拉伯建立了盟友關係。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與七十年代,阿富汗當局曾二度提出歸還領土要求,而幾乎與巴基斯坦兵戈相見。1979-89年期間,當蘇聯直接派兵支持親蘇的阿富汗民主人民黨政府時,巴基斯坦便在美國的主導下,連同沙特、中國給予阿富汗各地的反蘇“聖戰者”大力援助。89年蘇聯不堪國際壓力與重大損失而決定退兵。此際,正值冷戰即將結束,阿富汗的戰略地位遽然一落千丈。美國、中國,首先放棄了對阿富汗的關注。巴基斯坦與沙特,則在1992年阿富汗親蘇政權崩潰時,與取而代之的伊斯蘭社(Dschamiat,1992-96年主政)和阿富汗伊斯蘭黨(Hezb,為美國的主要支持對象)交惡,原因是前者受到伊朗、印度的支持;後者則除了公開支持伊拉克之外,還提出了極其敏感的普什圖民族問題。巴基斯坦、沙特為了控製阿富汗,便決定由巴基斯坦情報局(ISI)帶頭策劃,通過農村最保守的原教旨神學校,召集大量難民,並向其提供軍訓、武器、糧食和灌輸原教旨擴張思想,而這就是所謂的“神學士”(Taliban)和1996年塔利班新政府的來由。
 
1996年塔利班掌權前後,阿富汗再次成為全球的注目焦點,主要原因是中亞國家紛紛獨立,而該地區的巨大石油與油氣資源(占全球第二位),不隻是將來會決定能源需求不斷增加的中國與印度等國的命運,以後輸送管是否通過阿富汗,或伊朗鋪設,也與所有周邊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再加上以阿富汗為主要基地的恐怖分子已在全球蔓延,同時該國鴉片產量占全球50%以上,均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不安。
 
隨著塔利班勢力的坐大,北方各武裝力量於1996年隨即組成北方聯盟(下稱北盟)。獨立國家聯合體(包括俄羅斯)、伊朗、印度既感到遜尼派瓦哈比原教旨主義的威脅,又不讚同美國、巴基斯坦的構想,讓中亞的石油、油氣通過阿富汗、巴基斯坦而後出海,因此積極支持北盟。巴基斯坦、沙特則分別出於資源、領土與宗教原因,繼續支持塔利班。美國則為了創造一個開發中亞能源的和平環境,既對塔利班政權容忍,又設法施加壓力促使塔利班減少宗教狂熱、鏟除鴉片種植。中國,盡管對那些在阿富汗接受遊擊訓練的疆獨恐怖分子頭痛萬分,卻出於對巴基斯坦的傳統友誼,也隻能對其控製阿富汗的策略采取不幹預態度。
 
塔利班本身,實際上包括兩大團體,無論是流亡至巴基斯坦的衣食無著的難民,或是抗蘇期間的聖戰者(其中包括大量伊斯蘭黨成員),絕大多數均為目不識丁、走投無路的流民。但自從加入塔利班之後,豐衣足食之外還賦予了征服異教者的神聖使命,結果自然是對塔利班政權拚死效忠。問題是,塔利班代表著農村、山區、部落的最落後文化,一旦以統治者身份進入城市,便隻能用最簡單、原始、蠻橫的辦法發泄其對都市民眾的不滿。
 
至於本拉登所領導的“基地”恐怖主義集團,嚴格說來在阿富汗的複雜環境中並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不是發生911事件,國際社會隻消對巴基斯坦、沙特和塔利班施加壓力,並凍結“基地”的經濟資源,便不難在短期內連根鏟除。
 
本拉登原是個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負責為其沙特權貴家族作買賣的商人。八十年代初美國決定利用伊斯蘭狂熱分子的力量滲透中亞、削弱蘇聯, 1982年便由中央情報局出麵,央求本拉登在伊斯蘭教圈內招募國際敢死隊(此批人多為知識分子)前往阿富汗接受遊擊、爆破訓練。此後,他便開始運用美國、英國、沙特、巴基斯坦情報組織提供的經費、訓練及武器(本人也在巴基斯坦接受過培訓),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建立了數十個軍事培訓營。有趣的是,同一性質的培訓營甚至也一度存在於美國弗吉尼亞州。彼處除了外國人外,還培訓美國伊斯蘭教黑人教徒,以鼓勵他們參與都市遊擊戰活動,削弱蘇聯、中國、印度等有“伊斯蘭教少數民族問題的國家的力量。然而在波斯灣戰爭結束和蘇聯自阿富汗撤軍後,本拉登突然發現其母國沙特阿拉伯竟為美軍30萬大軍變相“駐紮”,因此便轉而對美國和所有的其它假想敵發動進攻。
 
據報道,單單在本拉登主持的培訓營中,前後就訓練了35.000名恐怖分子(包括近千名疆獨分子。另有6至10萬人的估計。),無論是波黑、科索沃、車臣、蘇丹、阿爾及利亞、中亞、克什米爾、中國、中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都曾發現“基地”恐怖分子的參與。1993年,直到紐約世貿大廈第一次受到恐怖分子(此批參與者均在美國接受培訓)的定時炸彈攻擊之後,美國才開始減少對本拉登的支持,但美國中央情報局與本拉登的直接接觸起碼還維持到2001年7月初。
 
911事件促使美國攻擊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巴基斯坦一時陣腳大亂。此際擺明的情況是,一旦北方聯盟取得上風,則隨時可利用普什圖民族問題和土地歸屬問題削弱巴基斯坦,如果此時印度再趁機奪取西克什米爾,激化宗教狂熱分子的情緒,巴基斯坦這國家便可能永遠消失。然而美國為求穩定,始終設法調解巴、印之間的關係,對財政拮據的巴基斯坦政府更是通過各種渠道大力支持。
 
如果問題僅僅限於阿富汗基地培訓的恐怖分子,如前所述,美國隻消斷絕財政、軍事、技術支援,嚴加約束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國的行動,逐步縮小包圍圈,便可順利解決問題。但是,如果開辟的戰場越多,打擊麵越大,恐怖分子就越是能夠輕易擴散,越是可能順理成章地與各地反侵略戰爭結為一體。
 
此項培訓恐怖分子的策劃人即是卡特總統的安全顧問布列辛斯基。兩年前,當某記者對布進行采訪時,問及他對該策劃直接導致911事件有何感想。布竟然理直氣壯地說,這點微小損失與削弱蘇聯的巨大成功無法比擬(大意)。蘇聯是否由於阿富汗戰爭及恐怖分子之類的外在原因拖垮,至今沒有一個一致的看法。不過,如今西方國家把恐怖主義視為頭號敵人已是個不爭的事實。

後記: 
塔利班政權1996年主政後,該國的鴉片產量曾翻了一番,1999年最高峰時達到4565公噸。經過聯合國的不斷交涉與外來壓力,塔利班政權於2000年將產量壓低到3276噸;2001年甚至減少到空前的185公噸。這現象,說明塔利班政權的果斷與有效性。然而,經美國將該政權摧毀,其鴉片產量便攀高至2003年的3600公噸,此後又不斷提升,這意味著,該國的鴉片產量又超過全球的3/4。
=============

又,此文發表後,獲知本拉登父子與布什關係甚是密切,小布什擔任總統前的石油公司的主要合夥人也是本拉登家族。老布什曾擔任過中情局局長,這就不難理解為何80年代會物色本拉登前往阿富汗主持培訓恐怖分子一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