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適與被刻意塗改的中國抗日第一碑

(2007-01-13 20:22:28) 下一個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占領山海關之後迅猛進攻熱河,形勢萬分危急。3月3日,就在熱河省省會承德失守前夕,胡適致電蔣介石,要求他立刻北上,率軍抵抗。

電文說:“熱河危急,決非漢卿所能支持。不戰再失一省,對內對外,中央必難逃責。非公即日飛來指揮挽救,政府將無以自解於天下。”13日蔣介石回複胡適說,國軍須有三個月的準備才能作戰,“在幾處地方用精兵死守,不許一個人為生存而退卻”。因此,便有了一場震驚中外的“長城抗戰”。

5月23日,在離北平(北京)六十餘裏的懷柔縣牛欄山爆發了一場戰爭,不僅是抗戰史上“最有力最光榮之一戰”,也是長城抗日的最後一場血戰。時任綏遠省主席、華北軍第七軍團總指揮、第五十九軍軍長的傅作義統帥部下一千多名將士,與武裝到牙齒的日寇西義一師團展開了殊死的激戰。我軍將士憑借著在堅硬岩石上築好的戰壕,從早晨四時直至下午七時,冒著日寇飛機與大炮的狂轟濫炸,英勇作戰,直至接到上級撤退的命令才撤離陣地。

戰火剛熄不久,國民政府就與日本政府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然而這次戰役震驚了日本朝野,就連《朝日新聞》也不得不驚歎:“看出他們戰壕中的遺屍,其中有不過十六七歲的,也有很像學生的,青年人的熱狂可以想見了!”在此次戰役中,有數百將士光榮捐軀。

傅作義派人備棺木將從懷柔戰地尋回的二百零三位將士遺骸運回綏遠(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並將死難烈士安葬在城北的大青山下,建立抗日陣亡將士公墓,垂為永久紀念。

一年之後,傅作義特意請胡適為公墓撰寫碑文。傅作義在信中說:“我以最虔誠的敬意和悲痛的情懷請先生為犧牲在抗日戰役的將士們作一篇紀念碑文。”接著介紹了全郡將士奮勇上陣,頑強抗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並稱,先生文章久已欽仰,如蒙惠撰,刻之於石,一定更能激發國民的愛國心。

胡適反對抗日,一貫主張避戰求和,以圖發展教育經濟國防後,與日做將來的決戰。接到來信後,讀了傅作義對該軍將士英雄事跡的介紹,烈士們浴血奮戰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他,竟然一氣嗬成, 用白話文寫了一篇千餘字的紀念碑文。

在這篇碑文裏,他比較詳細地敘述了戰鬥的經過:如宋哲元部隊在喜峰口的苦戰,如徐庭瑤、關麟徵、黃傑所率中央軍隊在南天門一帶十餘日的血戰,如傅作義所部第7軍團第59軍在懷柔一戰,與兩倍於我的敵軍交戰,敵軍雖有精銳武器裝備,但在我抗日部隊英勇頑強地阻擊下,他們也不能前進一步。

碑文憤怒地譴責了《塘沽協定》是一個恥辱的“城下之盟”,讚揚了“一千多個中國健兒用他們的血洗去了那天城下之盟的一部分恥辱”,“用他們的血染中華民族曆史的一頁”。

全文一千五百多字,最後四句話蕩氣回腸,回味千古:
“這裏長眠的是二百零三個中國好男子!
他們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他們的祖國。
我們與我們的子孫來這裏憑吊敬禮的,
要想想我們用什麽報答他們的血!”

該文發表在8月份的《學文月刊》上,題目《一篇新體的墓碑》。同年11月由錢玄同書丹,刻石建碑於大青山麓,碑名曰《中華民國華北軍第七軍團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碑》。

對於此事,《胡適日記》於5月5日有生動的記載:“假期。試寫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碑’,塗改甚苦,終不能滿意。這是我第一次用白話作碑版文字,頗覺得這種試驗不容易。碑文約千五六百字,寫到半夜後一點,銘詞四行,一氣寫成,差不多不用改。”

這篇碑文不隻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戰鬥檄文,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新文學史料價值。這是第一篇白話碑文,用全副新式標點分段刻寫的,其拓本流傳全國。胡適將碑文交《學文》月刊影印發表時特意寫了《後記》,其中提到:“碑版文字用白話,這未必是第一次;但白話的碑文用全副新式標點符號寫刻,恐怕這是第一次。”在這第一篇白話碑文中我們也能看到胡適的思想的影子,雖然是記敘碑文,但他在敘述中敢於用諸如“城下之盟”、“國恥”一類表示憤慨的尖銳詞語,這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是需要很大勇氣的,特別是他那“差不多不用塗改”的4句銘文中對烈士熱情歌頌和對國民的大聲疾呼,反映出胡適在外敵入侵時所表現的深切的愛國情懷。

1946年曾有人請教胡適“您本身就是中國一位書法大家,為什麽這個碑你沒有親自寫呢?”胡適回答說:“為烈士們寫一個碑文我還能勝任,但是用來刻碑的話,我的字就不夠分量了,唯錢玄同先生的字才可勝此任。”

胡適用白話文書寫抗日烈士紀念碑一事很快為全國軍民所知,更在教育精英們力主求和避戰中屈辱煎熬的各大高校中, 成為一時盛事。

著名的《良友》畫報在本月以封二整版刊出華北軍第五十九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紀念碑碑文拓片,《北洋畫報》、《申報》、《大公報》等許多著名報刊也紛紛在顯著位置報道這座塞外名碑。

又一年的5月華北形勢最危機的時候,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華北地區,並且蠻橫地要求南京國民政府取締全國一切反日團體及活動。6月10日,國民政府發布《睦鄰敦交令》,規定“對於友邦,務敦睦誼,不得有排斥及挑撥惡感之言論行為。”何應欽屢屢通電傅作義讓他消除一切與“抗日”有關的紀念物,為其與駐華北日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簽訂《何梅協定》作好準備。傅作義萬般無奈,把塔上“抗日陣亡將士”的“抗日”二字挖改成了“長城”二字,再用沙石塗料將大青山烈士紀念碑文遮蓋住,在上麵另刻“精靈在茲”四個大字。全國各地送來的匾、聯、銘、讚,凡有“刺激性”的語句,一一遷毀。

7月5日胡適平綏之行,來到了第三十五軍軍部。傅作義陪同胡適一行拜謁了烈士公墓,站在被人為塗改的國殤墓前,胡適悲憤交集,提筆寫下了《大青山公墓碑》一詩,詩雲:
“霧散雲開自有時,
暫時埋沒不須悲。
青山待我重來日,
大寫青山第二碑。”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