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星星的博客

★一顆美麗的亮晶晶的星星★
正文

秦可卿何來什麽神秘背景

(2007-09-30 13:51:49) 下一個
周思源批駁劉心武續:秦可卿何來什麽神秘背景

來源: 新聞午報 作者:周思源

  有說不盡的《紅樓夢》,就有層出不窮的紅學熱點。最近這個時期的紅學熱點是什麽呢?毫無疑問是所謂“秦可卿之謎”。秦可卿真的有那麽多“秘密”需要揭示麽?真的有那麽多“謎”需要人們如此費勁地去破解麽?是我們落入了曹雪芹精心設置的閱讀陷阱,還是我們為自己挖了陷阱,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周思源說:“不遵守學術規範必定出錯,許多文史常識需要澄清。”讀者可以發現,他實際上是在一一反駁劉心武解讀紅樓的“一家之言”。



  秦可卿無神秘背景

  有讀者問,如果秦可卿沒有特殊來頭,那麽她死了怎麽會驚動皇帝、驚動皇宮呢?大明宮掌權太監戴權不是宮裏的太監總管麽?是權力最大的太監,如果沒有皇帝批準,他能來寧國府上祭麽?如果皇帝不批準,他敢鳴鑼開道麽?他這樣做,不是生怕別人不知道麽?

  這樣我們就遇到了最大的一個悖論。這裏有四個問題需要澄清:

  第一,皇帝究竟知道不知道秦可卿的真實身份?

  隻有兩種可能,知道或是不知道。

  連焦大都知道秦可卿藏匿在寧國府是負有神聖使命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皇帝也肯定知道。這樣,緊接著就產生了第二個問題:

  第二,皇帝對廢太子即所謂秦可卿之“父”的態度究竟怎麽樣?

  也隻有兩種可能,好或者壞。

  如果皇帝對廢太子老親王好,那麽廢太子就可以複爵,複不了親王,複個貝勒、貝子也比國公強得多,那麽秦可卿的真實身份早就可以公開而且受封了,根本不必掩蓋,甚至根本不必送養生堂,藏匿在賈府十幾年,更不必自殺。

  反過來,如果皇帝對秦可卿的所謂“父親”廢太子老親王不滿,他能夠容忍賈府私自收養罪人之女麽?能夠讓他們那麽大張旗鼓地大辦喪事麽?決不可能。尤其是清朝的密折製度那麽厲害,犯了罪被圈禁的廢太子老親王的女兒藏在賈府,死後如此興師動眾地給她大辦喪事,朝廷會輕饒賈府麽?根據史料,曹想“亂跑門路”求人幫忙都因有人密報而受到雍正的嚴厲警告,他家怎麽敢收留或娶那個父親是皇帝死敵的廢太子之女?而且居然養大到將近二十歲!所以秦可卿不可能有什麽來頭。

  第三,皇帝知道不知道廢太子反對皇帝?

  據說皇帝每一次出去行獵的時候,反對皇帝的政治集團都曾經派人勘察地形,準備行刺,多次策劃推翻皇帝的活動,都被皇帝挫敗了。這麽說,皇帝不但非常清楚地了解這個陰謀集團的存在,而且每次都挫敗了他們反對自己的陰謀。鬥爭之激烈,之頻繁,可見一斑。但是從清史記載中找不到這樣的根據。還有,既然形勢已經緊迫到了廢太子即壞了事的老親

  王要秘密傳口信讓女兒秦可卿自殺的地步,那麽皇帝就不會不察覺他們的動靜,早就秘密監視一切可疑之人,甚至早就采取斷然措施,這從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嚴厲處置政敵(他們隻是不大聽話,遠遠沒有到行刺的地步)的史實中都不難得到證明。

  第四,從清史來看,允的太子之位第二次被廢之後,已經徹底失勢了,這次是毀滅性打擊,朝野誰都清楚廢太子永遠不會再有出頭之日。於是以八阿哥與四阿哥為首的兩個集團才或明或暗地結黨,準備成為儲君,有朝一日即位為帝。但是這些皇子在康熙麵前無不極度順從,沒有一點反對皇帝的跡象。因為康熙稍有察覺,他們就會受到嚴厲訓斥甚至懲處。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多年,直到始終牢牢控製著局勢的康熙去世。雍正更不必說了,他對以同胞手足為首領的政敵處置之嚴厲,之無情,曆史上也不多見。雍正在位13年,加上康熙晚年,那個廢太子集團的包括準備行刺在內的陰謀活動居然能夠持續長達25年以上而不被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發現,實在令人難以相信。而且康熙最後十幾年勢力最大的應該是八阿哥為首的集團,在雍正時期他們遭到毀滅性打擊,怎麽廢太子集團或其殘餘卻始終非常活躍?因此,要麽還有一個比它勢力更大更活躍的八阿哥集團餘部在反對雍正和乾隆,要麽那個所謂廢太子集團在他第二次被廢後就根本不存在了。

  有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忽視,就是秦可卿的所謂親生父親廢太子老親王為什麽要讓自己的女兒自殺?

  從生活邏輯來說,做父母的要作出這樣的決定是多麽痛苦,多麽殘酷,多麽困難,那肯定是萬不得已才會出此下下之策。這裏必須有足夠的理由才行。首先是秦可卿在這場未遂政變中一定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極其關鍵的角色,她重要到關鍵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那麽她扮演的是什麽重要角色呢?這個“藏匿”在寧國府十多年的女人,在“有可能把皇帝殺掉”這樣嚴重到無以複加的政治鬥爭中究竟起著什麽重要作用?從政治鬥爭的規律來說,既然秦可卿的死能夠為自己父兄的反帝陰謀取得“喘息的機會”,能夠“延緩(廢太子老親王與皇帝)雙方的大搏鬥”,那麽這種鬥爭肯定已經非常公開與白熱化,皇帝怎麽會不采取相應措施?從情節邏輯來看,既然問題嚴重到了父親要女兒自殺的地步,小說中不可能沒有與這個事件相關的上下遊情節。所以從生活(事實)邏輯和情節邏輯來說,那些猜測都是不可能成立的。

  秦可卿符合賈府標準

  在排除了秦可卿有什麽特殊出身和神秘背景的所有可能性之後,我們還是回到小說文本自身上來。

  秦可卿是被秦業從養生堂抱來的棄嬰,但是卻不能簡單地說秦可卿就是出身於養生堂,因而這樣的出身就不可能成為寧國府的重孫媳婦。我們要注意這樣三點:

  第一,我們首先來看看,秦可卿多大時候被秦業從養生堂抱回家的?

  第八回寫道:“秦業現任營繕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當年無兒女,便向養生堂抱了一個兒子並一個女兒。誰知兒子又死了,隻剩女兒,小名喚可兒。長大時,生得形容嫋娜,性格風流。因素與賈家有些瓜葛,故結了親,許與賈蓉為妻。那秦業至五旬之上方得了秦鍾。”

  我們來推算一下:既然現在秦業年近七十,那麽應當是六十八或六十九歲,絕對不會小於六十七歲。而他是在抱來秦可卿之後年已五旬以赴家宴寶玉會秦鍾上才得的秦鍾。很明顯,秦業的歲數減去秦鍾的歲數,就應當和秦可卿被抱來的時間十分接近。那麽應當是什麽時候呢?

  我們來看看秦鍾的歲數。第五回秦可卿說過,她弟弟和賈寶玉同年,所以應當也是十二三歲。這樣六十七至六十九減去十二三,如果我們取中,那麽秦業應當在五十五歲左右才得的秦鍾。秦可卿死的時候多大歲數呢?十三回交代賈蓉二十歲,因此秦可卿死時應當是十七至二十歲。她的歲數不可能比賈蓉大。在這裏我們不能忽略一個關鍵的字眼“抱”,而不是“領”。也就是說,秦業將她從養生堂抱回家時,她可能是個隻有幾個月大的嬰兒,不會超過一周歲。如果秦可卿已經好幾歲了,那就不叫“抱”養而叫“領養”。

  第二,是秦可卿出身不算寒微,她在秦業家受到良好教育。

紅研所校注本第八回在關於“秦業現任營繕郎”一句下有一條注釋:“營繕郎———官名,明清時工部有營繕司,設郎中、員外郎等職。”按說這個注釋已經可以證明秦業不是很小的官了。郎中相當於現在的司局長,這還是很小的官?

  還有讀者懷疑,人們對秦可卿的普遍好感似乎也有些不可思議,尤其是尤氏對秦可卿的評價之高,似乎不正常。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秦可卿出身官宦之家,並不寒微,她沒有必要自卑。經過曹雪芹修改後的秦可卿,是一個性格溫和,善解人意,很有教養,近乎完美的少婦。所以“可卿”是“可愛而親切的女人”,“卿”是“親近、親切、親熱、親愛、親密”的那個“親”。



  秦業是個清官,他對子女教育是會比較嚴格的。秦可卿死後,“那長一輩的想他素日孝順,平一輩的想他素日和睦親密,下一輩的想他素日慈愛,以及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惜賤、慈老愛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由此可見秦可卿很有教養,為人和善,人際關係極好。因此前麵寫到的秦可卿長大以後性格“風流”,不會是輕浮浪蕩的意思,應該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那個“風流”,是能幹、出色之意。對照晴雯判詞中的“風流靈巧”,也可以肯定這裏的“風流”沒有淫蕩之意。

  第三,秦可卿完全符合賈府擇媳標準。

  二十九回張道士在對賈母說起要給賈寶玉提親時道:“前日在一個人家看見一位小姐,今年十五歲了,生得倒也好個模樣兒。我想著哥兒也該尋親事了。若論這個小姐模樣兒,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得過……”賈母明確地表示了兩條擇媳標準:“你可如今打聽著,不管他根基富貴,隻要模樣配的上就好,來告訴我。便是那家子窮,不過給他幾兩銀子罷了。隻是模樣性格兒難得好的。”模樣兒好,性格兒好,這兩條秦可卿顯然都具備,因此她成為賈蓉之妻是合理的,沒有問題的。我們還可以注意到,雖然張道士的話中已經強調這戶人家“根基家當,倒也配得過”,但是賈母對所謂“根基家當”毫不在意,根本沒有問家裏做什麽官,是否有錢,可見包括“血統”什麽的“根基家當”,確實不是賈府看重的。

  那麽秦可卿在與賈珍的關係中究竟有沒有什麽責任呢?

  秦可卿責任的兩個關鍵

  對秦可卿評價的關鍵在於,她在和賈珍的關係中扮演什麽角色。她是自願的呢,還是被勾引墮落的呢,或是完全被迫屈從的呢?

  從小說來看,很明顯,秦可卿不可能自願,也不會是被勾引與賈珍相愛。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秦可卿是突然病倒,精神負擔極重。因此一定是發生了突然事故。在排除了所謂政治陰謀等等原因後,那麽會不會是由於被丫鬟發現而變得緊張、害怕呢?也不會。因為這種貼身丫鬟對女主人是會忠心耿耿的,而且這種事情,不論秦可卿是自願還是被迫,都不可能瞞過貼身丫鬟。這兩個丫鬟也絕對不敢得罪賈珍這樣的主子,秦可卿死後兩個丫鬟的表現,瑞珠自殺,寶珠願為義女,可以證明。所以隻剩下唯一的可能,那就是秦可卿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被迫屈從賈珍的淫威,實際上賈珍等於是強奸了秦可卿。而這個情形被兩個丫鬟得知了。

  可是就在張友士已經給她正確診斷開出藥方之後,隻吃了一劑藥,頭暈就略好些,可見藥是對路的。王熙鳳說她可以不怕了,秦可卿卻說:“任憑神仙也罷,治得病治不得命。嬸子,我知道我這病不過是挨日子。”隔兩行,鳳姐提到“如今才九月半”。也就是說,從事情發生到現在不過一個月,秦可卿的精神狀態怎麽就變化那麽大,對自己痊愈徹底失去信心而且形容消瘦得如此厲害了呢?

  秦可卿之所以完全失去信心,說自己的這病沒法治好,不是因為“病”,而是因為“命”。

  正是這個命運決定了她的“病”好不了。

  是不是被尤氏發現了呢?不是。之所以說不是,是指尤氏不但在焦大醉罵時根本不信,而且在秦可卿突然病倒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還毫不察覺。那麽會不會是被貼身丫鬟發現了呢?更大的可能性是,賈珍迫使秦可卿就範時,瑞珠和寶珠就在秦可卿身邊或附近,因此她們清楚發生了什麽。賈珍根本不用擔心丫鬟,讓她們走開就是了,他不怕她們會泄露出去。因為賈珍這種事情不可能瞞過一刻不離女主人的貼身侍婢,這就是為什麽秦可卿自盡後瑞珠緊跟著自殺的原因。

  當我們排除了這幾個可能之後,合理的解釋隻能是:賈珍自那次以後沒完沒了地繼續糾纏秦可卿。秦可卿明白,其實自己根本沒有通常意義上的病,得的是嚴重的心病。可這心病根本就治不好,也沒法治。為了家族和自己的名譽,她不但不能揭露,也不能向任何人求助。更為嚴重的是,她無法擺脫被賈珍繼續糾纏的“命”即命運。

  現在我們來用第二把鑰匙,就是賈珍在秦可卿自殺後令人費解的悲傷。賈珍的這種極不正常的態度,除了反映他內心的醜惡以外,是不是還有一些別的心理?

  在女方突然自盡而人們一片懷疑聲中,處於賈珍這種情況下的男子,通常會盡量避嫌,但是賈珍卻恰恰相反,他不但沒有努力避嫌,而且竟然悲痛得病了,不是裝病,真的是病了,病到走路都要拄拐的程度,甚至“恨不能代秦氏之死”!他不惜一切代價為秦可卿大辦喪事,甚至事必躬親,親自張羅。除了公開承認他與秦可卿有染外,他的所有言行一點都不忌諱,這實在太不尋常。他之所以這樣做,會不會是因為內心深處感到有些對不起秦可卿?他是不是要通過大操大辦來減輕自己心裏的壓力,用大大提高喪事的規格來對死者做一點彌補?這個推論是可以成立的,否則無法解釋賈珍表現反常到如此的程度。

  那麽,曹雪芹對秦可卿的態度究竟怎麽樣?曹雪芹對她的基本態度顯然是同情的,是把她作為一個有補天之才卻無補天之命的少婦來惋惜的,因此將她置於太虛幻境“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釵正冊之中,屬於“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一。其次,她和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中的那個乳名兼美字可卿的少女雖非一人,但是在藝術上具有同一性。這個可卿“其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表明曹雪芹認為秦可卿在某種程度上兼有黛玉和寶釵之美,是一個值得寶玉喜歡的女人。曹雪芹從對秦可卿這個人物的好感,對她的遭遇感到真切的同情,還通過作品中賈府上下各色人等對可卿的真誠懷念、痛惜之情和高度讚揚顯示出來。至於說,對秦可卿的批評,也不奇怪。

  秦可卿出場的時間不長,所用文字不多,生命短暫,但是給讀者留下的印象之深,令人回味的東西之多,值得進一步去琢磨的魅力之強,都是整個作品中極為罕見的。這種模糊美與不確定因素的廣泛存在,是《紅樓夢》禁得起反複琢磨令人回味無窮的重要原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